现阶段非洲猪瘟散发不断,绝大部分猪场都在做防控工作但结果却相去甚远,散发不断、控制不力,真的“天灾”全责吗?本文列举了近期防疫过程中几个常见误区,希望可以对您有所裨益。
1 检测阳性,会不会是假阳性?
或许因为采样误差、病毒量不足等因素会偶尔出现假阴性,在排除试验器材等污染的前提下、核酸检测的机制本身就决定了假阳性的概率极低,要用整个场区存亡去赌小概率事件吗?
对养猪人来说,非洲猪瘟“疑罪从有”、只有假阴性没有假阳性!
同一栋舍,这3个阴性可信吗?
2 症状判断
检测非洲猪瘟进场后,连续不食(同时可伴随精神沉郁、呕吐、发绀发紫等症状)立即拔牙处理。
不要治疗!不要治疗!不要治疗!!!
确认非瘟(特别是强毒)进场后,疑似猪只不要采取进行任何形式的治疗(特别是注射治疗)。
无数案例证明,疑似猪只本身就是高危群体,注射等治疗过程中接触猪只及其周边环境带毒、传毒风险极大,此外还会干扰症状判断;采取治疗措施的场区,均付出了惨烈代价、无一幸免。
3 优胜劣汰
在拔牙同时及时剔除病残高龄母猪(如肢体病、严重子宫炎、生产成绩差、高龄等),不仅可以优化猪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更能剔除免疫“破窗”、提升群体免疫能力。
同时,对于生产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场区,减小养殖密度明显可以降低拔牙难度、提升保存率。
4 用药的作用?
近期防控过程中发现,检测使用康之源的场区即使强毒进场、其扩散速度较慢、前期发病程度较轻(近两个月内观察到坚持使用康之源的猪场在个别猪只发病死亡、环境检测阳性(个别样品CT值小于20)后,在5天内仍不会大量发病)。
5 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非洲猪瘟在变化、行情在变化,“养猪新常态”下若依然只用原来的思路、做法来养猪、特别是在非瘟进场后,往往会错过最佳防控时机、甚至人为散毒。
小 结
在大环境带毒的背景下,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特别是场区已有疑似病例甚至检测核酸阳性后应及时采用有效防控方案。
防疫过程中,理念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绩。严格防交叉、坚持用药保健及果断处理疑似猪只,是现阶段非洲猪瘟防控成功的三要素。通过广泛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非洲猪瘟并采取科学的措施,选用实证有效的方案与产品均是猪场存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