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场生物安全日益引起行业关注,其中猪场选址是复养复产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猪场选址评估中涉及的周围生猪饲养情况,周围污染源情况,地势和降雨,周围道路情况,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生活饮用水源地距离,周围其他动物饲养情况等风险因素,根据生产实践初步建立了定量评估方法,明确了综合判定等内容,进一步提出新建猪场应正确分析选址生物安全影响因素,认真分析评估分值,动态研判所存风险,合理选址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给国内生猪养殖及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生猪存栏显著下降。在没有有效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要实现2020年年底基本恢复生猪供需平衡,及后续养猪生产健康发展,关键是使猪群远离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发生前,我国60%生猪养殖主要以小户和散养为主,规模小、分布散,生物安全水平低,疫病发生风险较高。
非洲猪瘟发生后,生猪养殖经历了从严重亏损到超额利润的“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在养殖高回报的背景下,许多养猪大集团及相关行业都开始投资养猪。规模化养猪虽然能够结合育种、饲养管理、健康管理、环境控制等各种因素综合管理,但其单点规模大,人员、物资、猪只、车辆流动频繁,管控难度和疾病风险非常高。对于疫苗质量符合养殖预期的情况下,猪场通常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控制大部分疫病,但是对于某些疫苗质量不佳的疫病,尤其是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没有捷径,唯一出路是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因此,无论是家庭猪场还是规模猪场,场址选择作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日益被养猪生产者所重视。
在养殖高回报以及养猪利好政策驱动下,为避免猪场盲目选地扩张,导致烈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优化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暂停执行关于兴办动物饲养场选址距离规定,改为由《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发证机关组织开展场所选址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选址。
猪场选址改为多因素综合评估,即生物安全评估,为猪场建设提供生物安全保障。本文基于大环境决定动物疫病防控难易的总体认识,充分考虑我国猪场选址实践,并参照其他国家猪场选址要求,从科学角度出发,与生产实际和用地紧张现状相衔接,综合分析生物安全因素对猪场选址影响。
新建猪场选址影响因素概况
除资金、政策、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和人口等社会因素,以及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外,新建猪场选址时应重点考虑生物安全因素。影响新建猪场选址生物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待建场周围生猪饲养情况,周围污染源情况,地势和雨量,周围道路情况,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生活饮用水源地距离,周围其他动物饲养情况等。
此外,猪场选址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不得占用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禁止开发的区域。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等。同时,选址还应考虑粪便和污水消纳能力,落实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还田土地。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则应配套建立相应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机制。
新建猪场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具体分析
本文结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要求和大型猪场选址评估实践,对各生物安全因素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根据生产经验提出各风险因素赋分建议。分数越高风险越低,反之亦然。控制疫病传播最好的距离是屏障,因此,实际评估中,猪场还应根据天然屏障、人工屏障、常年主导风向等要素,弹性设定评估因素和量化评估值,从而贴近本场实际。
周围生猪饲养情况
周围猪群中的发病猪为主要传染源,威胁待建场的生物安全。理想猪场应远离其他动物饲养场。考虑到实际情况,待建场周围500m内尽量无动物饲养场;待建场周围500~3000m范围内猪场数量和生猪存栏数建议分别控制在20个和10000头以内(表1)。评估时,生猪存栏大于50头的算作一个猪场,小于50头的算作散养;在散养密集区,一个自然村算作一个猪场,该村生猪总数为存栏量。
周围污染源情况
生猪屠宰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兽医诊断实验室、活畜禽交易市场、集贸市场是重要的病原污染场所。结合原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和生产实际,待建场应与上述场所保持1000m以上距离,最好3000m以上(表2)。
地势和雨量
总体而言,猪场选址优先顺序是山地优于丘陵,丘陵优于平原,周围最好有山、沟壑、河、树林等天然屏障。猪场宜建在地势高而干燥的地方,且坡度应在合理范围内、背风向阳,便于排水和通风,减少坑洼积水,防止蚊虫、微生物滋生诱发各种寄生虫病。猪场应避免建在生态脆弱地区、洪水发生区,选址应高于历史洪水线。还应考虑台风、洪涝等灾害天气发生频率(表3)。
周围道路情况
由于道路上可能会有生猪运输车辆通过,且不同类型道路通行车辆不同,因此,猪场选址首先应确保与交通干道有适当距离,其次才考虑交通方便。动物饲养场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或者与有大型畜禽车辆通过的路,直线距离应不少于500m;与市道、县道,或者与有小型畜禽车辆通过的路,直线距离应不少于200m;与乡道、村道,或者与有畜禽通过的路,直线距离应不少于100m。有条件的,可在动物饲养场与主干道之间修建本场专用运输道路(表4)。
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生活饮用水源地等场所距离
考虑到居民区和村庄会有猪肉消费,因此,猪场应距离城镇居民区、村庄等人口密集区500m以上。此外,还应考虑生猪养殖对学校医院、生活饮用水源地等场所影响,并设定适当距离(表5)。
周围其他动物饲养情况
相对猪场而言,牛、狗、羊、禽等动物均可对猪场的生物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必要对其他动物养殖场与猪场的距离作出规定(表6)。
风险值综合判定
以上各生物安全评估风险要素满分1000分,评估后总分应根据待建场不同类型进行区分。表7给出了建议得分,实际评估可根据本地养殖情况弹性调整分数要求。
风险管理
对于综合评估得分高于表7推荐分数的猪场,综合判定认为风险低,原则上适合养猪;综合评估低于表7推荐分数的猪场,综合判定认为风险较高,原则上不适合养猪,建议更换养殖场地;对于低于表7分值,但低幅不超过20%的猪场,可通过完善生物安全配套设施(如车辆洗消点,车辆烘干设施等)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农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后可考虑在此地点建设猪场。
猪场建成后日常运转中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车辆、物资、人员等途径和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在病原高污染区,无论场址评估风险高低,都应该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降低疫病从外界传入风险。对于选址生物安全风险高、猪群价值高、健康水平高的猪场,一次疫病暴发带来的损失更大,在生物安全上更应该严格要求。对于规模化猪场,应配套建设相应生物安全设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对于家庭猪场,应重点做好人员、物资、车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有关思考
本文重在引导新建猪场合理选址,正确分析选址生物安全影响因素。要正确认识评估分值,其具有参考价值,但不一定如实反映猪场生物安全实际风险。通过评估的过程,让养猪生产者意识到选址周围的生物安全风险高低,为其建立猪场决策(猪场级别,类型和规模等)提供专业参考。
猪场周围环境处于非静止状态,而猪场场址评估得分是动态的,应当随时关注周边风险点的变化,并随着周围环境变化定期评估生物安全风险(建议6个月评估1次),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