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意识的建设,生物安全硬件设施的配置、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以及为达成生物安全目标的监督方法和措施。传统规模猪场在生物安全体系的意识建设和日常监督落实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非洲猪瘟的出现,迫使规模猪场必须升级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主要体现在必须加强全体员工生物安全意识教育,升级相关设备与设施;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关键点采用执法记录仪或视频监控等新手段,进而确保生物安全措施能在猪场落地并执行到位。
关键词: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意识教育、硬件配置、监督落实
前言和概要
前言 众所周知,完善可执行的生物安全体系是规模猪场赢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在特定情况下会决定养猪公司的生死存亡。从2007年的“高热病”,2011年的“变异猪伪狂犬病”,以及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显得日益重要。2020年1月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2月份国家把生物安全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相关行业也更加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养猪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思维观念更新不及时,软硬件投入不齐全,严重制约并影响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赢利能力。
概要 新式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大内容如图1。
图1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概要
1 生物安全体系意识建设
选址正确与否,从某种角度就决定这个猪场将来的走向。选址一般原则: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度;交通便利,水电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具备就地处理和消化粪污的条件;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2020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虽然不提场址与周边的距离要求;但理想状态是新建猪场周边3Km范围内没有其他猪场,且新场在上风区,周边有树木,湖泊或丘陵等作为自然屏障。
1.1 员工培训
1.2.1 猪场安全体系定义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一般包括良好的猪只生活环境,有效的切断周边或外来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只,确保猪群健康等一系列综合防范措施的集成。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传染病的传播;只要做好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使三个因素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猪就不会发病(如图2 )。
图 2 疾病传播三要素
1.2.3 脏区与净区
养猪场脏区和净区的概念相对的。针对整个猪场,围墙内算是净区;围墙外算是脏区,外围进入猪场的通道算是半污染区;针对猪舍,猪舍外是脏区,猪舍内部是净区;通向猪舍的通道是半污染区。为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必须根据“猪场以外皆为脏区”的理论去构建,把猪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猪、车、人和物等通过特定的专用通道和消毒方式,突破周边的病原(红海)威胁,以安全的方式(专用通道)进入猪场内部,进而杜绝外来病原进入场内,使猪场不受外来疫病侵袭(绿色,如图3)。
图3 猪场以外皆为脏区的防控理念
1.3 考试:至少每个季度1次
1.3.1 生物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点
通过考试,加强技术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前几次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后面必须闭卷开始。
1.3.2 日常操作考试
考核所有员工是否记住公司规定的日常生物安全操作,比如车辆清洗消毒措施,当前空栏清洗消毒的程序,消毒药的配比和使用方法,薰蒸房的使用方法;人员采样方法和步骤等等;每个猪场每个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对应的考试题目;加深生物安全意识。
1.4 每周例会
像重视安全生产一样重视生物安全,猪场每周例会汇报生物安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杜绝同样问题在本场重复出现或在其他场的出现,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1.5 热点问题
技术部或生产部负责人专人做此事,能实时追踪到国内外热点问题。比如当前非洲猪瘟防控要点;PED防控要点;PRRS防控要点等。并要把追踪到信息与相关人员分享,作为更新生物安全措施的依据。
2 生物安全体系的硬件配置
2.1 猪场设计
2.1.1 猪场的外围要采用实体围墙,围墙上钉有防鼠的钢板,防止老鼠等小动物通过围墙进入猪场内(如图3)。
图3 某公司实体围墙墙上加防鼠钢板
2.1.2 车辆薰蒸棚
为解决猪场最后几百米的ASF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2018年12月开始有猪场采购简易车辆薰蒸棚,最开始是为了赶时间用简易的PVC薰蒸棚以应对当时ASF的紧张局面。2019年下半年,猪场开始更换成更加耐用的铝板车辆薰蒸棚。
PVC车辆薰蒸棚
铝板车辆薰蒸棚
2.1.3场外/场内双重物资薰蒸房和人员过渡室
为提高生物安全等级,进场物资先在场外薰蒸,再进入场内薰蒸。人员先在围墙边场外过渡室更换鞋子和衣物;入场后再更换一次鞋子和衣服,才进入场内第一道公共洗澡房(如图5)。
2.1.4 场内二次洗澡设施
进入不同分区前,再洗一次澡,才能进入相应生产区(如图5)。控制和监督洗澡时间可通过安装门控系统或钉钉摄像头打卡机。
图5 某猪场二次薰蒸、车辆薰蒸和二次洗澡平面实景图
2.1.5 空气过滤、密封连廊
最早应用空气过滤技术和连廊是为了减少PRRSV通过空气传播;结果这种方式在防控PED和ASF方面也显示出强大优势,2018-2019年能在ASF疫情肆虐中存活下来的母猪场,基本上都是有密闭连廊或安装有空气过滤的新式猪场。
2.1.6 猪只出入口的AB门设计
在进猪口、出猪台和死猪台,均采用AB门结构,安装不锈钢纱网,防止苍蝇蚊虫等直接进入舍内。
2.2 猪场流程设计
2.2.1 多点式生产
非瘟疫情之前,国内规模养猪场的生产布局模式主要是三点式或二点式,一条龙的较少。非瘟之后,2020年部分新建猪场开始采用一条龙生产模式;减少猪只运输带来的非瘟风险。未来5年一条龙生产模式比重可能会增加。
一条龙:指母猪、保育和育肥猪均在同一个猪场内组织生产。
二点式:母猪场在一个点,保育和育肥猪在另一个场组织生产;没有非瘟前是规模猪场主要生产方式。也有少部分企业母猪和保育猪建在一个点,育肥场建设在另外一个点。
三点式:母猪、保育和育肥分别在三个独立的场地组织生产;非瘟前是业内认可的主流模式。
2.2.2 聚落式楼房养猪
楼房养猪是为了解决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更多的猪, 2019年12月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写道“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截止 2020年6月约有15个楼房养猪项目正在建设,其中牧原在内乡本部投资的年出栏210万头的肉食产业综合体,集养猪、饲料生产和屠宰加工一体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这种新式高楼聚落式养猪,随着工艺的完善和生物安全级别的提高,有可能会成为另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2.3 兽医实验室配置
为了保障猪场猪群健康和食品安全,一般规模猪场的兽医实验室需配置:血清学室、细菌室(含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普通PCR和荧光PCR)、病理实验室、病毒室(含细胞培养)和药物残留监测室等功能分区。
2.4 消毒设施
一般包括冷热水高压消毒机(猪舍内高压冲洗系统),车辆洗消点,车辆洗消烘干中心、车辆薰蒸棚、物资薰蒸房等,以及发泡沫清洗剂、各种消毒药(经过筛选或权威部门验证过有效的产品)。
2.5 专业拉猪车和饲料车
专业公司为畜禽养殖生产的拉猪车和饲料车。一般要购买多辆和多种不同规格,分别用于内部场专用以及外部场或基地场使用。
2.6 二次中转台
为减少外来拉猪车的风险,一般对外销售的肉猪或淘汰种猪,需要通过内部车辆中转到场外二次中转台进行猪只的对接;减少接触性病毒传播疾病的风险。
图6 商品猪二次中转台场外专用中转站(绿色为猪场内部用,红色为外来客户用)
2.7 病死猪处理设施设备
因地制宜,采用堆肥法、高温生物降解或高温化制法,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堆肥法指用木屑或甘蔗渣等提供碳源,与猪场的病死猪(含胎盘、死胎、木乃伊等)混合堆积,通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系列反应,经过两次发热,一次移堆,实现废物全部降解,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高温生物降解原理:将病死畜禽添加到不锈钢料槽内(密闭环境),通过动刀的转动,在动刀和定刀共同作用下,将病死畜禽进行切割、粉碎。在切割粉碎的过程中,由加热管加热导热油(设定油温150℃),对病死动物进行高温灭菌,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和辅料(粗糠粉或植物秸秆),通过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五道工序,全自动化处理,分解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处理后产物为优质有机肥料组份,处理产物经过二次发酵,可进一步分解油脂和蛋白质。高温化制法主要原理:采用高温高压(130-180℃)干化法处理工艺,将病死畜禽的尸体进行消毒灭菌,并将其转换成可再利用的肉骨粉和动物油脂,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整个流程采用全密闭,不落地生产,生产过程中无任何废弃物的排放,环保、节能。肉骨粉可做有机肥也可用作蛋白饲料,油脂用作生物柴油或饲料用油。
2.8 污水处理设施:猪场的常规设施和设备。
3 生物安全体系的日常管理
3.1 猪流
猪流管控的核心是要保证猪群按即定的流程执行,不会因正常的生产周转、销售、淘汰和死亡等活动造成病原的传播或扩散,在引种(含精液)活动中也不会引入外来病原微生物,进而保证猪群的健康稳定。
3.2 车流
车流管控的核心是要保证车辆按规定的范围或流程使用,每次使用前要按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车辆的清洗消毒,特殊情况还要进行烘干处理。某些场要做到专车专用。
3.3 人流
猪场基础设施及其他措施升级到位后(比如人猪专用连廊通道,防蚊蝇;场外物资车辆薰蒸棚/房和人员过渡室;猪舍两侧和前后门有防蚊虫网;包装料车或散装料罐车不入场;卖猪经中转站等),人员将是传播外来病原的首要风险要素。人员管控得当与否,将是未来防控ASF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规模猪场重点要做好:人员的隔离和入场规范、员工外出请假回来及家属来公司的隔离要求,做好人员的监督采样要求;加强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要求进入猪场的员工或外来人员要签署《生物安全承诺书》。
3.4 物流
物流管控的核心是通过周密计划减少物资进入猪场的频率,减少外来病原进入猪场的风险。所有物资入库前要进行采样监测,表面采样监测合格入库房后,再进入猪场前还必须按物品类别分别进行多次薰蒸、浸泡、擦拭等方式进行消毒,确保物资安全后才能进入猪场内部。场内的工具严禁拿出场外使用。
3.5 外来动物的防范
老鼠、鸟类、苍蝇、蚊子和鸟类会传播不同的病原,容易引起猪群发病。通过安装不锈钢纱网,冬春季节可减少PED的发生。与灭鼠公司签订合同,及时更换不同品种的灭鼠药品,不仅可减少饲料浪费,同时防止老鼠等携带病原在猪场内传播。控制猫狗鼠等进入猪场内部,可减少猪场发生弓形虫的机率。控制和杀灭蚊蝇等其他有害昆虫,减少乙脑等虫媒病原的传播。
3.6 消毒方案或措施
制定半年的消毒方案(如表1)。猪栏消毒前必须要彻底清洗干净,等干燥后再消毒。不能只追求消毒次数,必须要讲究每次消毒质量。栏舍消毒后,尽可能做到空置5-7天,再进下一批猪。带猪消毒次数要少,猪舍保持干燥;小于60Kg的猪群不做带猪消毒,生长育肥猪湿度大,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会明显增加。
表1 2020年某公司各环节消毒药使用方案(参考)
3.7免疫程序的制定和优化(略)
各场安自己的实际情况执行,不轻易改变原有的免疫程序。要改变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多次可重复试验。疫苗质量可靠性和批次稳定性十分重要。要严格筛选可靠的厂家。
4 生物安全体系的监督和检查
4.1 意识方面
要有熟悉养猪实践的专人制定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日常操作规定,一旦制度有更新或日常操作有变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并要立马进行相应的培训。
为了巩固和加深意识,对培训过的内容和正在执行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要进行考核或考试;最开始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方式,逐渐过渡到闭卷考核,必要时增加现场考核。
“生物安全检查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要制定制度,在规定时间组织人员按检查表进行日常监督和审计。检查到不合格的项目要在限定的日期内完成整改,部分涉及重大生物安全红线的,视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或相关人员进行降级或直接开除处理。
4.2 规模猪场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与检查
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非常重要,必须要有专人或一个团队去落实。有些人员不能24小时现场监控到位的重点区域,可以借助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监督。常见重要关卡:车辆薰蒸棚进出口、猪场大门出入口、死猪出入口、人员过渡和洗澡入口、物资薰蒸房、饭菜和精液进出口、中转站、人员的日常采样、病死猪的采样与日常监测等。
小结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意识建设、生物安全的硬件配置、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和生物安全的监督审计,以及在限定时间内纠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传统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和较少开展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审计工作。经过近2年的非洲猪瘟洗礼,大家都意识到猪场要想能活下来并且赢利,必须要升级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达到能成功防范ASF或其他外来特定的病原。
作者:伍少钦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良圻原种猪场总经理兼兽医总监,高级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