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猪场复产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猪源带毒和散毒,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显示,即使非瘟唾液检测、血液检测呈阴性的猪只,猪体内(扁桃体、淋巴结、关节液中)依然发现有活的非瘟病毒,在猪只体质下降、遭遇应激等特殊阶段极易出现散毒,引起猪群非瘟复,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
1.要及时挑出场内高风险猪只,清理场内风险源
高风险猪只包括两类:(1)老弱病残猪;(2)非瘟带毒猪。由于检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可通过临床判断表现进行剔除,这些猪主要包括:
★ 死胎率超过50%的母猪
★ 返情达到2次及以上的母猪
★ 呼吸道问题治疗无效的母猪
★ 关节肿胀治疗无效的母猪
★ 无外观损伤但奶水很差的母猪
★ 出现精神沉郁、目光呆滞、采食减少、体温异常的母猪。
2.快速诱导猪群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增强猪群抗病毒能力
Carlos 等(1988)年在体外试验发现:干扰素-γ具有剂量依赖性抵抗 ASFV的作用,通过试验证明干扰素-γ 在50ng/ml处理猪的肺泡巨噬细胞后,可有效降低非瘟病毒滴度 102.8HAD50;Esparza 等和 Paez 等分别用干扰素-α预处理细胞后,可明显抑制 ASFV 的复制;但需要注意:只有内源性干扰素才有效!
临床研究显示:猪群使用康之源最快7天就可产生内源性干扰素,猪群正常添加康之源(2kg/T),在非瘟窗口期(发情、配种、分娩、免疫、转群、断奶)前1周和后1周需要额外添加康之源(25g/头),有效抑制猪群散毒。
3.做好猪群非瘟窗口期应激防控
应激是猪场非瘟复发导火索,它能促使凝聚于淋巴结、关节液内的病毒重新释放入血,引起非瘟复发,要想防控好应激,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 做好猪舍“三度一通”(温度、湿度、养殖密度、通风换气)管理,让猪群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
★ 减少刺激性较大的油性佐剂疫苗的使用;
★ 避免不同窝猪群进行混群,避免暴力驱赶猪只;
★ 选择天气晴好时转群,并在猪群转群后1周保持静默,避免任何应激;
★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奥茵美(1kg/T),在非瘟窗口期前1周和后1周需要加量使用。
4.做好场内水安全防控,避免通过水的流动快速散毒
猪只最快的排毒方式是唾液,猪在喝水时容易造成水的撒漏,在猪排毒时期,水途径的传播风险是饲料途径的100万倍,极易造成病毒的快速扩散,等发现猪只出现临床表现再进行清除发病猪,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场内用水环境安全对于减少猪群散毒非常重要!
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水线酸化,可以添加有机复合酸化剂净水3.9,将水pH值调节到3.6-3.9,尤其是在雨水增多的季节,强烈推荐持续添加,并采取疏导措施避免外面雨水往猪场内倒灌。
小结
猪群带毒散毒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导致猪群不稳定,通过清理高风险猪只、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管控应激和水源酸化处理等关键动作,有效控制猪群散毒问题,帮助猪场实现平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