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零一九年三至八月份,对于南方养猪人来讲是永远无法忘记的痛!
南北方养猪人,在2019年春节对非洲猪瘟疫情做了非正式的“交接”。非正式指没有举行交接仪式;“交接”指北方疫情确实末于春节,而南方疫情始于春节,泛滥于三至八月份!
非洲猪瘟荼毒整个行业,其损失我们不必再讲,大家心知肚明,更会铭记于心。问题是我们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因为稳定生产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北方秋冬季节,气温低不利生物安全防控和提升猪群耐受性;南方春夏季节,雨水多同样不利于生物安全防控和提升猪群耐受性,这是南北方疫情交替发展的真正原因。
雨季即将来临,南方猪场如何避免非洲猪瘟的反扑呢?
分析
一、存栏量
非洲猪瘟属于接触性传染病,可以讲“无接触,不传播”!
南方猪场经历春夏季节的非瘟大扫荡后,八九月份存栏量下跌至近些年最低点。经过半年时间的挣扎与努力,多数场的存栏量在上升,恢复多少以损失大小而不同。无论恢复多少,猪场的饲养密度增加是无疑,存栏量的上升意味着管理增多、猪群接触增多、物质和人员交换增多,由于非洲猪瘟病原并未消灭,且环境载毒量高于去年同期,此时进入不利于生物安全防控的多雨季节,会无限放大这些感染窗口,猪场再次中枪是大概率事件!,
春夏雨季期,以“少接触”为原则分散存栏和物质传递是避免非洲猪瘟反扑基本原则
二、复养潮
复养潮会增加防控大环境的复杂性!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每年的春季都是抓猪扩栏的季节。今年春季,大家抓猪的情绪会更高,原因基于三点:
一、传统的抓猪习惯;
二、高行情、高利润的诱惑;
三、本来准备退出养猪业的“伤心人”,在经历了转行的挫折后,思来想去还是养猪好,最终决定回归养猪业!
无论是复养还是育肥导致的抓猪运动,无疑都在增大生猪的流通,间接的帮助了非洲猪瘟病毒在各场之间的传播,为增大环境载毒量埋下了隐患。
雨水弱化生物安全和生猪流通带来的病原传播,该双重叠加因素为非洲猪瘟反扑增加了砝码。
春夏雨季期,抓安全猪、精心管控、减少与抓猪场交集是避免非洲猪瘟反扑的基础措施!
三、环境载毒量
雨水对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大环境湿度,而非洲猪瘟的特点是喜潮湿、怕干燥。雨水正中非洲猪瘟病毒下怀,延长半衰期,可以让感染能力保持更久的时间,环境载毒量以“堆积”的形式发展!
2019年,求真农牧非洲猪防控研究专家团队提出非洲猪瘟病毒“堆积性”理论学说!
用“堆积性”理论可以解释南方雨季高发、北方冬季高发和二轮疫情发展速度高于一轮的原因。
举例:非洲猪瘟病毒喜潮湿、怕干燥,喜低温、怕高温,半衰期受此影响。
假设非洲猪瘟病毒在常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半衰期是21天,低于常规的环境温度会把半衰期延长至28天,高于常规环境的湿度也会把半衰期延长到28天。而升高环境温度和降低环境湿度缩短半衰期受多种条件限制很难实现,比如湿度低时多在秋冬季节,但是此时温度更低,自然环境低湿对半衰期的影响在低温条件面前可以被忽略;高温环境多在春夏季节,但是此时由雨水带来的环境湿度更大,而温度的自然升高又有限,自然环境高温对半衰期的影响在雨水带来的大湿度条件面前,同样可以被忽略。
如此状况,在常规环境,病毒的新生与衰减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对周围猪场的感染力相对稳定。但是在常规环境被打破时,延长半衰期的低温或高湿环境出现,非洲猪瘟病毒的新生与衰减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他们之间会形成差值,病毒总量随着低温或高湿条件的延长一直增加,对周围猪场的感染能力也在以几何倍增的速度扩大!
非洲猪瘟病毒的这种变化的现象,类似向前线运输炮弹,当运送炮弹的速度大于炮兵发射的速度时,炮弹的堆积就会越来越多,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我们称非洲猪瘟病毒这种现象为“堆积性”理论!
非洲猪瘟病毒“堆积性”理论,可以让大家更加明白南方雨季高发的原因。
春夏雨季期,降低环境载毒量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环境湿度,最起码做到猪舍内环境的相对干燥,这是避免非洲猪瘟反扑的关键措施!
四、消杀难
你能够想象,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做了一遍环境消毒,突然来了一场暴雨,你是什么心情?
你能否想象,连续两个礼拜以上的梅雨天,无法有效消杀又必须正常生产吗?
你能够想象,雨水倒灌会给猪场带来多大的风险?
春夏雨季期,没有有效的阻断和杀灭非洲猪瘟病原的措施,很难避免非洲猪的再次反扑!
总结
牵牛,要抓牛鼻子!
防非,要熟知非洲猪瘟病毒特性!
雨季来临,南方猪场是否被反扑,就看你是否抓猪了非洲猪瘟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