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初,第一例非洲猪瘟在中国辽宁沈阳被发现以来,养猪人经历如同过山车一样,猪价和疫情跌宕起伏;在高猪价和疫情频发的背景下,猪场生物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行业会议以及各公司之间关于生物安全的交流更加频繁,在技术层面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防控效果却千差万别,其中执行力差是导致生物安全不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而执行力的强弱与整个公司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采取了多少措施,更重要的是,每个员工对生物安全的认知、认可度,我将之称为猪场的“生物安全文化”。在猪场,大家要将猪场生物安全犹如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一样去遵守,对生物安全要有敬畏之心。
在此,笔者基于PIC公司的生物安全管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猪场“生物安全文化”。
1.管理层要时刻关注生物安全,这是公司是否能完全贯彻生物安全的重要前提。虽然很多老板或者管理者都知道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做一些决策时,却对生物安全的考虑不够,只有管理层将生物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和决策依据,一线员工才能真正感受到领导对生物安全的重视,自然就会时刻遵守生物安全。比如管理者在疫情严重时,关注生物安全,一旦稳定下来,就开始松懈,这也是要不得的思想,员工感受到这种信号后,对生物安全执行会大大松懈。
2.确定适宜的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制定相关的流程。管理层应该根据猪场的硬件条件和人员的结构,制定更加符合猪场实际的生物安全标准和流程,切勿贪图高大上,最后可能因为硬件不符合要求,或者员工对生物安全认识不到位,抑或是流程过于繁琐,导致无法执行,而草草收场。制定规定和流程必须有严谨的态度,每个规定和流程都要有针对性,并且颁布前要亲自实践其是否可行,对于不合理的内容要及时整改,最后统一发布实施,切忌朝令夕改。要针对标准和流程,反复进行全员培训,让员工逐渐理解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对于员工流失率高的猪场,定期的生物安全培训更加重要。
3.生物安全的执行需要良好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标准和流程制定之后,需要有监督和考核,以确保生物安全规定被贯彻执行。对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员工以教育为主,指出问题所在;如果是没有理解规定,则通过教育使其改正;如果是态度问题,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实施生物安全初期,建议以教育和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对多次违反规定的员工要予以淘汰,补充认可生物安全文化的新人进入团队,长此以往,团队对生物安全的执行会形成习惯。
4.专业生物安全团队的培养。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与兽医团队息息相关,从标准制定到流程细化,再到实施和监督,都需要兽医主导和参与,这对兽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兽医要基于科学理论提出标准和从实践角度制定各种流程,兽医应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并具备较强的学习和沟通能力;猪场场长作为经营管理者要对生物安全负责,兽医要从专业角度辅助场长做好生物安全的实施。只有管理和技术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生物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和态度,要让每一位员工将遵守生物安全制度变成一种责任和习惯,从而使生物安全管理真正落在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改善。在做生物安全的同时,也要让员工认识到生物安全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不同的环节落实生物安全,可以逐渐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但是却无法完全消除风险;要正确认识生物安全,如果猪场发生疫情,表明我们在生物安全还需要加强,就像PIC一直秉持“持续改良,永不停止”的信念一样,生物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对生物安全文化的高度认同。
感谢仇华吉老师、张交儿老师和陈芳洲博士给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