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主要通过粪口、空气飞沫、皮肤伤口进行传播。人主要通过伤口或者食用了患病猪肉以及相关食品而感染。当前,由于一些抗生药物的滥用,导致猪链球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实际防治难度增大,应加强对猪链球菌耐药性分析,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降低该疾病对猪养殖产业带来的影响。
1 猪链球菌介绍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球菌科、链球菌属,具有需氧兼性厌氧特点,适宜培养温度条件为37℃,培养pH条件是7.4~7.6。猪链球菌对培养营养物质条件要求较高,可以在加入血液、血清等营养因子的血平板培养基中生长,形成的猪链球菌菌落呈半透明状,颜色是灰白色,中央略微凸起,较为湿润,形状为圆形。在菌落周围,还会有溶血环存在。在血平板培养基加入的血清不同,形成的溶血环也有所差异。比如加绵羊血清,会形成α溶血环,加入马血清,会形成β溶血环。猪链球菌的形状以圆形或者卵圆形为主,呈单个、成对排列,有时也可见呈链状排列。猪链球菌长短不一,没有鞭毛,不能自主运动。猪链球菌共有29个血清型,其中致病血清型为1~9。其中猪链球菌2血清型毒力最强,在猪养殖生产中也比较常见。在自然感染条件下,猪链球杆菌主要感染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相较于成年猪,仔猪更具有易感性。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60℃水中可以存活10 min,在粪污中可以存活3个月,在0~4℃环境中可以存活5个月。在空气中的猪链球菌,最长可以存活54 d。但普通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猪链球菌,比如1%的新洁尔灭、2%的石炭酸等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杀猪链球菌。
2 猪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在我国很多规模化养猪场中,猪链球菌耐药性现象较为普遍。比如有学者从我国16个养猪大省进行猪链球菌感染样本采集,然后从中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处理,在分离的19 673份病原微生物中,对很多抗生素均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耐药性均在80%以上,对多肽类抗生素耐药性在65%以上。在江西某养猪场中,采用鼻拭子采集猪样本,发现猪链球菌阳性率高达34.08%,且通过进行样本分离处理,发现对青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在80%以上。在黑龙江地区,通过对规模化养猪场采集样本进行耐药性检查,发现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80%。
3 猪链球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3.1 猪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在猪链球菌感染治疗的过程中,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一类常用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都是典型的β-内酰胺类药物,实际临床应用广泛。而猪之所以会对上述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一般与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关基因出现突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有学者对猪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结果发现,猪链球菌的青霉素蛋白结合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与青霉素结合能力下降,最终增加了对青霉素药物的耐药性。
3.2 猪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也可以用于猪链球菌病的治疗,相关的药物主要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上述药物可以对猪链球菌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Ⅳ产生作用,从而抑制猪链球菌DNA的复制与转录,对猪链球菌起到灭杀作用。猪链球菌的DNA 促旋酶主要由GyrA基因+GyrB基因组成,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组成也不复杂,主要由ParC基因+ParE基因组成。在上述基因中,ParC基因与GarY基因出现突变,将会导致猪链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性。
3.3 猪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药物也能够有效杀死猪链球菌。这种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上述抗生素药物可以对猪链球菌菌体蛋白的生产造成抑制作用,还会对猪链球菌细胞质造成破坏,导致钾离子流失,最终达到灭杀猪链球菌的作用。而猪链球菌之所以会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主要是因为猪链球菌可以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从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羟基产生一定的修饰作用,使其不再发挥作用,降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效,以此提升对该药物的耐药性。
3.4 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这些药物作用于猪链球菌,主要对其核糖体上的30S亚基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猪链球菌蛋白质的合成,以此来达到灭杀猪链球菌的作用。但猪链球菌可以产生TetM和TetO蛋白,从而对四环素类药物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造成负面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对四环素药物的抗药性。
3.5 猪链球菌对林可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林可酰胺类药物也可以治疗猪链球菌病。其中常见的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都属于林可酰胺类药物。这种药物主要对猪链球菌核糖体50S亚基产生作用,以此来对猪链球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造成抑制,达到消灭猪链球菌的目的。猪链球菌则主要利用自身的ermB基因对此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还应注意,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林可酰胺类药物一样,二者主要对猪链球菌的核糖体50S亚基产生作用,所以猪链球菌对上述两类药物能够产生交叉耐药性。
4 猪链球菌预防措施
4.1 疫苗接种
当下,针对猪链球杆菌的预防,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疫苗。由于猪链球菌致病基因型较多,所以不同的疫苗预防作用以及免疫接种程序等也有所差异。
4.1.1 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亚单位疫苗
这种疫苗主要对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起到预防作用,前者重点预防猪链球菌2、7血清型,后者重点预防副猪嗜血杆菌4、5血清型。疫苗免疫保护期为5个月。在免疫程序方面,种公猪每半年接种1次。母猪产前7~9周可以进行首次免疫,在间隔3~4周后,可以进行二次免疫,巩固疫苗保护效果。后备母猪在产前3~5周免疫接种1次即可。针对仔猪,在2~3周龄时可以进行第一次免疫,在间隔3周后,可以进行二次免疫,巩固效果。
4.1.2 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炎二联灭活疫苗
这种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常见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引起的猪链球菌病以及猪传染性胸膜炎杆菌1型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炎疾病。疫苗保护期为4个月。在免疫接种程序方面,免疫对象以仔猪为主。一般选择对4~5周龄的仔猪进行免疫。
4.1.3 猪链球菌活疫苗
这种疫苗主要预防常见的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猪链球菌病。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在接种程序方面,主要以1月龄的健康仔猪作为重点接种对象,每只仔猪接种1剂活疫苗即可。
4.1.4 猪链球菌灭活疫苗
该疫苗也是重点预防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猪链球菌病。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在接种程序方面,重点接种对象是3周龄以上的猪,在进行首次免疫后,应间隔2周时间,再进行1次接种免疫,更好地保障免疫接种效果。
4.2 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首先,做好猪饲养管理工作,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同时保证猪饲料的种类应丰富多样。在猪饲料中,还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确保猪营养全面供给。其次,加强猪舍环境管理,要求猪舍环境保暖、通风,无论外部气候如何变化,猪舍内部温度控制在20~26℃范围内,在保温的基础上,加强猪舍通风,猪舍内风速控制为0.50 m/s,降低猪舍的氨气浓度,氨气浓度不超过30 mg/m3。最后,还应加强猪舍卫生环境管理,每天都要做好猪舍卫生打扫工作,及时清除粪污以及残余饲料,猪舍内定期采用刺激性小的1%的新洁尔灭、2%的石炭酸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猪舍外可以洒生石灰消毒,有效灭杀猪链球菌,降低猪染病几率。
4.3 切断猪链球菌病传播途径
一方面,针对一些重点场所,比如养殖场、屠宰加工场所、运输车辆、猪肉贩卖场所等重点进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患病猪、带菌猪以及带有猪链球菌的肉制品等,同时进行闭环处置,并做好溯源调查工作,及时切断传播源头。另一方面,还应注重推动屠宰标准化工作开展,落实“两项制度”,规范企业自检,从而避免患病猪肉流入市场,造成人感染猪链球菌。
4.4 科学饲喂
在开展猪只饲喂管理时,应确保猪只饲料营养全面均衡,满足猪只营养供给需要,提升猪只的抵抗力,降低猪链球菌感染率。比如猪只日粮可以采用如下饲料配方:玉米64%、大豆粕23.5%、大豆油1%、鱼粉2%、小麦麸5.5%、石粉1.5%、碳酸氢钙1%、食盐0.5%、预混料1%。上述饲料配比丰富,而且加入了碳酸氢钠、预混料、食盐等物质,确保猪只摄入营养更加均衡,有利于提升猪只的身体免疫力。在饲喂时,发霉变质饲料不仅会导致猪只出现腹泻、中毒等问题,还会削弱猪只身体免疫力,增加猪链球菌的感染率。所以不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饲料存储场地应远离猪舍,同时保持猪舍饲料仓库整洁干燥,避免被污染。通过采取上述饲喂管理措施,对猪链球菌防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5 总结
当前猪链球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机制也日益变得复杂,这进一步增大了猪链球菌的防治难度。因此必须提高对猪链球菌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从多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从而切断猪链球菌的传播感染途径,提升猪链球菌的防治效果,带动猪养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