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流程
1、母猪进产房准备及操作
1.1 产房清洗、消毒、干燥,空舍一周后,设备维修正常(风机、照明灯,保温灯,产床),提前准备好保温灯,仔猪垫子等。
1.2 根据产床数量,确定待转入的重胎母猪(预产期前4-7天)数量。每次从配怀转入母猪前要经过体表消毒后转入产房,做到隔绝病原传播。将清洗消毒完成的待产母猪,按胎次相近的原则,分配到相近的产床。
1.3 提前调节好产房温度,一般控制在 20-24℃较为合适;母猪转进后,及时悬挂母猪卡片。
清洗上产房母猪
2、产房母猪饲喂程序
2.1 母猪进产房后保持妊娠后期的喂料量,分娩当天少喂或不喂。
2.2 产后根据母猪膘情确定母猪的喂料量,膘情在12mm以下以3.5kg 起步,每天递增 0.5kg;膘情在12-17mm,3kg起步,每天递增0.5公斤;膘情在18mm以上,2.5kg起步,每天递增 0.5公斤;产后母猪喂料量递增不宜过快,产后10天自由采食。
3、母猪接产操作流程
3.1产房准备
产前药品准备:消毒药水、缩宫素、碘酊、止血敏、氯前列烯醇等。
产前工具准备:保温灯、助产工具、断尾钳、水盆、水桶、毛巾、备用保温灯、胎衣收纳袋等。
3.2诱导分娩
妊娠第113天注射氯前列烯醇1ml诱导分娩,注射后24-30小时即可分娩,通过注射时间来调控产仔时间,避开高温产仔和夜间产仔。
3.3分娩管理
3.3.1 根据母猪卡上的预产期,分娩前经常观察母猪的征兆,母猪烦躁不安,阴户红肿,排尿、排便频繁,可从乳头挤压出乳汁(当第一对乳头挤出乳汁时一般24h内分娩,中间的乳头挤出乳汁时一般8-12h分娩,当最后一对挤出乳汁时2-4h分娩)。
3.3.2母猪分娩前对其乳房和阴户部及产床进行清洗消毒,先用清水由前向后擦洗,再用消毒药擦洗。
3.4分娩卡片填写
产房母猪分娩后,确认母猪耳牌号是否与卡片耳号一致。如实填写卡片上的实产期、产活仔数、产仔窝重、弱死木畸头数,填写完后放入卡片套。
3.5母猪护理
分娩时母猪分娩无力等问题时可通过静脉输液的形式进行帮助,每头母猪产完后要肌注抗生素进行消炎,同时可通过产道投放消炎药物,以防子宫炎、阴道炎的发生。产后还需检查母猪胎衣是否排完,如有此问题可使用药物进行帮助。
4、哺乳母猪日常管理
4.1温度控制
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温升温工作,棚内温度尽量控制在20-24℃范围内,夏季酷暑时温度不要超过28℃(温度超过28℃必须启动相应的降温设备)。
4.2日常消毒
大环境消毒每月月中月末各一次,室内消毒每三天一次,脚踏盆每两天更换一次。
4.2饮水管理
每日关注母猪饮水,饮水器有问题及时修理,水压控制在2升/分钟为宜。
哺乳母猪营养方案
1、哺乳母猪常见问题
哺乳母猪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便秘、奶水不足、掉膘严重、断配率低等,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到位、营养配制不合理、疾病防控不健全。
产房母猪掉膘严重
2、哺乳母猪营养方案
2.1 哺乳母猪奶水量充足与否受采食量多少的影响,而哺乳母猪采食量又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饲喂管理、饮水、膘情、营养浓度等;从营养角度来讲,提高母猪营养摄入是保障奶水的关键,主要的营养措施有使用易消化吸收原料、提高肠道健康和饲料消化率(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提高机体抗应激的营养素的添加量(有机硒、维生素C、电解质等)、补充优质纤维等。
2.2 哺乳母猪断配率直接影响着场内的上市育肥猪头数,最终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影响哺乳母猪断配率的因素有产后炎症、产房掉膘严重、饲料霉菌毒素、营养供应不足等;从营养角度来看,在设计哺乳母猪饲料时需要考虑母猪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卵泡的发育,为母猪断奶正常发情提高营养支撑。我们的营养方案是添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提高哺乳母猪料的养分浓度以及消化利用率, 补充β-胡萝卜素, VE, VC,英特硒,有机锌、有机铬等,保护卵巢功能正常,加速母猪子宫产后恢复,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同时加强原料品控,当原料有霉变风险时使用霉菌毒素脱毒剂。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