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猪蓝耳病接触传染性很高,它有地方流行性特性,猪蓝耳病毒只会感染猪,其它动物不会感染,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此病毒,其中日龄在1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
一、病原特点
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Lelysted virus)为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c)、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irus)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分子量约1.5×10ˆ6。组长约15kb,不分节段的RNA,含有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10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a、ORF2a、ORF1b、ORF2b、ORF3-7、ORF5a)编码病毒结构蛋白(GP2、GP3、GP4、GP5、M、N)和3'端UTR,其中ORF7编码核衣壳蛋白(N)、ORF5编码病毒的糖化囊膜蛋白(GP5(E))是最易发生变异的蛋白基因之一, 基因之间有部分重叠。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类红细胞。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pH6.0时稳定,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下仅存活一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折叠病毒的变异
变异是RNA 病毒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PRRSV基因组的变异是本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
蓝耳病感染后由于继发感染的影响,会表现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共同症状是发热,体温达40.0~41.5℃,体表皮肤发绀、出血,皮肤严重发绀时呈蓝紫色,耳部发绀呈蓝紫色的频率最高,因此,有人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成为“蓝耳病”。体表皮肤发绀、出血是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状阶段,临床一般表现五种情况。
(1)毛囊出血
毛囊出血,又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点密布全身,针尖大(图4-141),不会扩大,若病情好转,出血点会逐渐消失。另一种是患猪皮肤、特别是颈部和背部皮肤密布铁锈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图4-142)。
图4-143为毛囊出血近影;图4-144为毛囊出血横切面;图4-145为毛囊出血皮下观。
(2)保育猪发热发绀
生长猪发病常出现厌食,体温升高达40.0~41.5℃,出现眼眶浮肿、发绀呈蓝紫色,鼻吻发绀呈蓝紫色,耳发绀呈蓝紫色的“三蓝”现象(图4-146)。
(3)弱仔死亡率高
哺乳仔猪发病往往是经胎盘感染后生下的弱仔。这种弱仔多在产后24小时内死亡,即使不死的3~4天后就出现毛焦、消瘦、鼻唇干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抖、四肢做游泳状姿势、蹄边发绀呈蓝紫色(图4-147)、站立不起、拉稀、无力吸乳,死亡率高。
(4)公猪阴囊出血
阴囊出血是公猪最常见的症状。阴囊皮肤刚开始出血时,是密密麻麻的淡血点,远看似淡血斑(图4-148左猪),随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变为蓝紫色(图4-148右猪),再进一步发展蓝紫色出血灶坏死、干固、硬结,类似蓝紫色球形结痂(图4-149)。
(5)粒状出血
粒状出血。这种出血先是菜子粒大(图4-150、图4-151),逐渐增大到芝麻粒大乃至绿豆大(图4-152),最后增至指头大小,边增大边变成蓝紫色,到了指头大就坏死、干固、硬结,最后成为一个个蓝紫色凹陷的斑痕(图4-153)。
临床上妊娠母猪感染PRRSV主要造成后期流产和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图4-154)。早产死胎,全身水肿,死胎皮下及各脏器出血、红色胶样变(图4-155)。母猪胎盘片状出血(图4-156),胎膜上有黑红色血泡,血泡触之有硬感(图4-157、图4-158)。
肺尖叶、心叶变长,柔软,似大象鼻,表面有花斑,这是病毒性肺炎的典型变化(图4-159至图4-161)。
三、蓝耳病防控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
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如今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如今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
四、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A.平时做好药物保健,保健方案中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慎用磺胺药物。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预防猪蓝耳病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B.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蓝耳病是很好一种的方法。
C.不要胡乱接种疫苗,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如:自家苗、PRRS弱毒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想依靠疫苗来预防猪高热病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是越打越乱,最后容易机体免疫失调。
D.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质量差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热病。
E.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蓝耳病的环境因素。
F.控制猪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拌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疫苗前景
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有灭活苗和活疫苗两种。根据农业部《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商品猪和种母猪可选用灭活苗或活疫苗进行免疫,而种公猪选用灭活苗进行免疫。
目前国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的定点生产厂家有19 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定点生产厂家有18家。
疫苗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又立新功。曾成功克隆出多莉羊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科研团队再次取得"震惊世界"的科研突破:他们使用这一最新基因编辑工具,培育出一批能抵御致命性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的"超级猪"。这一技术一旦获得使用许可,全世界养猪产业将每年减少数十亿英镑损失。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