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已成中国养猪业的主力军,特别是非瘟后大型、超大型养猪规模场与日俱增,对生产管理、工艺、场内生物安全提出更大挑战,对批次化生产的需求更为普遍。”7月5日晚,河北农业大学李俊杰教授在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三生)独家冠名支持的“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主题活动之视频直播大讲堂中如是说,同时他强调我国生猪养殖技术与管理压力提升,生猪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直播中李俊杰教授围绕《母猪批次化生产在中国的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全面剖析了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概念与原理、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意义、母猪批次化生产在中国的实践等话题,既有对理论的解读,又有详实的案例分析,让直播间的养猪人对批次化生产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养猪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式,屡屡跌破成本线的猪价无时不在刺痛着养猪人的神经,生猪产业利润暴跌,“降本增效”逐渐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批次化管理正是能帮助猪场“高效生产”的利器。
李俊杰教授提出,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是根据母猪批与批的间隔进行分群,同时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并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同批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是一种高效可控的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实现从养殖业到工业化的转变!
众所周知,生殖激素作为生物技术的基础,可以人为调控母猪性周期,使不发情母猪具有发情症状或使母猪在特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卵,以便有计划地组织配种。
应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布舍瑞林、卡贝缩宫素等生殖激素调控母猪同步发情、卵泡发育、排卵、分娩,实现了母猪批次化管理,因此,相关激素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国产优质母猪繁殖同步调控关键药物层出不穷,例如宁波三生研发的烯丙孕素类产品孕力宝等产品2018年在国内获国家二类新兽药,2020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十大新产品等,也为我国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研发奠定了药物基础。
李俊杰教授表示,多数猪场使用批次化生产模式,期望提高生物安全、猪场生产效率、饲料转化率等,但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使用批次化生产的猪场不仅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而且还增加了猪场的成本,例如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无初情期管理的后备母猪诱导发情、批次化生产使用PMSG和GnRH。
直播中,针对养猪人提出的“后备母猪什么时候分群,分群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李俊杰教授表示:“ 当后备母猪达到6月龄或者体重在90kg以上时,对其进行初情期诱导前,后备母猪就可以分群。 ”
整体来看,猪场批次化生产模式较于传统连续生产模式,技术含量更高,可有效解决生产不稳定、管理难的问题;通过计划或者干预让母猪按照批次发情,将集中力气使到一处,便于对猪场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并进行改善,提高生产成绩。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