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生长发育猪群;引起猪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是常见的继发性感染疾病。
病原学
副猪嗜血杆菌(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是一类呈多形态、非溶血性、不运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S 主要血清型包括 15 种,另有未定型的菌株在20%以上,不同血清型致病力差异较大,其中血清型4型和5型在中国最流行。
副猪嗜血杆菌菌落形态 革兰氏染色(王同兆, 2022)
(吕茂杰,2021)
流行病学
HPS 是正常呼吸菌群的成员之一,且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该病的传染源为患病猪或康复带菌猪,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寒冷冬季及早春季节,最易感猪为 4~6 周龄断奶仔猪和保育猪。一般情况下呈现散发,有的呈现地方流行,已成为养猪场常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该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及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病。应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如气候突变、管理不善、猪舍拥挤等。其与多种病原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常见。多继发于蓝耳(PRRS)、圆环(PCV)、伪狂犬(PSV)、支原体肺炎等。常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混合感染,导致病死率更高。
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猪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喜卧、跛行、关节肿大、运动失调、皮肤发红或苍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等;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濒死前侧卧、抽搐或四肢划水。
慢性型:
保育猪和耐过猪较多见,常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烧反复、咳嗽、腹式呼吸、被毛粗乱、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与链球菌病诊断鉴别
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均会引发猪关节肿胀等症状,且两者均为常见的继发性感染疾病,在临床也往往采用联合防控的方式。
1. 关节病变
“副猪型”关节炎:关节肿大,往往伴随整条腿水肿,手摸无发热感,触硬,手捏痛感剧烈,关节腔内积液呈澄清或淡黄色状态。
“链球型”关节炎:关节肿大、温度升高,初期坚硬、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关节腔内为化脓性积液,呈干酪或豆腐渣样。
2. 纤维素性渗出
感染“副猪”后会产生大量内毒素,导致胸腹腔出现纤维素性渗出。同时,病猪表现为咳嗽、喘气等临床症状。而感染“链球”无明显纤维素性渗出,病猪一般不会咳嗽。
3. 脏器病变
“副猪”病死猪剖检后胸腔积液浑浊,有明显绒毛心。
“链球”病死猪剖检后胸腔积液澄清,无纤维素性渗出。
4. 皮肤变化
“副猪”病猪皮肤一般无特征性病变
“链球”病猪皮肤发绀,有紫红色斑点
(以上图片转载自网络)
规模化猪场感染情况
(赵美雪, 2018)
防控思路
1. 该病常继发于蓝耳、圆环、伪狂犬、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疾病,尤其是有蓝耳波动的母猪群,要做好预防性用药,控制各种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2. 母猪群有未确定病因的咳嗽、发热、不食,做好程序性给药,控制症状,同时预防继发感染。
3. 换季、气温突变(突然升温、降温、忽高忽低)做好预防性用药,严防冷热应激造成的抵抗力下降。
4. 防止运输应激,运输前后可使用金霉素、电解多维、维生素C来预防和缓解应激。
5. 大规模混群会对猪群疾病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冲击,应尽量避免。后备猪进群前做好隔离、疾病的检测和净化。
6. 母猪产前做好程序性给药,净化母猪疾病,减少病原在仔猪体内定殖。
7. 彻底净化蓝耳、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疾病。
8. 做好消毒
金河生物“金卫净”,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高效广泛杀灭各种病毒、真菌、细菌及芽孢;安全、无毒无害、无任何刺激性气味,是安全性最高刺激性最小的消毒产品之一;广泛适用于空圈舍消毒、带动物消毒、物资器具消毒、饮水消毒等。
9. 做好免疫接种
(吕茂杰,2021)
用药方案
每吨饲料添加:2kg黑珍珠金霉素+1kg金牧欣(10%氟苯尼考肠道缓释颗粒),连用7天。
蓝耳、肺炎支原体等免疫抑制疾病,极易引发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因此做好蓝耳和支原体等的防控,是控制“副猪”的第一步,尤其是对于蓝耳波动场区,要做好预防性给药。
氟苯尼考对副猪嗜血杆菌,包括链球菌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金牧欣(10%肠道缓释颗粒)采用分子微囊化专利包被技术,有效解决了氟苯尼考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的弊端,在猪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维持可长达48h,杀菌效果更好,而传统氟苯尼考维持时间不足24h,极大提高了氟苯尼考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