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技术 > 内容

非瘟与新冠疫情叠加对养猪业的影响及对策

今日养猪 2020-06-28

阅读()

养猪业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但是,也给猪场管理者们敲响了警钟,即必须做好人员和动物的双防控。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必须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综合全面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养猪业雪上加霜。养猪业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但是,也给猪场管理者们敲响了警钟,即必须做好人员和动物的双防控。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必须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采用综合全面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切实做好猪场的细节操作,真正有效控制外部病原的传入和内部病原的传播,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
 
  2018-2019年,非洲猪瘟的暴发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非洲猪瘟还在大地上肆虐,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病毒肺炎在武汉发生,很快多地报道有确诊病例。国家立刻启动反应机制,开展了有序、有效的防控、诊断、治疗等工作,防控措施取得很好的成效。
 
生物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养猪业雪上加霜。各省市的反应机制迅速,县域、市区主要道路,各小区,特别是农村许多地方都实行了封区、封村,道路上设置了许多的障碍物,直接造成养猪户遭遇卖猪难,饲料及饲料原料采购、进场难,甚至死猪填埋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即便申请办理了运输车辆的通行证,物料、生猪调运依然困难重重。饲料供应紧张、运输困难,也造成了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饲料企业开工严重不足,造成饲料供应有限,很多养殖企业出现了饲料断顿现象。养猪企业本来人手不足,此时更是用工招人难上加难。除了担心养殖亏损,养殖行业更担心滞销,很多养猪户生猪体重已经达到了150~200kg,仍然被迫压在猪栏中,因为生猪屠宰、收购企业也开工不足或运输受阻,由此导致的养猪户缺乏资金购买饲料等压力很大。
 
  针对上述情况,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为由,违规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封村断路,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之后运输情况稍有好转,但是彻底恢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
 
  养猪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双重打击,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需要在多方面采取相关对策和措施。
 
  1政策
 
  首先,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的畅通,提高运力,高速公路、收费道路等给运输饲料、种畜禽、畜禽产品的车辆免费通行,不得随意设置人工障碍。其次,对现有养猪企业给以资金贷款、土地使用以优惠政策,对生猪出栏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予以奖励(可以每出栏一头补助若干元,无论养猪赔赚与否,要有补助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鼓励多养猪多出栏;对新养猪户、复养户,同样给以土地、贷款优惠,相关开业手续支持,并且相关部门应当予以有效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鼓励和加大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加大开工量,提高饲料有效供给。尽快让生猪屠宰企业复工,提高生猪收购和屠宰能力,以进一步加大市场猪肉供应。要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消杀、疫苗等防控技术的研究,推广一些实用的有效防控技术,例如“拔牙”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等。
 
  2养猪场人员和猪只的双防控管理
 
  2.1 养猪场人员防控管理
 
  猪场人员每日必须佩戴口罩,勤消毒,勤洗手,勤换衣,不扎堆聊天、串门聚会,严格按照场部制定的防疫管理办法执行,进出生产区域必须消毒换衣。外出归来人员必须进行14d以上的自我隔离,有发热者须到定点医院观察、检查是否发病,如有则及早隔离,严防传染,并通过宣传资料、网络等学习新冠肺炎疫情与非洲猪瘟防控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防控技术水平。
 
  2.2 猪只的防控管理
 
  对猪群要做好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免疫工作,每日认真进行猪群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或淘汰处理病猪。要制定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其中心是隔离、消毒和防疫。生物安全措施以猪不发病为终极目标,通过有效“拔牙”技术,做好“控五流、真消毒”,把好“三口”等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消灭传染源,阻止病原体传入、传出猪场,并通过提升非特异性抗病力为主的措施保护易感动物,完善提高感染阈值的可落地、可执行的、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猪群
 
  2.2.1 “拔牙”技术
 
  “拔牙”技术,即定点清除技术。非洲猪瘟致死率并非100%,“拔牙式”清除可以减少损失,丹麦也有同样的报道和建议。在非洲猪瘟防控国际交流会上,也有专家提出了“拔牙式”清除非洲猪瘟的做法。前提是准确、及时的早期诊断(俄罗斯官方确诊病料由脾脏检验,不是血液),并在诊断后能立刻执行隔离、防控措施,增强抵抗力。我国大多采用单元格唾液样本的混合样进行检测,混合样中若出现阳性结果,须进行单样本检测,以确认阳性样本所处的管理单元格位置,单元格整体清除、淘汰、消杀。
 
  2.2.2 “控五流、真消毒”
 
  要严格控制 “五流”,即动物流(管好饲养动物,绝对不得饲养其他动物)、车辆流(严格管理,尽量减少外来车辆进入或到附近)、物品流(饲料管理、用具等严格消毒)、人员流(严控人员出入,特别是饲养管理人员)、水气流(猪场用水和猪舍气体管理)。通过“控五流”实现“不接触”,通过“控五流、真消毒”等减少病毒载量。
 
  (1)控制动物流。猪场动物可分为猪群和其他动物。猪群流动应按照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出售的方向,并执行“全进全出”的模式。全进全出是指猪舍清空后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空栏至少1周,只将健康猪进入新的猪群,将病弱猪转入隔离舍,避免病弱猪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他猪只。转猪时避免逆向返回,赶完猪的道路应进行清洗消毒。引种时应考察拟引种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必须从比自身猪场健康度高的猪场引种,引种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驯化,最大限度减少引种带来疾病的风险。猪舍病弱猪经过治疗未见好转时应转入隔离舍,需要解剖诊断时应在专门解剖室或隔离区进行。病死猪禁止出售和食用,用转猪车及时移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许多动物(鸡、羊、牛、猫、狗、老鼠、鸟、蚊蝇等)是病原的携带与传播者,猪场应杜绝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进入场区或在场区活动,禁止饲养猫、狗、鸡、鸭等动物,尽可能消灭老鼠和蚊蝇等有害动物,并对野鸟进行控制。因此,不宜紧临猪舍四周种植较高的乔木,避免通风不良和影响光照,容易吸引飞鸟,不利于猪场疫病的防治。猪舍之间一般种植草坪即可,并定期修剪,防止杂草丛生和昆虫繁殖。
 
  (2)控制车辆流。猪场车辆应做到专车专用,不同用途的车辆禁止拉运其他物品,外来车辆一般不能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只能停放在离场较远的场外停车处。本场乘用车(轿车、购物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不准进入生产区,经严格消毒后停放在办公区专用停车场;运输原料或饲料的车需消毒后进入仓库门口卸货;卖生猪的车辆消毒、晾干后停放在围墙外装猪台;引种车不要选用运送商品猪的车辆,运输前严格消毒,尤其是车厢、底盘、轮胎等隐蔽处。生产区所用的送料车和转猪车禁止离开生产区,转猪车使用后要彻底冲洗、消毒。运输粪尿和废弃物的车沿污道运行,保持车厢密封,不准沿途撒漏粪尿和污物。
 
  (3)控制物品流。物品流可分为引进物资流和内部物资流,引进物资流包括设备、物资、饲料等,内部物资流包括清洁用具、生产用具、粪污、胎衣和病死猪等。物流也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控制好物流能有效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控制引进物资流:猪场所用设备(包括产床、限位栏、料槽等)原则上必须使用新的,不可使用二手设备,但如果因某些原因不得已使用二手设备,必须严格熏蒸消毒后进入生产区,且各个区设备不可交叉使用。禁止食用本场以外的猪肉,其他家禽或牲畜禁止在场内宰杀食用,食堂所用的蔬菜等,在食用前须经高锰酸钾或洗洁精等洗涤消毒。饲料必须进行检测,排除污染物,不使用污染的饲料。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在加工调制、运输过程中,防止遭受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污染;饲料中慎用或不用动物源性原料,如骨肉粉、血粉、血浆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
 
猪场
 
  控制内部物资流:首先,清洁用具,即与粪污接触的器具,包括扫把、拖把、铁铲、水管等,做到定点定位,用后清洗,有条件的可消毒处理,特别注意隔离舍的清洁用具严禁带入其他猪舍,用后进行浸泡消毒最佳。出猪台冲洗设备只在出猪台使用,严禁带回猪舍。其次,生产用具,包括注射用具(注射器、止血钳、输液管等)、接产用具(剪刀、毛巾、麻布袋等)、采精和配种用具(采精杯、输精管、输精瓶等)等多数直接与猪体接触,严禁未经消毒交叉使用。如:注射用具用完后须清洗,蒸煮消毒后备用;接产用具使用完后需清洗,浸泡消毒后备用;采精和配种多是一次性用品,使用完后注意集中收集和销毁。药品和食品包装袋、包装瓶、废弃或未使用的生物制品、生活垃圾,要集中收集后销毁。胎衣、病死猪和扑杀猪以及被污染的垫料、剩料、粪尿、垃圾等,要挖坑并喷洒上消毒剂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深埋或无害化处理要在隔离区下风向较远的地方。
 
  (4)控制人员流。猪场人员的管理主要分为本场人员和外来人员的管理,而本场人员又应注重场内人员和外出人员的管理。
 
  场内人员的管理:饲养员或技术员应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允许随意串舍、串岗、串区,尤其在疫病暴发期间,避免不同栏舍或不同类群的猪交叉感染;生产区和生活区人员最好住在各自区域,不可交叉住宿;吃饭时,大餐厅分2个小餐厅,生产区和生活区人员分点就餐;驻场兽医不准到场外出诊;配种员不准到其他猪场进行配种工作;参加转群、卖猪人员,在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更衣、洗澡,鞋子洗刷、消毒。
 
  外出人员的管理:猪场人员外出或休假时,不得到其他养殖场户串门,也不要到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等地方走动,回场后必须经过48h的隔离,并经过洗澡、换衣、消毒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区工作,严禁场内衣物与外界衣物混杂。即时了解周边动物疫情,对居住在疫病高度防控状态地区的工作人员,尽可能错开休假时间,避免外界疫病的传入;如遇紧急疫情,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安排,取消休假或进行必要的隔离封锁。
 
  外来人员的管理:原则上非本场人员禁止进入猪场,尤其是生产区;如必须进入时,需场长同意,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目前,很多猪场对于外来人员进入前进行蒸汽消毒或紫外线消毒,看似严格消毒,其实只是杀灭衣物的表面细菌,消毒并不彻底,而紫外线对人体存在一定的伤害,因此进场前最有效的消毒方式为登记→淋浴→消毒→更衣、换鞋。进场后需严格遵守生产区内一切防疫管理制度,不得超出规定活动范围随意走动。运输饲料的司机进入生产辅助区后不准下车。外聘人员进入生产区,按程序严格隔离后才可进入。雇佣的抓猪人员在进入猪场和称量猪的体质量前,鞋子等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不要在自己场内提供设备供抓猪人清洗其鞋子和车辆,而必须另设指定的清洗处。
 
  (5)控制水气流。猪场可用自来水或深井水,水井最好建在猪场外且井深一般要求30m以上,不用场外的河塘水作饮用水和冲洗栏舍,定期检测水质。同时注意对水管的清洗,可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生产区的雨水、污水管道要分流,雨水走明沟,污水走暗道。污水、粪尿须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为液体肥使用,或直接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粪尿池和沼气池应设在围墙外的下风头。
 
  空气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气流具有全球性,病原微生物随着空气的流动将被迅速传播,如一个猪场暴发一种疫病,同一地区的其他猪场也发病;一个猪场内一栋猪舍发病,其他猪舍所有的猪群都可能被感染。因此,气流的控制主要从场址的选择和场区的分布两个方面考虑。场址的选择,选择场址时首先考虑的是尽量避免外部环境外源性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场应该选择地势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排水通畅、水源干净充足、用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同时不能选在国家或地方政府禁止养殖的区域内。猪场选址的要求:(1)距离公路主干道、铁路、机场、码头、城镇、村庄等至少1km;(2)远离屠宰场、畜禽加工厂、农贸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厂等至少10km;(3)远离河流,同时禁止向河流排放粪尿及污水,避免环境过度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场区的分布:规模猪场一般应划分为4个功能区域(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区与区之间要严格分开。4个区域如何分布重点考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水平传播。生活区应设在上风向,四周要用围墙或铁丝围与生产区隔开,以利防疫。管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生产区进出口的外面。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该区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和隔离区的上风向,并且整个生产区应修建2m高的围墙。各阶段猪舍由上风向到下风向依次排列为配种舍→妊娠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台,并实行隔离饲养。隔离区应设在整个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处并远离生产区至少100m以上。此区域应包括隔离猪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填埋井等。场区的最佳走向应以东西走向或向东南方向偏离l5°建造,这样才能保证夏季太阳不会直射舍内的猪只,冬季不会受西北风的侵袭。同时,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修成水泥地面。净道正对猪场大门,是人员行走和运输饲料的道路。污道靠猪场边墙,是出粪和处理病死猪的通道,由侧后门与场外相通。净道和污道应严格分开,避免相互交叉。
 
  2.2.3 要把好 “三口”(门口、窗口、伤口)
 
  (1)把好门口是猪场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同时也是最容易带入病原微生物的地方,重点包括场区大门、出猪台和栏舍门口。猪场大门、生产区门口应随时保持关闭,大门应有保卫人员,对进出的人、车、物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尤其是大门和栏舍门口的消毒池(槽)要及时更换消毒液,保持其有效性。消毒液应选择差异较大的几种,一般每种药液使用2周左右后就要轮换。严禁外人通过出猪台进入生产区,每次出完猪后注意道路和出猪台掉落粪便的清扫,并及时消毒。最好有专用车辆运到离养殖场区5km以上的地方进行猪只交接,不让收猪者进入到场区附近,运输猪只的车辆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做好猪场内各个区域的环境卫生,如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的地面道路,应经常清扫,保持清洁,选用5%~10%漂白粉澄清液或2%~3%苛性钠溶液喷洒1遍以上,每15d喷洒消毒1次。
 
  (2)把好窗口是猪舍内环境控制的关键。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光照等都与窗口紧密相关,而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猪场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因此把好窗口对于猪群健康尤为重要。其中产房和保育舍窗户设计是关键,因为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猪群。产房除正常窗户外,可以加开地窗,加大通风,避免潮湿引起哺乳仔猪腹泻;保育舍应开高窗,注意保温,避免保育猪因温度过低出现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同时产房和保育舍应安装通风系统;配种舍可以采用卷帘窗的同时加开透明天窗,避免光线过暗影响母猪发情;妊娠舍、育肥舍采用卷帘窗;公猪舍采用正常窗户即可。
 
猪场
 
  (3)伤口是猪只最容易被感染的部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伤口的保护,剪牙、断尾、断脐、去势、打耳号时注意对工具、术部的消毒,防止伤口感染;断奶转群时应合理合群,避免猪群打架、咬伤;同时可以在剪牙、断尾、断奶、转群时肌注长效抗生素保健。猪舍及道路地面要平整,防止剐伤、擦伤、肢蹄损伤等。配种、接产、助产时要将母猪臀部、阴部清洗干净,严格消毒,器具、手臂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引起阴道炎、子宫炎。平时一旦发现有伤口,及时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伤口感染。
 
  此外,猪场应定期驱虫,可以采用“四加二”驱虫模式:种公、母猪每隔3个月驱虫1次,1年驱虫4次,商品猪20kg与50kg左右各驱虫1次;仔猪在转保育舍1周左右驱虫1次,以及引进种猪后3周左右和合群前驱虫1次。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及紧急接种工作。同时猪场应做好防应激管理,减少疫病的发生和猪只死亡。
 
  养猪业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但是,也给猪场管理者们敲响了警钟,即必须做好人员和动物的双防控。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必须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综合全面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切实做好猪场的细节操作,真正有效地控制外部病原的传入和内部病原的传播,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