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表示,中国畜牧业缺乏“顶天立地”的品种,跟畜牧业大国的地位不匹配。
他说,支撑国内猪肉、鸡肉、鸡蛋、鲜奶产量的核心种源,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赖进口,而进口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加战略博弈加剧的特殊背景下,一旦出现断供,势必会对国内畜牧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建议中,他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聚焦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中国从畜牧种源进口国到输出国的转变。
具体来说,在制度层面,建立国务院种业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农村部为牵头单位,统筹研究种业发展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做好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同时,加大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形成以国家为主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局面。
此外,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战略,严格保护国内种质资源安全,防止资源流失或被窃取。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培育突破性畜禽优良品种。比如,整合全球力量推进联合育种,重点建立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育种联合体,深入推进畜牧良种联合攻关,鼓励种业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种业基地或并购全球先进的科技型种业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建立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境外优异资源引进,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出口,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力及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