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内容

两会,新希望、正邦、通威提案来了!猪不再想养就能养?设有梯度的准入资格!

新京报 2021-03-06

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房地产等企业跨界养猪引发热议。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即将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目前猪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

刘永好:未来两三年猪周期将加速见底

 

近年来,互联网、房地产等企业跨界养猪引发热议。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即将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目前猪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在两三年内,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

 

图片

 

刘永好指出,近两年来,出于防控非瘟、环保升级、政策鼓励、肉价高企等原因,龙头加大投资、大量工商资本涌入,猪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16个月增长,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

 

“按此增速发展,在两三年内,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将达7亿-8亿头,远超我国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刘永好说,为预防产业“一哄而上、一冲就散”,因资本过热推动产能严重过剩,甚至在下轮猪周期下行冲击时,出现“还不上贷款就杀母猪、砍猪场”的极端情况,有必要着眼长远,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规划好、调控好、储备好、利用好现有生猪产能。那么,如何推动生猪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刘永好在提案中给出了四个建议:

 

第一,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

 

要针对家庭为主的散户,一方面由国家提供一定信贷政策支持,鼓励恢复生产;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养户改造全封闭式猪场,提供技术、动保、融资等多方面支持,鼓励开办中短期培训班,通过“以大带小”、“以新带老”、“输血联建”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养户特别是4050人员迅速转型成为适度规模的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帮助中小养户重塑信心、恢复生产,让产业有人干、乡愁有所依,实现传统养猪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预防产能过剩,以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

 

参考农业发达国家对产业的调控经验,对10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企业设置许可证/行业准入制。类似措施主要包括:

 

(1)规模控制:与区域存栏总量对应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如一区域指标已满,需从现有养殖户中转让资质;

 

(2)技术门槛: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猪场技术人员要占到总雇员一定比例,以配备必要的兽医、检验、环保工程人员为准入基础;

 

(3)环保门槛:设置与产能对应的环保及生物安全级别准入制,保障猪场粪污消纳能力、生物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4)投资门槛:资金要有明确的来源、计划和安排,预防金融风险和骗补等行为。

 

第三,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

 

猪价下行期,猪场粪污治理是成本大头。猪产业环保设施、粪污副产品的市场化、资源化利用才能够真正反哺产业、长期发展。应加快健全与完善生物有机肥生产标准及行业补助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环保投入应设置基础投资额比例,后期补助应多线并举,以“整县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政策为依托,多方面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格局。

 

在防控非瘟而新增的新标准、新技术基础上,以政策形式规范养殖用地的新需求,明确将猪场自用饲料加工车间以及洗消用地纳入养猪建设用地审批范围。

 

第四,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

 

建议农业农村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实现饲料、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消费终端各环节数据共享,密切监测全产业发展动态,定向定时公布相关产能数据,引导理性投资,以降低猪周期波动幅度,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猪周期波动的风险。

 

加大遴选一批专业技术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创新战略力量。

 

正邦集团林印孙:建立生猪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生猪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是要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疫病预警机制,加强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疾病防控。

 

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两会,你将提出哪些建议?最关心哪些话题?

 

林印孙: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不仅事关我国生猪养殖效益,而且事关国家安全。

 

我建议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统筹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作,对民营企业开展的生猪、玉米、大豆等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给予特殊项目政策支持。

 

第二个建议关注的是增加林地指标保障农业项目落地的问题。在有的农村地区投资农业项目,既不准占用耕地,又遇到林地指标的制约,致使项目难以落地或者需要缴纳林地补偿费用,增加用地成本。为了保障在乡村的农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议各省林业部门根据当地国土面积构成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林地预算内供应指标。

 

第三个建议关注打造头部企业确保产业链稳定的问题。破解“卡脖子”瓶颈,稳定国内产业链、畅通国内供应链,必须培育我国自己的头部企业,以支撑、推动、引领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行。我建议国家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出台专门政策,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选择、培育一批支撑、引领双循环的重点企业,帮助头部企业掌握独门绝技,成为“专精特新”的行业“小巨人”。

 

第四个建议是兽用抗生素原料药供应紧张的问题。建议农业农村部加强兽用抗生素原料药的政策引导;同一工艺生产的原料药,在对比人用原料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将该部分原料药在人用标准与兽用标准上实现互通;鼓励创新,进一步开发动物专用抗生素。

 

中国证券报记者:你认为生猪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目前生猪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林印孙:生猪养殖,主要是多养猪、快养猪的问题。养好猪首要解决的是生猪的疫病防控,特别是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猪养殖。

 

我认为,生猪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疫病预警机制,加强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疾病防控。比如,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大生猪生产的检测,随时分析、判断市场变化。

 

同时,要立足于生猪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养殖企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重点扶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市场供给能力。

 

通威集团刘汉元:推进饲料企业继续享受鼓励类产业税收优惠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京召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今年在提案中就关于推进饲料企业继续享受鼓励类产业税收优惠方面提出建议。

 

图片

 

刘汉元代表表示,为解决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自2001年起,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饲料产业在2005年被纳入其中的鼓励类产业目录,享受减免税收优惠。

 

实践证明,该项政策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饲料产业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一批饲料企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饲料产业的龙头。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下称《目录》),对饲料产业要求的调整,方向虽然转向了生产、种植更为健康、安全、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但对饲料的要求由“绿色无公害”变为“取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未能完全考虑当下的中国国情和饲料行业发展现状,致使西部和海南自贸港饲料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阻碍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饲料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能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由传统的农业养殖转型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因此需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对此,刘汉元代表建议对《目录》进行补充解释,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鼓励要求标准仍然定位于“绿色无公害”,有效落实国家优惠税收政策,推动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