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关注市场就会发现越有意思,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价格是随着供需而波动的。
供应增加了,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而供应减少了,供小于求,价格就会上涨。
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怪事”。
比如,近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一份种植预估报告,就在国际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根据这份报告,由于玉米种植亏损,而大豆种植尚有微利,因此美国农民更倾向于种植更多的大豆,而减少玉米。
于是,根据预估,新季美玉米的种植或将减少5%,这数据一发布,国际玉米市场瞬间得到提振,价格拉涨,一度上涨达21美分/蒲。
玉米的反应符合常理,但令人看不懂的是大豆。
因为根据这份报告,大豆种植面积将增至8651英亩,比去年增加了约300万英亩,涨幅达到了3%,并且创下有记录以来的第五高点。
但诡异的是,大豆并没有因此走跌,反而也同样出现了上涨。
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为啥反而不跌反涨呢?
有人说,因为这只是一个预估报告,调查的是种植意愿,而真正的种植面积要到6月份以后才出来,所以并不能代表真实的面积。
但是这也说不通,因为既然是预估,那么有可能最终面积没有增长,但同样有可能最终面积确实增长了,所以市场的反应应该不变才对。
那么,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数据是会“骗人”的。
第一,市场对这一情况早有预期。
此前市场对于大豆种植就已经有预期了,或者说这一数据与市场的预期非常一致,甚至比起上个月的预测还低了100万英亩。
所以与其说是种植面积增长了,不如说是预期的靴子落地了,对市场的冲击力自然也减弱了。
第二,市场短期受情绪影响更大。
虽然情绪并不能改变供需,但不可否认的是,情绪确实能影响节奏。
而情绪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有前因后果。
比如,之前大豆一直备受打击,豆价频频走弱,市场已饱受折磨,已经有了反弹的需求。
而当这个报告落地后,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不算是个坏消息,不是坏消息那么就被认为是好消息,于是豆价反弹。
第三,关注供应但更关注需求。
虽然去年美豆被巴西大豆挤得够呛,但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去年巴西大豆天量增产,喜获丰产,因此出口力度加大。
而今年来看,巴西大豆产量有所回落,这对于美豆来说压力下降。
更重要的是,需求依然不少。
比如说中国需求就一直被看好。
众所周知,大豆是我们的短板,常年进口量在八九千万吨,虽然美豆在中国进口大豆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但因需求强劲,所以依然可期。
其次,随着生物的燃料的快速发展,美国国内压榨需求逐年增长,企业纷纷建厂或扩大规模,美国压榨能力瞬间膨胀。
而另一方面,虽然说期末库存似乎也处于高位,但是供需对比起来,会发现供需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正在这些预期下,美豆出现了上涨。
而这时候相信很多朋友也发现了,有人关注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来分析市场,分析行情,但有时候数据并不可信,而且这并不是市场的大逻辑,市场的大逻辑是基于预期对市场进行预判,然后通过数据来不断修正。
所以有时候看似上涨,也许却是跌了,看似下跌反而却是涨了。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