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吼一吼,中国猪肉抖一抖”被美国媒体称赞是用来形容美国大豆养活中国生猪的最为贴切的一句话。美媒称,随着中国减少美国大豆的进口,中国的猪肉价格也将受到冲击,这将给中国带来不小的“痛楚”。不过,在这场“大豆过招风波”持续一个月之后,中国的养猪业不但没有陷入困局,反而能从容应对,这显然超乎了美国的想象。
不怕美国大豆“断供”,中国替代方案很多!
进口大豆是中国猪饲料豆粕原料的主要来源。据《南华早报》报道,目前中国猪农养一头猪的成本比原来提高了约36元,而像河南的新大牧业这样的大企业,光是在养猪方面的成本就比过去提高了将近2880万元。不过庆幸的是,大豆在猪饲料只占20%的比重,通过寻找大豆的替代品来改变猪食配料,可以将成本降到最小。养猪业分析人士也表示,当前有很多美国大豆的替代品作为蛋白质来源,比如花生粉、棉粕和菜籽粉。
另一方面,针对美国大豆进口减少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鼓励农民增加大豆等作物的种植,也是让国内猪农降低损失的举措。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措施,我国将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实行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补贴,而今年大豆的补贴也已经超过玉米。
分散大豆进口来源,巴西、俄罗斯抢先“上位”?
不仅是改变猪食配料、鼓励农民种植更多大豆,增加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也是一种降低损失的方法。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巴西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956.71万吨,同比增加0.23%。其中从美国进口1225.97万吨,同比减少20.54%;从巴西进口615.23万吨,同比增加128.72%。
另一方面,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从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的进口也在迅速增长。日前,中粮集团就与俄罗斯方面达成协议,将买下该国国内的大豆仓库、加工厂以及运输大豆的码头“卖给”中国,市场就表示,此举将令俄罗斯成为中国大豆的海外粮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国进口了超过9500万吨大豆,而实际需求仅为6300万吨,这多出来的3200万吨“过剩”大豆,或许就可以与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相抵。分析人士就表示,即使我们完全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也基本可以确保大豆的正常消费。这样一来,这场大豆之间的过招也并没有让中国猪因为“断粮”而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