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该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发表题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演讲时表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贸易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已经公开把中国当成最主要的对手,“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这个演讲经微信公众号传播之后,产生了影响力,以致于海外媒体纷纷报道。为此,我想表明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支持理性、客观地分析
由美国发动的“中美贸易战”,引起了各方关注,各种观点仿佛实体战争发生前夕那样,纷至沓来,主战主降皆有。其中,不乏感性过度和民粹主义的观点。比如:有人说,连50年代我们都能打赢美国,何况现在呢?也有人说,不管成败,要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国对打。还有人说,美国就是纸老虎,不堪一击,中国必赢。还有人盲目地认为,全世界都会站在中国一边,美国逆全球化的做法会受到孤立。甚至还有人指望美国人民和国会对特朗普的制衡。李晓教授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以一系列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提醒一些狂热分子,给他们浇一盆冷水。
二、支持全面、战略性思考与把握
正如李晓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恐怕不只在贸易领域,还在“中国制造2025”,更可能是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迫使中国做出更大让步,而且,很可能是迫使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更大开放。美国的终极目的事关重大的国家战略利益,那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早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世的时候,他就力劝美国平衡中国,只是那时候美国没有腾出手来。
面对这种关系中国国运的问题,我们不能未战而屈,不战而降。而是要从战略、全局(包括但不限于经济、金融、贸易)的角度出发,知彼知己,客观而冷静地分析双方优势与劣势,把握好战略,寻找有利战术。做好最坏打算,务求必胜。
我注意到,随着特朗普贸易大棒的挥舞,近期消极情绪开始甚嚣尘上,各种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其中,我国股市跌跌不休就是一种反应,李晓教授的演讲受到热炒也是证明。我感觉到,李教授在理性地分析我国弱势的同时,少了对我国优势的分析。其实,我国巨大的市场、2.5亿人的中产阶层、强大的社会动员力、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美国之外其它国家与地区借机寻找中国机会的心理、我国庞大的居民储蓄、美国在华的巨大投资、中国商品的廉价优势以及美国人民对这些商品的使用惯性、中国人在美留学与旅游对美国带去的利益、中国过去长期以来与美国打交道的经验等等,都是我国对美的优势。
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等西方列强就逼着中国开放与通商,难道他们真的希望中国重新关起开放的大门不可?他们所要求不过是中国的门开得更大一点,进行一些结构性改革而已,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利益罢了。在这方面,我国主动在进行有利于自己和世界的改革与开放。而且,客观地说,美国也很难阻止中国的崛起。
与此同时,李教授所分析的美国对华的有些优势不一定真正能够使用得起来,比如:给中国“断网”、加印美钞等等,因为,那不只是涉及中国自身利益,也会涉及全球利益,长期来看也会烧到美国自身,那将彻底促使美国走向衰败,不符合“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的战略。
既然美国遏制中国的目的是确保“美国第一”,重在美国国家利益,特朗普以及任何其他美国总统都不会冒此天下之大不韪。
三、支持借此机会倒逼改革
瑞士银行专家分析说,依据中国GDP年均增长6.6%计算,如果中美之间仅有500亿美元的贸易摩擦,只会影响和拉低中国GDP的0.1%,只有在4500亿美元的层面上产生摩擦,才能算得上“贸易战”。而且,如上所述,中国毕竟不同于当年被美国逼到绝路的英国、苏联和日本。一言以蔽之,中国更有韧性,打得起“持久战”。
多事之秋,国难兴邦。借外压力,倒逼改革,是我国打赢中美贸易战的核武器和最大底牌。“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一定要解放生产力,激活市场,搞好经济。当前的重点在于:简政放权,改善营商环境;依法治国、强化执法监督。而且,当前应把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列为重点。根据WTO的数据,我国国内各种各类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3%。其改革的成功所释放出的能量,将会巨大。
中美贸易战,我们自然要审慎对待,不要拘泥于传统与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效果为主。但也不必过于忧虑,更不必“全民皆兵”。“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要我国政府理性决策,我就坚决支持政府,与我国政府永远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