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管理 > 内容

教授分享:俄罗斯的养猪模式、母猪育种的方向、与养猪业整体面临的问题

曦曦博士 2021-07-14

阅读()

俄罗斯的大型养猪公司大多采用全整合模式,这些企业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拥有土地和农田、养猪场、饲料厂、食品加工厂、运输公司、零售等等,有些企业甚至有自己的饲用氨基酸生产线!

大家好~

 

今天「曦曦说 x Swine It」的嘉宾是走过南闯过北的 Simon Grey,他是一个加拿大公司派往俄罗斯工作的英国人(非常绕哈哈),目前是加拿大育种公司加裕的东欧分部总经理。他在英国、北美、和俄罗斯的养猪业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整个行业也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在这一期里,他与Dr. Laura Greiner教授一起畅聊了俄罗斯的养猪模式、母猪育种的方向、与养猪业整体面临的问题。听完这期采访,我个人也获益良多。非常推荐~ 

 

您是怎么进入行业的?

 

Simon 是英国人,在威尔士的一个小型家庭农场长大。他曾经在亚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学习农业,毕业后加入了PIC公司,之后在英国的几个育种公司都工作过。

 

2000年,Simon决定举家搬迁到美国,加入了在北卡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 Smithfield Foods(美国猪业龙头,现在属双汇旗下公司)。Smithfield当时在波兰并购了一家企业,他于是面临二选一的选择 --- 是在美国当一个普通的农场经理?还是去波兰的猪场当领头羊?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让他又回到了欧洲。

 

Simon在5年时间里帮助公司从2000头母猪发展到了50000头母猪(小插曲:他刚去波兰的第一周,原来的员工给2000头母猪中的1300头都配了种,他惊呆了 --- 应该按周分成不同批次配种嘛!一次搞这么多,到时候产房也养不了上千头母猪啊。他对这落后的管理哭笑不得)。2005年,俄罗斯养猪巨头邀请Simon去俄罗斯壮大养猪业,他从那以后便一直在俄罗斯和东欧发展。目前,Simon任职加拿大育种公司加裕的东欧分部总经理。

 

俄罗斯养猪业模式

 

Simon:出生在英国到美国工作再到俄罗斯,我见过很多不同的生产体系。我认为欧盟的这些国家正在用各种法律法规一步步摧毁他们的养猪业 --- 养猪真的有太多限制了!像丹麦、荷兰这些养猪技术领先的国家,整体效率居然越来越低......

 

而我在俄罗斯这个沿袭了很多前苏联模式的国家,看到的才是大型高效养猪业应有的样子。俄罗斯的大型养猪公司大多采用全整合模式,这些企业掌握着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拥有土地和农田、养猪场、饲料厂、食品加工厂、运输公司、零售等等,有些企业甚至有自己的饲用氨基酸生产线!大家经常说到Farm to fork(农场到餐桌),我觉得俄罗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大型企业控制着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非常高效。

 

俄罗斯的养猪模式

2020年俄罗斯前五大养猪企业(按活重排序;图片引自Statista 2021)

 

关键指标

 

Simon:无论咱们在哪个国家,服务于哪家公司,用哪种生产体系,我们的产品其实非常单一:猪肉!不同模式下,其实大家的共同目标大致也是相同的,就是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猪肉。

 

但是要注意的是,最终给你带来回报的,是猪肉的公斤数,而不是猪的头数。有时候我们是否太关心增加猪的数量,而忽略了能不能产出更多的猪肉。比如欧洲有很多非常高产的母猪种系,但是小猪的20-30%死亡率也很高,最终高产母猪是否带来了更多回报呢?好像也并没有。

 

补充:丹麦刚刚发布了2020年的生猪平均生长性能,全国仔猪断奶前平均死淘率为23.1%。

 

出生体重差异

 

Simon:近些年很多研究都专注在增加小猪的出生体重上,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对的方向,我们应该更注重窝内均匀性 --- 如何让一窝猪仔出生体重都在1.2公斤附近。

 

我认识一个肉牛育种专家,他说,肉牛选育时会选出生重不高(分娩更顺利)但是后期生长快的,这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们并不一定要追求高出生体重。很多数据也表明了,平均出生体重的增加并不代表最后回报就能增加。

 

举个例子,俄罗斯的猪农很喜欢产前补饲(bump feeding),妊娠母猪在怀孕后期加大饲喂量,的确能增加小猪的平均出生体重,但是仔猪并不均匀,我们实际增加的是体重差异,这些小猪崽们大的很大,小的很小。所以增加平均出生体重真的有意义吗?

 

另外一个例子:在欧洲,大家喜欢留着能繁母猪一直到第八胎第九胎,但是我们发现,能繁母猪产过第五第六胎次,母猪产仔的体重差异明显增大,那我们有必要让母猪撑到第九胎这么久吗?

 

对我来说,一窝体重都在1.1-1.3公斤的小猪,要比一窝体重在0.6-1.6公斤的小猪更让人放心。

 

提高存活率

 

Simon:关于提升存活率,我关注的重点是,母猪能不能养活它自己下的崽子。有时候咱们给它们太大压力,它们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小猪,我们人为地发明很多疯狂的东西,比如交叉寄养、分批寄养等等,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不仅仅没解决生产上的问题,还给极端动物保护组织留下了把柄。

 

我年轻的时候,英国有很多室外养猪场,母猪都享有“自由”,每当我们想要“帮助”它们的时候,它们反而会追着你咬。从中我得到一个教训,越少人为干预越好(the least you do to interfere, the better)。我的观点是:未来养猪业可能只需要少量人为干预,更多会依赖母猪自身的母性。

 

加裕公司在加拿大的核心原种猪场现在也是采取这样顺其自然的方法,不做交叉寄养,减少助产。尽管选种技术已经很发达,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自然选择的方法来找到不需要过多人为干预的商品母猪。

 

拓展阅读:

 

猪打架、咬尾都是为啥?来聊聊猪的行为学...

 

如何降低断奶仔猪死淘率?这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猪场员工问题

 

Simon:养猪业的一个现状就是猪场很难招到高学历的员工。猪场嘛,又脏又臭,不见天日,条件好一点的员工宁愿去餐厅当服务员,也不愿意来猪场干活。同时呢,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博士、硕士、专家、学者在养猪业拼搏。如何让这些高学历的博士们把知识传递到基层员工那里,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特别特别简单一看就会,这是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所在。

 

我在俄罗斯见过一个猪场,因为地处偏远,找不到有学历的人去那儿工作,但是也许正因为这样,员工很单纯,执行力非常强,这个猪场反而成了表现最好的猪场之一。

 

全球最著名的家具公司「宜家」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宜家就是通过几页纸的简单说明书帮助大家将几块木板拼装成精美的家具,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大家都可以简单上手,这正是我们猪场也需要的。说明流程设计很重要!

 

图片

宜家安装说明,大家都能懂 

 

节约成本 vs 增加利润

 

Simon:现在我看到大多数人都在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大家都追求更低的成本只会形成整个养猪业的“内卷”,增加利润或许才是养猪业的出路。

 

就像苹果手机取胜靠的不是低成本,而是高利润。他们先设计了一款大家都想要的手机产品,抓住消费者的心,大受欢迎之后,公司便有了定价权,即使高价大家也愿意买,然后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成本。

 

而我们行业很不一样,至少在现在,消费者并不是决定猪肉产品的人。养什么品种的猪、喂什么料,是由养猪的人决定的,而不是最终买猪肉的消费者。消费者的话语权其实并不那么大,这和其他行业正好反过来。当然,目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养殖户(放养、有机、营养健康等等)往往有更高的议价权。

 

图片

 

谈谈猪肉消费

 

Simon:欧洲和美国的养猪行业有一点很失败 --- 一直在努力想办法提高大众的猪肉消费,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 

 

;而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不需要咋努力,大家也都会多吃猪肉。

 

欧洲现在的情况其实很糟糕。比如英国禁止公猪去势,公猪的猪肉难吃得要命,大家还会买公猪肉吃吗?在其他很多地方,大家也都抱怨猪肉越来越难吃。我们买肉是为了做成美食,食材本身不好吃了,买它的意义何在呢?所以大家宁愿吃鸡肉、吃牛肉,唉,说起来都是泪…如果没有人买猪肉了,养猪的还能养家糊口吗?

 

猪肉零售的销售策略我也觉得可以改进。大家想一想买车的过程,没有人宣传车在怎么样的工厂里生产,用了什么机械,汽车销售只会告诉你这台车的高级功能和独特体验,因为这才是消费者关心的。我们现在卖猪肉说的都是没有抗生素、保障动物福利、放养之类的,其实这并不吸引人;相反,我们需要明白告诉消费者,猪肉好吃、健康、有营养,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销售着重点放在后者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任务不应当只注重生产效率,更应该关心如何生产出消费者爱吃的猪肉!

 

图片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