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豆粕压力就不小,价格虽然说在跌破3000元/吨的大关以后有所平稳,但压力依然不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季美豆的丰产预期不断增加。
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供需报告,美豆的单产或将达到53.2蒲/英亩,而产量则预计将达到45.9亿蒲,而这两个均是历史高位水平。
美豆丰产,意味着全球大豆供应增加,进而全球大豆价格或将进一步承压下行,从而导致进口大豆价格进一步下行,增加了国内豆粕市场的压力。
而近日,又一份报告出来了,本来以为能缓解下市场的压力,结果没想到,却是又一记重锤。
根据报道,一个名为“Pro Farmer作物巡查团”的组织于近期对美国作物进行了巡查。
这个巡查团由百余名分析师及农场主和媒体记者组成,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这项巡查工作了。
所以所得出来的数据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以往这份报告与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相比,有几个特点:
一是作物单产多半会下调。
因为考察的方式不同,计算方法也有差异,所以数据也有所差异。而人们更倾向认为,该巡查团得出的结果可能更接近实际情况。
二是最终产量也多半会下调。
因为种植面积基本相差不大,所以在单产下调的情况下,最终产量也多半下调。
但是这回的数据却很意外。
根据巡查团调研,不仅更加肯定了新季美豆的丰产预期,而且美豆的单产以及最终产量都出现了进一步上调。
例如,美豆单产水平被预估到了54.9蒲/英亩,不仅高于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供需报告的预估,而且还创下了历史纪录。
而美豆产量也被调整为47.4亿蒲,也比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5.9亿蒲高出了不少。
可以说,市场连美农的报告还没消化完呢,这马上又来了一记重锤,而这一锤子下来,层层传导,必然再次传向国内的豆粕市场。
目前市场有两个预计:
一是预计在美豆丰产压力下,豆价进一步走跌,而考虑到性价比因素,不排除接下来会加大对美豆的进口。
而这一压力必然再次会转嫁到豆粕市场。
当前我国进口大豆供应已十分宽松,宽松的原因一方面是进口大豆价格低廉,到港量持续不断。
比如,八九月份进口大豆的到港依然在850万吨左右的水平,而就算10月份有所回落,但也不会少于700万吨。
而目前国内大豆库存已高达800万吨,比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还高出了200万吨,所以即便10月份压榨能力上升,大豆供应也是十分宽松的。
二是下半年养殖业需求能增长多少,现在存疑。
虽然说下半年是生猪产业的旺季,但从目前来看,猪价冲高后回落趋势较明显,而市场普遍认为,年度猪价高点已过,接下来即便是涨跌震荡,但也很难再突破前后了。
在这种状态下,养殖户也变得十分谨慎,所以饲料需求也将受到影响,饲料企业也必然会采取更加谨慎的观望态度。
而当前豆粕库存已经是胀库状态,后续压力不减,则很难走出低谷。
不过,也有人认为,豆粕虽然看似压力重重,但是好在利空消息基本已经出尽,而后续美豆丰产能否兑现以及能兑现多少则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豆粕承压是事实,并且在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很难看到明显抬头的机会,磨底也是十分难受的。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