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场本来就很脆弱了,结果突然血压又飙升了。
飙升的原因是因为一份报告。
要说这份报告市场也是有预期的,或者说市场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但是正如那句话,即便是已经预知到了结果,但当这个结果真的来临时,一样让人措手不及。
让人措手不及的就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8月份的供需报告。
一份报告,为啥就让豆粕市场再次血压飙升了呢?
原因是虽然说市场对于美豆的丰产早有预期,但是没想到的是,结果还是出了意外。
出了什么意外呢?
就是报告比预期的还要偏空,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还是期末库存均有所上调,这使得美豆供应预期大增,市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比如,单产预期上调到了53.2蒲/英亩,而自2000年以来,在美豆的预期中仅有2020年高于这一数字,但也仅仅高出了一点点,为53.3蒲/英亩。
所以这么看来,今年的大豆单产是处于一个历史次高水平。
而且优良率也提升了不少,截至8月19日,美豆的优良率为68%,而去年同期为59%,提升了近10%。
所以,可以说美豆是丰产在望。
既然丰产在望,那就得准备了。
准备什么呢?
腾仓,抛售陈粮,于是美国农民开始积极的甩卖大豆了。
虽然说之前我们也谈到过,美国农民开始甩卖大豆,但是中国的买家们却没那么积极。
原因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尤其是今年美国大选,考虑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所以对美豆的需求也就表现得颇为谨慎了。
但是架不住美豆丰产对全球大豆市场的冲击,使得全球大豆价格持续走弱,这也为大豆进口进一步降低了门槛。
光因为报告血压飙升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另一个压力,就是国内的胀库。
截至上周,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已经超过了150万吨,刷新了6年来的高点。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更麻烦的,即胀库压力并没有停止,库存还在继续增长。
原因之一是走货太慢。
需求不旺,下游豆粕提货也就慢吞吞,尽管油厂是催了又催,但奈何人家就是蜗牛搬家。
这边走货慢,另一边呢,进口大豆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港。
八九月份进口大豆的月均到港量就在850万吨左右,10月份预计会少一些,但也在700万吨左右,而国内大豆库存已经超过了700万吨,对于10月份的压榨需求来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所以豆粕胀库压力不小,并且胀得很难受。
之前我们分析,豆粕价格在跌破3000元/吨以后支撑会变强,事实上豆粕跌破3000元以后确实下跌变缓了,但是上涨的动力依然看不到,这意味着豆粕可能要长时间反复磨底
单看这行情很伤悲,如果放眼市场一看,会发现,更伤悲。
因为综合今年饲料原料的表现,就会发现,如出一辙。
比如,不仅豆粕陷入了困局,玉米也是跌多涨少,而作为后补队员的小麦更是望眼欲穿。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猪少了,养殖户变得谨慎了,饲料企业也开始观望了,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需求也慢下来了,供应压力也就显现了。
所以虽然说豆粕、玉米、小麦都有底,但是长时间地磨底也让人难受。
但是没办法,有牛市就有熊市,牛市挡不住,同样熊市也很难拉起来,没有新的机会之前,只能在谷底趴着了。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