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猪价回暖向好成为市场预期,生猪养殖盈利空间正逐渐扩大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2024-06-25

阅读()

5月中旬以来,生猪市场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回升,已升至2022年底水平。随着生猪市场供需形势不断改善,猪价回暖向好成为市场预期,生猪养殖主体的盈利空间正逐渐扩大。

5月中旬以来,生猪市场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回升,已升至2022年底水平。随着生猪市场供需形势不断改善,猪价回暖向好成为市场预期,生猪养殖主体的盈利空间正逐渐扩大。

 

市场人士指出,当前生猪逐步从供给相对过剩向供需平衡发展,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由于2023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去化,生猪产能调减效果显现,近期市场供应压力缓解,消费情况也出现明显好转。预计生猪价格或会在短期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有望出现价格的阶段性回暖。

 

当前的生猪价格水平可对标2022年底,但由于饲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减少,养殖主体的盈利较2022年底更加丰厚。据王祖力介绍,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当前出栏一头标准体重商品猪,饲料成本在1300元左右,较去年节省约180元。

 

近年来,猪企始终将“降成本”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以更好应对猪价波动带来的影响。据披露,上市猪企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4-15元/公斤的水平,如温氏股份5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14.2元/公斤,牧原股份5月生猪养殖成本在14.3元/公斤左右,天康生物4月养殖成本在14.88元/公斤。而2022年底,这三家上市猪企披露的养殖成本分别约为17.6元/公斤、15.5元/公斤、17.3元/公斤。

 

此外,受行业周期、企业扩大产能、固定资产投入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升高,并在2023年底左右到达高点。

 

多位行业投资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猪周期来临了。

 

猪价走势

 

猪肉价格是否能够持续上涨,主要看供给的缺口是否会持续扩大。

 

根据历史规律,产能连续去化10个月左右就会传导到猪价。产能持续下降,传导至供给端,缺口自然会扩大。

 

企业方面,由于经历了较长的亏损期、负债率走高,多位分析师判断企业新增产能的意愿不高,这将继续支持猪价持续上涨。

 

另外,同样具有价格风向标的猪粮比在近两个月快速上升。根据历史数据,猪粮比突破7之后或将见到猪周期快速上行。目前猪粮比已经连续三周在7以上。

 

那么,猪价涨幅会有多大?会达到2018年到2020年期间的飙涨幅度吗?

 

有观点认为,新一轮的猪周期会更加平滑,价格波动不会那么剧烈。

 

经历过2018年非洲猪瘟之后的“超级猪周期”,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永久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后,13家上市公司出栏量占全国比重提升约一倍至2021年的14.3%;500头以上规模场出栏占比从2011年的36.6%提升至2022年的65%。

 

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影响,便是市场里“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将减少,猪价波动不会太大。

 

同时,在需求端,近年来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受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2020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比2014年下降了9.2%,同期禽肉消费增加60%,牛肉消费增加51%,羊肉消费增加25%。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报告提出,预计2033年猪肉消费量下降至5479万吨,比2024年减少5%,年均减少0.5%。

 

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新一轮猪周期的价格波动,或将不再那么“惊心动魄”。(来源:新华财经、大众网、中国畜牧业)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