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批次化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绝大部分规模猪场的共识。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两年集团猪企已经逐渐意识到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的先进性,并逐步在升级。在我国,新的批次化时代已经开始到来!”我国知名养猪专家、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在12月22日的“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上分享到。
最近十多年,2006年出现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和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深刻地且永久地改变了养猪业的生产模式。当下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批次化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主流生产模式,其在疾病防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这也是经过无数猪场实践得来的结论。
但是经过验证,不同周批的选择对于猪场效益的影响非常大,当下很多规模猪场正在从原来严格的单周批生产模式向严格的四周批模式升级,那么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需求?在这个需求下,后备母猪进群又该如何科学规划?闫之春博士在峰会上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PART.01
非瘟常态化下 现有生产方式已不可持续
闫之春博士认为,在防控非洲猪瘟的大前提下,传统的多点生产的模式应该尽快的升级改造。多点生产、分胎式饲养生产模式是非瘟之前从北美而来的舶来品,这种生产方式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母猪场常年要引进后备猪,因为种猪生产体系是在外面的,每次引种都有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二是断奶后的仔猪运输的问题,这种方式对中间环节的把控要求特别高。所以说多点生产方式之下,从纯种猪进群、断奶后仔猪的多点生产到人员的洗消设施等等,投入非常大。
非瘟来到中国以后,对于生物安全的标准更加严苛,据测算,在中国每一趟拉猪车洗车的成本至少在400元,单单这一方面造成中间环节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已经让传统的养猪模式不可持续了。而减少这些中间环节很好的方案就是能够实现一体化,也就是现在大家已经看到的很多头部企业在实行的“粮进肉出”的养猪综合体,这个就是行业发展的产物。
经过验证,这种模式一点也不比多点生产模式差,特别是过渡到严格的批次一条龙生产后,给猪场带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例如生产成本的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的降低、效率的提升等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PART.02
大周批生产是阻断场内病原传播、提高产仔数的更好选择
这其中很大的挑战来源于母猪群。我们知道,母猪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它需要进行多胎生产,那么在一条龙的生产模式中怎样才能够阻断疾病的传播?目前来看,拉大批次间隔差不多是唯一的方案!
闫之春博士提出,大周批生产,创造批次间的“洗+空+干+消”间隔,形成批次间的“空泡期”以期阻断仔猪批次间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母仔垂直传播。
目前,一些领先的企业从原来的单元生产过渡到周批次生产,又过渡到现在的大批次,典型的就是28天批,这对于解决国内猪群健康的几个关键问题例如病毒性腹泻、蓝耳病、伪狂犬的净化都有很大帮助,28天批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生产模式。
国外的一些专家也认为:“尽管成年母猪群散毒较少,但是通过大间隔批次进入投入品物资、批次集中使用货车,运猪、培训更专业员工,特别是更合理规划后备猪进场间隔,大批次仍有很多优势。”“真正的大间隔批次生产的优势,可能在断奶后猪的生产成绩上,因为周批间隔太近的中大猪群,往往形成病原体批间传播和扩散,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成本。”
闫之春博士也认为,相对于单周批次,间隔28天的断奶配种、分娩舍全阶段全进全出的母猪群生产模式,在中国可能是更能起到阻断病原传播、提高年生产猪头数的好模式。
PART.03
初情期诱情是28天批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
对于28天批,整个分娩舍全进全出的关键设施之一就是后备猪的批次管理,尤其是关于28天批后备母猪初情期诱导的关键方法,成为非瘟后猪场大周批策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生产需要,并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闫之春博士提到:四周批诱情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即:在入群前大约四个星期就需要集中诱情,其中前两个星期需要将结扎公猪和初情期待鉴定的后备母猪,赶入发情鉴定的诱情区,两个星期过后重新合群。如果有剩下几十头不发情,再诱情一个星期,第四个星期集中的、一次性处理,对于仍没发情迹象的,一律淘汰。
闫之春博士强调,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赶公猪去后备母猪区诱情,远远不如把后备母猪赶去到公猪区。我们知道公猪的外激素是诱导母猪初情期的最主要的因素,它的外激素在哪里呢?在公猪的粪便、口腔液泡沫里面,所以如果赶去一头公猪去后备舍,远远达不到效果。
有实际案例表明,通过这种诱情方式,可以把猪场的初情期诱导成功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4%,这也再次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现在新式的猪场全部建有这种诱情区。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只有有了初情期,再来实施同期发情,效果才会更好。
闫之春博士表示,在接触过的采用新式28天批生产模式的猪场中,还没有人选择“回头”,因为这种模式一来员工可以集中休假,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中管理,二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大有减少。但是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例如断奶重较低、返情母猪增多等等,这些都需要对后备母猪入群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是一个技术核心。
此外,闫之春博士还介绍了应对这些新变化,在后备猪供应、种猪生产、繁育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商品母猪场在场内设立纯繁扩繁一体群的新规划,即自己在猪场内生产后备母猪。在闫之春博士看来,供种与生产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带有场内核心群的新式一条龙养猪场或成为必然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