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一个魔幻的月份,猪价大跌,玉米价格大涨,均超出市场预料。但随着进入12月以后,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无论是猪价还是玉米价格,都不太可能继续维持现状了。因为到了12月份,随着越来越接近年底和春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进入12月份以后,国内玉米市场将打破现有局面,迎来新的“拐点”。
那么,会怎么拐呢?
1、大涨结束,重新进入震荡格局。
11月份,在惜售、交通受限等多重因素下,玉米价格不断冲高,最高价格超过了1.6元/斤,并且多个地区报价也先后超过1.5元/斤,形成了玉米短期的“牛市”。
但我们之前分析过,之所以大涨主要是由于疫情封控导致玉米上量持续低迷,企业不得不提价吸引粮源。但随着疫情逐渐可控,封控逐渐解除,玉米上量必然有所增加,那么按照之前的规律,玉米上量增加,价格必然走跌。
这时很多人担心,玉米会不会大幅回落?
新农观认为,虽然大涨结束,但是玉米大幅回落的概率并不高,而是重新进入到震荡的格局中。
原因一是玉米经历了11月的上量受限后,无论是饲料企业还是深加工,库存不断消耗,普遍处于低位,有明显的补库需求。尤其是饲料企业,年底猪肉消费高峰即将开启,对猪市有一定支撑,饲料需求依然强劲,对玉米形成支撑。
原因二是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今年玉米集中上量的出现概率并不高。
因为一方面本来基层就惜售,这两年也渐渐明白了要尽量避免集中卖粮,因此也就更不着急出手。
另一方面,经过11月份的大涨后,市场情绪更加振奋,惜售情绪也就更加明显。再加上东北主产区出现减产,而华北粮源质量好于去年,因此都不存在急于卖粮的因素。
集中上量不出现,玉米价格就难以大幅走跌,更多的是冲顶之后的回落调整,底部价格依然比较坚挺。
2、供需偏紧,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而从整体年前供需来看,供弱需强的格局比较明显。
首先从需求方面来看,年底无论是饲用还是深加工都面临补库及年前备货的需求,而今年春节较早,这意味着备货也将提前,这时12月份就成为了关键月份。
而饲用方面,小麦价格走高,退出替代,而进口玉米成本高企,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也失去了优势,因此饲用需求则更倾向于国内玉米。
数据显示,2021年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占比平均为30.64%,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率上升至34.33%,且月度玉米消费量也明显走高,这意味着,在替代与进口双双走弱的情况下,国内玉米的饲用需求明显恢复。
而供给方面,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同比小幅小降,而我国玉米自连续几年的去库存后,当前只是常规库存,在需求持续强劲的情况下,产需缺口仍然较大。
再加上年前进口玉米到货数量有限,且价格较高,对国内玉米影响有限。而在玉米购销期,为保障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政策端也不太会大力打压粮价,因此总体来看,玉米支撑较强,价格易涨难跌。
因此,12月份虽然看似凶险重重,但在多重支撑下,玉米价格重心依然较为坚挺。即便会出现上量增加、价格回落,其时间也不会太长,跌幅也不会太大,12月的玉米仍然会维持一个偏强的震荡格局。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