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似乎注定就是养猪人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在疫情及行情的双重压力之下,养猪人确显得格外的”低调”,特别是在微信群里常常是沉默寡言,并非像往常一样主动谈及猪场生产与专业知识。在每个微信群中皆是动保、疫苗、饲料厂家的人员及社会上所谓的“砖家”、“叫授”相对显得比较活跃,谈及行情、疫情及疾病防治、猪场饲养管理,甚至扯上国家政治等非实用性知识,大谈其道,名副其实“微信养猪”。每当猪价行情低迷时老调重谈最多的是“增效降本”的老话题,就此话题,作为养猪30余年的老猪倌,也想提笔凑凑热闹,谈谈自己对降本增效的理解与实施措施。
首先,成本两字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成某件事所花的本钱,其表达方式为:成本=投入/产出。在猪价行情好时,大多数养殖户为了赶行情,争取猪只早出栏、多出栏、赚大钱,都会不计成本,相反一旦行情变差时就会斤斤计较,能省则省,想方设法去降低成本。从上述成本公式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会错误地认为降低成本就是减少投入,所以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使用低廉的饲料,减少动保产品的支出,不打疫苗或者能少打就尽量少打疫苗,甚至有人会降低或克扣员工工资及待遇,这样的做法势必会造成猪场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猪场生产成绩下降,生物安全做不到位,甚至爆发疾病。真正待到猪价行情转暖时,导致猪场无人可请、无猪可出的恶性循环状态,最终被迫关门、转行的事件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猪场尽可能少投入成本的同时,真正的增效降本,应该是如何提高猪场的产出。众所周知,在养猪经济学原理中,最高的成本就是没有“养好”的成本,所以我们只有把猪养好,提高了产出,提高了效率,才能分摊出更低的成本或相对成本降下来。在整个提高产出的措施之中,无外乎就是要母猪“生得多”,仔猪“死得少”,肥猪“料比低”三个方面做文章,母猪生得多,仔猪死得少,众人都很好理解,二者可以使猪场分摊成本降下来,在整个育肥阶段,我们养猪的目的是用饲料换取猪肉,即行业术语谓之为“料肉比”,故育肥阶段降本增效的核心在于降低猪只的料肉比,即便在该阶段猪只死亡,也最终要分摊在阶段饲养料肉比上。同时饲料成本占猪场总成本的70-80%,而在猪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需饲料总量的70-80%都是在育肥期消耗掉,也就是说猪场育肥阶段饲料费用占据总生产成本的50-70%,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养好育肥猪,降低育肥阶段的料肉比,以最低饲料量来换取最大猪肉量,才是猪场降本增效措施当中的重中之重。
1.品种选择是基础
在猪场整个生产中,品种基因、猪场管理、营养与健康四项因素之中,品种基因大约占据40%的份额,所以优良的品种是决定养猪利润的关键因素。今年猪价行情低迷,养殖户完全可以趁此时机将以前的三元肥母猪换成真正的妈妈——二元母猪,采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生产出三元仔猪育肥,该经典三品种固定杂交,遗传性能相当稳定,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料比低,同时奉劝正在“非瘟”的猪场,不要再搞什么劳民伤财的猪场拔牙,如此之行情,倒不如趁早清群,及时空栏消毒,净化疾病,重新换上正宗二元母猪来生产三元育肥,降低猪群料肉比。
2.健康法则是保证
猪场要做好生物安全,完善猪只免疫,适当药物保健以确保猪只健康,因为一切动物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生产、繁殖等遗传性能才可以最大地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养猪经济学原理中,健康的成本才是最低的成本,健康猪只的料肉比才是最低的。
3.环境温度要舒适
猪只在环境温度舒适区,生产性能才能发挥最佳。当环境温度超出猪只舒适区时,本应该转化为肉、奶,精子等的营养物质转而用于维持体温需要,从而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育肥料肉比增高。
4.使用优质干湿料槽
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发现,采用优质的干湿自动料槽,不仅可以减少显性饲料浪费,同时饲喂湿拌饲料还可以增加猪只适口性,扩容猪只胃肠道,从而增加采食量,促进饲料消化与吸收,减少粉尘异物性咳嗽等诸多优点。在炎热夏季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当猪只患病加药群疗时,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水泥食槽干粉饲料。
5.饲料中添加益生菌
饲料中长期添加益生菌,使肠道有益菌占位及优势状态,饲料消化吸收更完全,猪只表现毛色好、体型优、肉质佳、料比低,常常是在炎热夏季提高猪只采食量的有效办法之一。
6.分阶段饲养
在行情低迷之时,更应根据猪只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找出自己猪场品种分段“节点”,划分出小猪、中猪及大猪,或者简单易行的小猪和中大猪阶段,使用对应阶段的饲料,以减少营养过剩或不足等配方营养隐性饲料浪费而导致的料肉比增高。
7.改善饲料加工粉碎粒度
根据猪只划分阶段,使用不同筛片粉碎加工饲料,确保饲料消化吸收完全。在小猪阶段建议使用1.5-1.8mm之大小筛片,中大猪阶段建议使用2.0-2.5mm大小筛片,以避免饲料粉碎太细导致猪只采食量不高及猪只长期饲喂过细饲料易患胃溃疡而发生的猝死或呕吐现象,粉碎太粗又会影响饲料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良、拉稀而白白浪费饲料,从而造成猪只料肉比增高。
8.公母分群饲养
通常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阉公猪相比母猪日采食量要高,瘦肉日增重较低,因此阉公猪料肉比相对较高。公母分群饲喂后,阉公猪可以采用高纤维、低氨基酸和低净能配方饲料自由采食法,或者与母猪同配方的情况下,把采食量控制在平常自由采食的80%限量饲喂,两种办法都可以使阉公猪达到最佳生长速度与体型,最佳料肉比没有浪费。同时公母分群饲喂后,还会有趣地发现,母的育肥根本不用人工调教,自然会吃、睡、拉三角定位,而阉公猪无论你再怎么费尽心思调教,也会到处乱屙,所以公母分群后还可以大大减少饲养员调教猪只的时间与劳动强度,另外,公母分群后猪只均匀度也相对整齐,有利于猪场猪只全进全出,从而有利于猪场生物安全的实施。
9.选择最佳饲喂方式
养猪生产中一般采用两种饲喂方式:一是自由采食,二是限量饲喂(即定餐定量),限量饲喂中又分为限量干喂和限量湿喂。猪只各阶段组织生长发育大概规律是:小猪长骨(骨骼)、中猪长肉(瘦肉)、大猪长油(脂肪),所以小猪与中猪阶段一般尽量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充分促进骨骼及瘦肉的生长与发育,而到了大猪阶段,多出来的营养就会用于长膘(油),据试验数据统计,猪只长油所需要的能量通常是长瘦肉的4倍以上,即表现出极高的料肉比,所以在大猪阶段尽量采用限量饲喂方式饲喂,避免过剩能量长膘。
笔者原先在外贸出口猪场工作时发现采用湿拌饲料一天喂两餐,每次饲喂八成饱,猪只基本上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闹,完全符合“小猪游,大猪囚”的生理特点,饲喂出来的肉猪当时体型最好,屠宰肉质最佳,深得供港出口单位的好评,同时经过反复测试阶段料肉比也是最低,猪只健康度也好,即使偶尔有个别猪只患病,饲养员在定餐饲喂当中也容易发现,便于及时治疗,相对自由采食猪只,发现疾病率与治愈率都要好得多。
当然,定餐定量特别是湿拌料饲喂会导致员工劳动量及强度增大,对于大型猪场来说,可以通过调整饲料配方,采用高纤维、低氨基酸和低净能饲料自由采食,来限制猪只能量摄入量,避免过多能量生长脂肪而影响猪肉品质及增加饲养料肉比。
10.适时出栏
在猪价行情低迷之时,猪场可以根据自身猪只阶段料肉比及市场猪只卖价,去看投入与产出是否划算,找出最佳的出栏体重适时出栏,切勿盲目压栏,不然养得越大,料肉比越高,猪场亏损越多。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