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今年养猪业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降本?怎样降本增效?“本”与“效”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本”与“效”的概念。
1 养猪“本”与“效”的概念
1.1 “本”的概念
“本”是指从开始筹办猪场一直到商品猪(或种猪)销售整个过程的各种费用总和,是反映猪场生产、管理、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猪场容易忽视“相对成本”和“隐性成本(如管理成本)”,笔者喜欢使用“相对成本”这个概念。所谓相对成本,是指某一阶段(如一年或一个月)生产猪的总增重所需要的总成本,即通常所称的造肉成本,能反映一个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与PSY(每头母猪每年所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或MSY(每头母猪每年出栏肥猪头数)有直接关系,也与饲料、动保投入品等价格有关。相对成本也指获得一定额度收入所需要的成本,反映一个猪场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决策水平,与生产成绩、原料采购价格和肥猪(或种猪、苗猪)销售的时机(出栏头数、出栏体重、猪价等)把握有密切关系,与市场行情关系特别大。所以,行情好时,猪场不计成本;今年行情低迷,很多猪场就“抠”,不愿投入,斤斤计较。相对成本其实就是投入产出比、性价比,高投入不等于高成本,低投入不等于低成本。猪场应该加大性价比高的投入(绝对成本),以降低相对成本;减少或避免无效的、看不见效率和效益、低效的成本。比如先进的环控设施、优质的生物发酵饲料、饲料中添加优质中药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功能性添加剂等,表面上增加了成本,但日增重和MSY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相对成本反而下降了。所以,认为降低成本就是减少投入(少喂料、少用电、少消毒或不消毒、少注射疫苗、降低员工待遇等)、降低原料质量(降低饲料营养水平、用低廉饲料和动保产品等)、简单化用小麦代替玉米或杂粕代替豆粕,都是误解。
1.2 “效”的概念
“效”是指员工的生产效率、猪群的生产成绩和猪场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激发加以提升,生产成绩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提升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经济效益还需要有良好的经营决策水平和市场行情才能提高。
因此,哪些“本”可以降、哪些“本”不能降,哪些“效”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哪些“效”再努力也提高不了,“本”与“效”的关系是什么,以上问题需要梳理清楚和评估后才能谈“降本”和“增效”。只谈降本,不讲增效、不讲提质、不讲防病、不尊重猪的需求,就可能会步入误区。养猪的目的是赚钱(增效)、而不是节支(降本),是通过科学的投入,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达到猪场效益最大化。
2 养猪成本的构成
养猪成本包括种猪(苗猪)费、饲料费、动保产品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利息、低值易耗品费、生猪保险费、粪污处理费、水电燃料费、维修费、土地租金、销售费用、车辆费用、生产生活资料费用、安全生产费用、经营费用及其他费用等所有成本总和。养猪成本构成具体见表1,其中饲料、人工、折旧、动保产品和种猪是养猪最主要的成本。
2.1 饲料成本
饲料成本是指饲养过程中猪只耗用的自产和外购的所有饲料的费用以及各种原因浪费的饲料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65%~75%。直接饲料成本由饲料用量、饲料浪费与饲料价格构成,间接饲料成本取决于原料质量、饲料配方、加工工艺及饲料利用率等。过分注重饲料价格而轻视质量或性价比的猪场,绝对成本可能会较低但相对成本会较高。
2.2 动保成本
动保成本是指在饲养过程中猪只耗用的以及各种原因浪费的动保产品费用,间接动保成本取决于采样是否科学、诊断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合理、防控措施是否恰当等。
2.3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是指整个猪场建设费(包括土地、生产用房、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生物安全用房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等)、专用设施设备、车辆的折旧费。
2.4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所有参与猪场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的固定员工和临时工的薪资与专家指导费,直接人工成本由员工工资、奖金、津贴、分红、培训、福利待遇和生活资料费等构成,间接人工成本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员工责任心、员工技术水平、劳动效率与创造的效益等。
2.5 种猪成本
种猪成本是指种猪价值按年分摊的折旧费,间接种猪成本取决于种猪的繁殖性能、非生产天数和淘汰率等。
此外,猪场还必须重视的一项成本是安全事故造成的费用,如:某猪场污水处理工人不慎掉入沼气池致死、某猪场因电线老化引起产房火灾、某猪场消毒不当导致饲养员身体伤害、某猪场粪污处理不当和违规用药被行政处罚,都造成相当严重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有的猪场将生物安全支出单独列为一项成本,通常称之为防非成本。但这个成本与其他成本有许多交叉之处,很难单独计算。
3 降低养猪成本的方法
3.1 提高生产成绩
3.1.1 加强种猪培育管理
要加强种猪选育、饲养与管理,按照品种或品系和各个阶段猪群的营养需求,配制、加工饲料,并根据不同饲养环境调整饲喂方式、饲喂量,提高种猪的健康度和繁殖性能,降低淘汰率。如果种猪营养不足,会导致生产指标降低,反而增加成本。固定成本随着PSY和MSY的提高而相对降低,如一个猪场的年固定成本是100万元,年出栏10000头猪相比年出栏8000头猪,每头猪的固定成本下降了25元。
3.1.2 提供适宜饲养环境
优化饲养环境,采用封闭式管理、科学的环控方案、先进的设备工艺,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给猪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保证空气清新、饮水洁净、环境舒适、饲料营养均衡,满足猪群的正常生长和健康需求,确保猪群多生、快长、少病、少死,提高MSY、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全程料肉比降低0.1,出栏1头130公斤的猪饲料成本降低约40元。
3.1.3 使用生物发酵饲料
使用优质、绿色、安全、营养充足平衡的生物发酵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黏膜屏障功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猪群健康。许多猪场实践证明,使用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每头猪仅用药成本就能降低30元以上,料肉比降低和日增重提高,每头猪综合成本能降低100元以上。
3.1.4 提高员工生产效率
合理设置岗位,优化劳动组合,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工作积极性及生产效率。一个员工管理的猪只如果从2000头提高到2500头,每头猪的人工成本能降低7.5元。
3.2 减少经济损失
3.2.1 减少发病和死亡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疫病防控能力,预警生猪健康状况,减少猪群感染、发病、死亡,避免烈性传染病的发生;控制疾病风险窗口期,做好常规免疫和应激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用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或在饲料中补充有机酸、有益菌、牛乳蛋白活性肽、中药等,提高肠道免疫功能、黏膜屏障功能,预防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饲料中补充膳食纤维,降低应激,减少便秘和胃溃疡的发生。强化科学驱虫,降低体内外寄生虫对猪群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免疫状况的影响。加强饲养管理,采用自动混合通风系统,使用生物发酵饲料,采用液态饲料,减少氨气、粉尘及臭气等污染物,保护黏膜屏障,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重视对各种皮肤损伤的管理(如剪齿、断尾、注射、皮肤病、地板等),保护皮肤屏障,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死亡率降低1%,每头出栏猪的分摊成本就下降25元。生物安全成本作为相对成本非常重要,如果猪场发生重大疫情,安全收入几乎为零,相对成本就是无限大。因此,防非与降本并不矛盾。
3.2.2 减少隐性损失
原料水分大、原料质量差、原料选择不合理、饲料加工不当(包括搅拌不均匀、细度不合理等)、饲料配比不合理(包括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过高或不足、饲料营养不平衡等)、饲喂量不科学、肠道健康度低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等,均可导致隐性损失。饲料利用率下降5%,每头猪的平均饲料成本将增加60元。如果简单粗暴的降低饲料营养或者减少饲喂量,会导致猪只生长速度缓慢,猪群健康度降低易患病,全程料肉比增加等,最终不仅达不到降本的目的,反而带来相反的结果。
兽医技术水平低,疾病误诊、滥用兽药、防控方案不合理,则加大隐性损失;体内外寄生虫、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支原体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吃料不长肉”,隐性损失大;老弱病残猪不及时果断淘汰或科学处置,既造成隐性损失,更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定时炸弹”。平均日增重减少50克,将延长出栏10天,饲料成本将增加65元,固定成本分摊将增加2.7%。
三元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严重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等低效母猪不及时淘汰,浪费资源,也是隐性损失。非生产天数增加5天,每头母猪饲料成本将增加40元,各种固定成本分摊将增加1.4%。
3.2.3 减少浪费
要合理贮存、保管和使用饲料,防止过期、发霉、变质和浪费;剩料及时清理、撒落的饲料及时清扫可减少浪费;料槽的设置、种类、大小、数量、形状会影响饲料的浪费情况;料型不同,饲喂方式不同,饲料加工、装袋、运输和投喂等环节精细程度不同,猪栏卫生程度不同,地板结构不同,造成饲料浪费的程度不同;加强灭鼠,防止老鼠偷食饲料、破坏建筑物和传播疾病。据调查,仅因猪拱料而撒落浪费的饲料每个猪栏每天可达1公斤,按每栏饲养20头、饲养期150天、平均饲料价格3.2元/公斤计,每头猪饲料成本增加24元。料槽中的剩料不仅浪费,还造成霉变,引起猪群亚健康,严重的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造成免疫抑制,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选择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动保产品,避免影响猪群健康,造成药物浪费;合理贮存、保管和使用动保产品,防止过期、变质和浪费;大群用药相比个体给药、饮水给药相对拌料给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量、随意延长或缩短疗程、药物配伍不当、错误用药等都将导致药物浪费。比如,仔猪的“三针保健”是否必须?如果可以省略,既节省劳动力,减少对猪的应激,每头猪还可降低15-20元的兽药成本。
加强低值易耗品和设施设备的保管、使用和维护,减少损耗,提高使用寿命。
在保证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通风的前提下,要节约用电,防止长明灯;经常检查水管和饮水器有无漏水、长流水、堵塞,避免水的浪费;饮水器的结构(鸭嘴式、碗式等)、数量、安装高度等会影响水的浪费情况;做到雨水与污水的完全分离,降低治污成本,达到节水、节电目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安全虽然是绝对红线,但要有针对性,讲究科学性,重视有效性,根据本场实际和周边情况、季节特点、猪群健康状况采取措施,减少某些重复、无效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3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首先,扩大市场调研,优选进货渠道,中小猪场可联合采购,做到物美价廉,降低直接成本。就饲料而言,可以降低60元左右/吨,1头130公斤的出栏猪可以节约23元的饲料成本。
第二,分析市场行情,评估猪场饲养密度与疾病风险,规划生猪销售时间、体重,以期取得最佳销售收入,降低相对成本。
第三,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树立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从门卫、饲养员、机修工到技术员、场长、老板都参与猪场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将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化、体系化、可操作、有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
4 小 结
养猪成本主要包括种猪和猪场建设成本,人工、饲料、动保、水电成本,财务成本,生产生活资料成本以及猪死亡分摊成本等。猪场成本管理与控制应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经营策略,是个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养猪生产的全部环节,不能顾此失彼,需要全体员工协同努力。如猪场管理得好,猪群健康,多生、快长、少病、少死、少注射疫苗、少用药、少应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是最佳的增效降本措施。降本不是应对猪价低迷的权宜之计,而是养猪企业的根本方针,应常抓不懈。要破除降本就是减少投入、降低原料质量、不检测、不消毒、不免疫的误解,在不影响猪群生产成绩的前提下才可以“能省则省” ,去掉不必要的无效成本,猪场管理者应学会评估。降低养猪成本的根本是精细管理,如应激状态使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易诱发疾病的发生。数字化、智能化能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成绩,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猪成本要优化生产管理体系,简化生产管理流程,与提质、增效、防病相结合。
猪价低迷往往是酝酿重大疫情的“温床”,要改变理念,加强员工培训,检修猪场设施设备,控制猪群规模,调整猪群结构,添加效果确切的功能性添加剂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减量化合理免疫和用药,保持猪群处于高健康状态,蓄势待发。
专家点评
“降本增效”是当前养猪行业的主题词之一,业内人士讨论的比较多。“降本增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现在被误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许多猪场在猪市低迷时希望通过降本来增效,采取了降低饲料成本、降低疫苗成本、降低人工成本等措施,结果不仅没有真正降本,反而降低了生产性能、造成了疫病的发生,导致成本更高。
本文作者紧扣当前养猪业热点问题“降本增效”,通过阐述“本”与“效”的概念、梳理养猪成本的构成、分析降本与增效的关系,提出谈降本首先要讲增效、讲提质、讲防病,降本与增效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同时提出,降本的根本是精细管理、降本的最好方法是增效、降本的最佳方案是保证猪群健康、降本不是应对猪价低迷的权宜之计、降本是个系统工程、降本要优化生产管理体系、降本是去掉不必要的无效成本、降本应该增收与节支同步等观点,并提出了一些降低养猪成本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对养猪场提质、增效、减耗、降本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误区,作者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值得猪场相关人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