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河北生猪健康养殖联盟主席、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闫恒普。1976年开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历任兽医站站长,在猪场的生产管理、猪只饲养管理、兽医保健和防疫灭病以及种猪选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养猪业值得反思的问题
当前生猪及猪肉价格双双下降,生猪价格降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态,猪肉价格降到了大众消费满意的状态。
然而,虽然猪肉价格降到了大众消费能够接受的价格,但生猪综合成本价与消费者能接受的猪肉价格呈现了剪刀差。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却超过了消费者能接受的最低价格。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非直接性养猪成本在整个养殖成本中比例大幅增加,推高了养猪综合成本。小规模养猪成本由非洲猪瘟前的5元左右提高到7-8元,企业化的中大集团由6-8元涨到了10元以上。因此,如果让大众消费者满意,猪肉价格就应该在10元左右,那么生猪价格就应该在7元以下,养猪端就会亏损;若猪价达到养猪者赚钱的水平,那么生猪价格就应该在10元以上,同时猪肉就应该在15元以上。而在市场经济中,大众消费者承担不起而导致猪肉消费量下降,反过来又倒挤压使得生猪价格下降,养猪者亏损,因此,出现了上下挤压的现象。而此次生猪养殖综合成本超过了大众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猪肉价格,这一现象是养猪行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
另一个问题是,从生猪饲养到消费者餐桌由很多环节组成。养猪者不能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要经过养猪场—猪贩子(经纪人)—屠宰场—肉贩子—门店—消费者,哪个环节对猪肉市场价格变化都起一定作用。现在又加了一个生猪期货,更增加了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养猪及猪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生猪及猪肉就不应该再做为完全的市场商品行为。国家拿出了那么多的补贴,名誉上是补贴了养猪者,实际上通过中间环节被一些制造和资本商节流,最终真正受益的不是养猪场和消费者,而反过来这么多的环节都得由养猪者和消费者负担。
再有,推高养猪综合成本的主要因素不单单是玉米及原料的涨价,还有近年来养猪投资者对养猪生产特点的不理解和盲目。一些养殖企业认为“猪舍及配套设施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成绩越好,相对成本越低”,实则不然。养猪生产是生物制造,有它特殊的的生产特点和局限性,不是设备越先进生产成绩就越好,那只是减少了人工费用。实践证明,增加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远远大于节约的人工费,同时与非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相比配有产床和育仔网的人工清粪的模式生产成绩没有显著改善,最近两年非洲猪瘟肆虐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利用高大上的设施设备就可以降低疫情发生率或不发病,这次疫情同样也验证了这一点。
养猪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动则牵涉十几个行业及学科,对经济社会及国家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减少不必要的不计成本的基建投资,减少无谓的养猪生产非直接养殖成本,提高我们的生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