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养只是相对合理,做不到绝对精准!生猪产能恢复空间仍在,大企业扩张和产业集中依旧,中小企业持续退出,且很难再回来。
“豆粕添加量仅9.8%并不难,难的是豆粕的替代物选择和利用!”关于豆粕替代,刘建高博士这样告诉农牧前沿记者。
后非瘟时期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导致玉米、大豆需求不断增加,而价格却持续居高,饲料价格、养殖成本难降。2021年春节以来,生猪价格连续十数周下行,直接跌破成本线,与专业育肥一样进入亏损状态!
开源难、唯有节流!猪价难升,只能寻找降成本办法。刘建高博士认为,原料替代并不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唯一办法,精进加工工艺也能提高原料利用率,达到降成本的效果!而猪价周期也将不仅由供需决定,非瘟也是影响猪周期的重要因素!
刘建高博士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区技术总监,专注畜禽饲料营养研究,同时关注水产动物营养。多年的一线工作,使刘建高博士对精准营养有着深刻理解,但刘博士并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常与行业内专家交流,精进自我。关于精准营养,刘建高博士在农牧前沿直播间表示:精准营养只是相对的合理,并不是绝对的精准!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区技术总监刘建高
01 供给猪周期VS非瘟猪周期
今年5月份以来各地出台的生猪调运政策,对养猪界造成了哪些波动?猪价多地掉入10元以下,甚至破8冲6,对此您怎么看?
刘建高:按照政策要求的跨省调肉不调猪(仔猪和种猪除外),这可能会造成不同区域之间猪价的差异和波动加大。另外,生猪养殖也会从产区向销区进行转移。
现在的猪价是年初没有预计到的。但是待七八月份市面上的大猪消耗完,低猪价就会得以缓解,虽然猪价的反弹幅度还不能准确预测,但恢复到12-13元/斤还是很有可能的。
我认为未来的猪价在非瘟常态化之下,会产生一个与现有的受供需影响的猪周期不同的特殊的非瘟猪周期:非瘟一旦爆发就出现猪价下跌,产能恢复后再回升,之后又爆发非瘟,循环往复。
您认为分区管控对非瘟疫情的遏制的效果会怎样?未来会一直实施这项政策吗?新希望在非瘟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升级?
刘建高:目前,国家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非瘟疫苗,因此防控非瘟还只能靠企业和养殖场自行实施的生物安全防控。如果国家和政府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实施分区管控是可以有效遏制非瘟疫情传播和蔓延的。
分区管控会不会一直实施或扩大实施区域,我认为将取决于两方面:一是除了分区管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二是能不能通过努力来实现非瘟病毒的净化。但非瘟疫苗目前仍然遥遥无期,净化非瘟病毒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我认为分区管控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实施。
新希望在生物安全防控流程上做了很多升级。如增加洗消、烘干、区域划分等;严控原料以及饲料检测;猪场建立物资配送中心;饲料生产中减少包装,尽量转向散装料,减少接触、降低交叉感染可能。
02 替代的重点是替代物的选择!
饲料主原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农业农村部出台了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但也有人说,企业的替代方案已经很成熟,国家出台的方案并没有实际数据的支撑,对此,您怎么看?
刘建高:原料的替代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替代的可行性,即技术方案是否成熟。二是替代动力,主要有受客户端需求影响的市场行为、高原料价格下的企业动力。
在原料替代方面,秦英林董事长提到过的豆粕添加仅9.8%,其实并不难做到,重点是替代物的选择。从营养角度讲,通过配方原料组合以及原料预处理工艺、调节饲料氨基酸平衡等,都可以提高杂粮杂粕的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和豆粕替代。而如何选择经济有效的替代方案,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试验验证。
原料价格高企,饲料成本增加,导致养殖户养殖成本增加,最近猪价持续下滑,叠加生猪禁运,你认为会不会对散养户或整体的生猪产能扩张有影响?为什么?
刘建高:这两年的原料上涨、非瘟、新冠等因素,对国内的经济、消费等都有很大影响,但受影响最大是还是散养户。生猪产能虽在逐步恢复,但非瘟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散养户进入养猪行业的门槛高,风险也很大,且高猪价高盈利的机会也越来越小,未来拼的仍旧是成本,很多散养户会就此退出,且没有能力再返回。
我认为,规模化企业和行业外企业参与养猪的步伐仍会持续。首先,目前生猪产能恢复还没有达到最高状态;另外,猪肉在国内是一种比较刚性的消费需求,国家不会选择去大量依赖进口,因此供需上仍有空间。另外,资本的推动和布局不会就此停止,生猪养殖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市场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繁多,但也良莠不齐。对于添加剂的研发,您有什么建议?您认为添加剂的加工工艺重要吗?为什么?
刘建高:添加剂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我认为,研发添加剂首先要做精,做出专业性、做出质量和成本优势。第二要做深,扎实理论基础。第三要创新。另外,单一的添加剂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如何与其他产品组合以发挥出最大效果,也需要深入研究。
加工工艺的精进是提升添加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传统添加剂。而重点则是避害和提效,将添加剂本身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提升添加剂的利用效率,降低损耗、降低成本。
03 精准营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您在精准营养方面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能否简单分享一下您对精准营养的独到见解?精准营养能否真正做到精准?
刘建高:精准营养是一种方向和理念。饲料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加工工艺都会对精准营养产生影响;产品使用中,动物的品种、养殖环境、饲喂模式、动物健康状况、群体和个体的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营养效果。因此,我认为精准营养要匹配系统性的管理和生产方案才能更好的实现。
要实现精准营养,就要做好原料营养物质的精准评定和分级使用、动物营养需求的精准评估和营养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控制、配方的精准设计,以及探究生产层面如何保证体系的稳定、怎样实现可变要素的表达等。我认为,精准营养是一个系统性的思维和解决方案,只是相对合理、而非绝对的精准。
华南农业大学冯定远教授提出了平衡日粮,不仅关注营养物质的平衡,还关注必要的非营养物质如电解质、酸碱度等平衡,对此您怎么看?
刘建高:营养物质平衡、电解质平衡、酸碱度平衡等对配方设计以及指导生产都有很大意义。
如小猪阶段由于机体发育还不完善,胃内pH值大于4时需要通过营养物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生产性能。电解质平衡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养殖环境中的变化都是很大的。虽然传统营养研究中也会考虑,但是不同条件下如何做到最佳,还需进一步研究。
2021年即将过半,您认为2021年饲料业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将会有哪些挑战与机遇?您对2021年有怎样的计划和期许?
刘建高:最近两年,饲料端和养殖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环境的变化变相提高了行业的门槛,原料暴涨加速了供应链、制造链和产业链的优势和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竞争加剧。另外,在后非瘟时代、后替抗时代,生猪复养、原料替代会持续受到关注。饲料和养殖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会越发明显,饲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产业资源整合能力越来越重要。
如果说大环境加速了大企业的扩张是我们的机遇,那么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快速提升自身能力来满足扩张的需要以及客户的需要和变化。
为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更善于学习、更多思考;在技术方面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发和创新,将产品做出差异化,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2021年,新希望会在广东布局更多的研发基地,把基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队伍层面,也会不断招聘配方、研发人才,不断扩充队伍。另外,新希望六和广东新区也提出了未来三年努力实现400万吨饲料目标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