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面对非洲猪瘟等新发猪传染病,无疫苗或药物控制时,猪场能做的有哪些?

猪兜 2020-03-14

阅读()

目前部分猪场有老病,也有新病,对猪场危害最大的是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也不容小觑。
  “对猪场危害最大的是非洲猪瘟
  
  “目前部分猪场有老病,也有新病,对猪场危害最大的是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也不容小觑。”3月13日晚,在2020年《伊科拜克•猪兜讲坛》第2期(总第41期)直播节目中,谈及我国猪传染病的流行,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教授说。同时,他多次强调,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教授做客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袁万哲教授做客《伊科拜克·猪兜讲坛》
  
  老病未除,新病增多,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及非典型性疫病屡见不鲜——这是近几年业内人士对养猪业的共识。随着全球肉类产业贸易的深入发展和动物疾病检测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我国猪群中新发和再发的一些传染病不断出现,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复杂。袁万哲根据所在实验室的工作结合我国养猪业现状,介绍了我国近10年新发的猪传染病,其中包括新的病原,也包括老的病原的变异毒株。譬如,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其他新发现的肠道病毒、猪蓝耳病毒(PRRSV)类NADC30毒株、塞内卡病毒、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圆环病毒4型(PCV4),还有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抖抖病)和非洲猪瘟等猪病的发生、流行和防控措施。
  
  “能引起猪只发生腹泻的病原很多,实验室监测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流行率相对高一些。”提到猪腹泻时,袁万哲说。
  
  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PCV3和PCV4的防控,袁万哲表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PCV3、PCV4的同源性不高。通过监测发现,猪场即使免疫了PCV2疫苗,仍然有PCV3和PCV4的发生和流行,可见,PCV2疫苗对PCV3和PCV4的免疫保护效果不是很理性。
  
  谈非洲猪瘟防控:疫苗应用需谨慎,净化更久远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
  
  袁万哲就临床可疑病例的诊断,从流行病学标准、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是建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视为符合临床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标准。
  
  (1)已按程序规范免疫CSF、PRRS疫苗,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仍然较高;饲喂泔水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
  
  (2)新调入猪群、更换饲料、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场内购入生猪产品后、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
  
  二是建议根据临床症状作出判断。如果具备以下(1)、(2)且(3)、(4)、(5)之一,可视为符合临床可疑病例的临床症状。
  
  (1)猪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2)皮肤发红或发紫;
  
  (3)高烧或结膜炎;
  
  (4)腹泻或呕吐;
  
  (5)运动失调/神经症状。
  
  三是观察剖检变化。如果具备(1)、或同时具备(2)、(3)、(4),视为符合临床可疑病例的剖检变化。
  
  (1)脾脏肿大2倍或以上、易碎;
  
  (2)脾脏出血性梗死;
  
  (3)下颌淋巴结出血;
  
  (4)腹腔淋巴结出血。
  
  “最终的确诊还是要依靠实验室诊断。”袁万哲强调。
  
  据介绍,目前官方推荐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后者用得更多。企业可以使用农业部批准或经CADC比对符合要求的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或者新的方法LAMP、RPA等。由于敏感性相对差一些,抗原检测试纸条仅用于病(死)猪的检测。
  
  “基因缺失疫苗,能提供同源和部分交叉保护,有望开发为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袁万哲表示,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也面临诸多瓶颈,譬如,疫苗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依赖原代细胞培养,限制了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安全性也不确定。因此,他认为,疫苗研发要突破传统思维,利用新的技术来研究新型疫苗。
  
  “如果有一天,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成功了,建议临床应用时仍需谨慎。”在他看来,防控非洲猪瘟,采取净化措施,效果要更好一些。
  
  有网友提问:防控非洲猪瘟,使用酸化剂有没有用?袁万哲表示,使用酸化剂,可以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猪的免疫力,但还没有文献报道酸化剂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抑制作用。
  
  谈猪病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生物安全,二是加强老病的免疫防控,三是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和保健
  
  关于猪病防控措施,袁万哲首先提到,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特别在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下,加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切断病原传播链条,对于控制、扑灭和根除非洲猪瘟意义重大。
  
  他以我国SPF猪的生产为例告诉大家,SPF猪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疫苗和药物,也能存活下来,依靠的就是生物安全措施。
  
  他建议猪场要严格执行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要做好猪场外部和内部生物安全。可以通过在选址、布局、设施、粪污处理等方面建立物理性屏障,构建建筑性生物安全措施;同时,通过制度和计划,构建观念性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限制人员、全进全出、病死动物处理、蚊鼠蝇三害处理、建立消毒程序、疫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猪群生产性能指标统计和疫病监测制度化等。
  
  加强猪病的免疫防控也至关重要。“如果做好了老病的防控工作,猪只感染新发传染病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袁万哲认为。
  
要做好基础免疫防控,猪瘟、口蹄疫的免疫要做
  要做好基础免疫防控,猪瘟、口蹄疫的免疫要做,其他猪病可以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图为商品猪免疫程序,供参考)
  
  (中英合资)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全国技术部经理邓小红博士也认为,对于新发猪传染病,如果没有疫苗或有效药物控制时,可以做的是提高猪体免疫力和控制其他并发疾病。
  
  选用驱虫、抗病毒、抗菌药物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与保健,是袁万哲支持的做法。他同时提醒养猪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药物预防和控制方案。
  
  一是摸清养殖场常发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疾病的种类。有条件的场,最好做细菌的耐药性试验,确定敏感的抗菌药物。二是定期轮换用药。三是季节性用药或阶段性用药,即在常发的季节,或在常发阶段如仔猪断奶前后,选择用药物进行预防和保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抗生素滥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隐患,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已加强了对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监管,饲料禁抗、养殖端减抗已是大势所趋。因此,袁万哲强调,“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保健,要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使用。”
  
  邓小红也认为,控制新发猪传染病,光指望疫苗是不行的,需结合生物安全和有效药物等综合手段。
  
 邓小红博士分享猪场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的处理案例
  邓小红博士分享猪场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的处理案例
  
  邓小红分享了两例猪场PRRSV类NADC30毒株感染的处理案例。PRRSV类NADC30毒株可以导致母猪流产和仔猪免疫抑制,死淘率增加,但现有蓝耳疫苗对类NADC30毒株的保护率有限。实践证明,结合药物(如:爱乐新)防控,使用7~10天后再接种蓝耳疫苗,可以避免ADE效应(猪兜编辑注:蓝耳病毒的ADE特性指的是蓝耳病毒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据介绍,爱乐新能快速控制流产主要是体现在“多位一体”精准调控炎症风暴,让母仔交接处的病变减轻或消失;其次是抑制PRRSV和免疫调节功能的体现。
  
  思考一:传染病越防越多?未来还可能出现新的传染病
  
  袁万哲认为,我国猪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是养殖量增加,易感动物数量增加;二是养殖环境、模式发生改变,规模化养殖占比日益提高;三是人、畜、物移动频繁,包括引种、调运等,为猪病流行提供了传播途径;四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也推动了新病原的发现。
  
  “从哲学角度来讲,存在即是合理的。目前来看,我国猪病的发生和流行中,老病频发、老病新发或再发、新病不断,新老并存。未来,新的传染病很可能还会发生。”袁万哲的观点很明确。
  
  思考二:免疫种类多、密度大,防控效果不理想,是免疫防控有缺陷吗?
  
  对此,袁万哲解释道,疫苗免疫是重要的猪传染病防控手段,但只能预防和减少临床发病,不能杜绝感染及排毒。同时还要认识到,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滞后于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建议:构建大生物安全,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命运共同体
  
  基于我国猪病防控现状,袁万哲建议要构建大生物安全,即不仅要完善、落实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还要构建区域(养殖密集区、省内、省间等)的大的生物安全。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物安全已被提到了国家高度。先是2019年10月21日,生物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填补了法律空白。
  
  2020年2月,提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另一个建议是“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命运共同体”,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依法防控,联防联控”。袁万哲进一步解释道,“它有可能是区域动物疫病防控命运共同体,也可能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命运共同体,还可能是人类动物疫病防控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