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中国非瘟以来,目前为止,全国到底发生了多少起疫情?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同比到底减少了多少?
问题二:中国非瘟以来,目前为止,全国所有清场的猪场中,有多大比例是真正发生了非瘟疫情?
问题三:中国非瘟以来,目前为止,全国所有发生了非瘟疫情的猪场中,有多大比例清场后成功复产?
问题四:中国非瘟以来,目前为止,全国所有发生了非瘟疫情的猪场中,有多大比例没有清场而成功带毒生产?
问题五:如何非瘟后成功复产或成功带毒生产?
非瘟后复产与带毒生产的定义
非瘟后复产:发生非瘟疫情的猪场,经过清场、洗消、空置一段时间后重新恢复生产。
非瘟后带毒生产:发生非瘟疫情的猪场,没有清场而继续生产。
成功复产:哨兵猪阶段(或第一批猪试养阶段,一般需要两个月)结束后,扩大再生产复产两个月(两个最长非瘟潜伏期)以上,经过对全场猪群及全场环境采样检测,全部非瘟阴性(即彻底根除非瘟)。
成功带毒生产:非瘟后,经过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科学的定点清除,全场猪群阳性率或感染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有极少量的带毒猪但不至于影响正常生产。
规模猪场非瘟后复产及带毒生产综述
总结规模猪场非瘟后复产、带毒生产的案例,关键:是根据附近疫情情况确定科学的复产时间即空场空栏时间,非瘟原因复盘与分析,措施改进与设施改造;猪场附近区域性联防联控;及时定点清除带毒猪群。
强化规范化管理、生物安全、基础免疫、消毒程序、饮水消毒+中兽药预防保健、环境控制、营养水平等,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是规模猪场非瘟防控的基础。
中国规模猪场非瘟防控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把非瘟防控搞复杂了,太高大上了,使多数猪场失去了信心,许多真正有效的可操作执行的措施方案无法落地;
二、猪病防控三要素: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猪群),我们只知其二,过度依赖于生物安全,忽视了其一、其三。
在本地区非瘟疫情流行的情况下,完全依赖生物安全,是不靠谱的!生物安全没有百分之百... ...
结果就是:生物安全把大家累垮了,拖垮了,搞垮了,彻底失去了信心!
由于扑杀补偿等政策因素,我们没有消灭传染源,带毒猪到处乱窜、病死猪到处乱扔、乱埋,导致非瘟疫情迅速流行;由于我们没有采取综合措施,忽视了猪群健康度、自我抗病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导致规模猪场一旦失守,非瘟病毒侵入,猪场猪群立即崩溃。
有人说,至今没有复产成功、带毒生产成功的案例(无人出来证实)?这些人的智商、情商可能有问题。公开讲自己猪场复产成功、带毒生产成功,不是承认自己猪场发生过非瘟疫情而不报瞒报吗?我们4月份组织的“中国 青岛 非瘟防控交流会”,邀请的几个已经“疫情发布”的猪场案例报告人,都临阵脱逃。
发生非瘟疫情的猪场,以存栏猪为基数,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低,带毒耐过猪越来越多,也是事实!完全可以肯定:非瘟常态化下,规模猪场非瘟后复产或带毒生产的案例会越来越多,成功率会越来越高!
带毒生产成功的定义:把非瘟控制在一定程度(带毒猪5%以下、最多10%以下),猪场能正常生产而有经济效益。
带毒生产乃无奈之举。与时俱进!我们控制不住带毒生产,就只好正确引导猪场,尽量不扩散病毒、少扩散病毒,利人利己利行业。
带毒生产,想根除非瘟属实很难,也不现实。发病率控制在5%或10%以下,就完全可以带毒正常生产。我们的规模猪场七大病毒性重要猪病都有(至少每个猪场有其中一两个),关键是要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程度,疫苗的作用也不过如此。
中国猪场均是六大病毒性猪病的带毒生产成功案例:猪瘟、伪狂犬、口蹄疫、蓝耳病、圆环、流行性腹泻。
中国非瘟疫情与非瘟防控已经常态化,非瘟带毒生产也必将常态化!
规模猪场非瘟后复产的必要条件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对复产时间的规定:未采取哨兵猪监测措施的,扑杀后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2天后未发现新疫情;如引入哨兵猪监测措施的,先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15天后,引入哨兵猪继续饲养15天后检测为阴性。
不同的猪场非瘟疫情环境、非瘟防控压力、非瘟防控硬件条件及管理条件是不同的,需评估后制定适合本猪场的空栏时间,保障安全生产。
我们认为:非瘟复产还必须满足下列必要条件:
本地区(市县)三个月以上无非瘟疫情;解除非瘟封锁后三个月以上没有再次出现新疫情;确保猪场十公里范围内三个月以上无非瘟疫情(要实地调研、选点采样主动检测)。
我们建议:非瘟后复产时间尽量保守,最好半年以上。
非瘟复盘已经找出失败原因,猪场及其周围防疫环境经过评估已经彻底改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制度、措施、方案已经完善;复产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对猪场周围环境、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物资、人员、车辆等分别进行系统的采样,使用国家标准或OIE标准推荐的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病原学检测,认真评估空场空栏效果,确保复产前所有项目检测为阴性,才可以引进恢复生产用的哨兵猪或少量后备猪、断奶仔猪进行临床监测和观察。
规模猪场非瘟后复产的风险评估
对再次发生非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对非瘟再次传入猪场的可能性因素和生物安全漏洞、经营管理漏洞进行全面的排查、评估,确认新旧风险点全部清除。
重新进行猪场地理位置与防疫环境评估:我们可借助软件评分系统或者兽医临床经验、非瘟流行学调查。评估因素包括附近的村庄、养殖的密度、养殖场的距离、主风向、与公路的距离、公路上活体动物过往的频率、地势地形、与河流的距离、与死猪填埋场的距离、与其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地的距离、与附近屠宰厂的距离等等。
评估必须至少满足规模化商品猪场的生物安全等级及以上的标准才可以考虑复产,否则不能复产。
当前可参考的内外部生物安全评估软件包括:PIC公司的1000PSA评分系统、BI公司的COMBAT或者专业养猪服务、托管公司的评估软件。也可以请专业的公司或专家做评估。
复产前的非瘟复盘与溯源
发生过非瘟疫情的猪场,猪群清场空栏后,复产前首先要对猪场发病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即对非洲猪瘟传入的可能性因素和可能的风险点、生物安全管理及经营管理漏洞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认真评估猪场周围疫情情况,为科学、安全、顺利的复产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疫情发生前至少30天内的引种记录、出猪记录;
进场及进生产线人员的消毒、洗浴、更衣换鞋等记录;
车辆消毒措施、流程与记录;
饲料和水的来源、检测与记录;
物资进场消毒措施与流程记录;
猪只销售流程与出猪台洗消记录;
病死猪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记录;
猪场环境消毒与检测记录;
... ...等等
传播途径分析
车辆:出猪车、病死猪车、转猪车、拉粪车、饲料车、购物车、轿车;
人员:场内员工、外来人员;
用品:饲料、水、精液、兽药、工具等所有物品;
媒介生物:野猪、蜱、鸟、老鼠、蚊蝇、猫狗、其他。
管理问题
细节与方法有问题:不注重细节,抓不住重点。
执行力有问题:猪场管理不规范,管理混乱,措施不落地,执行不到位。
复产前的措施改进与设施改造
非瘟下坚持自繁自养,规模猪场在场内建立曾祖代、祖代种猪群,并配套相应的隔离舍以及后备猪舍,减少外部引种频率。
完善猪场门卫功能,设立喷雾消毒、洗手脚踏消毒、物品暂存消毒、车辆洗消等功能。如有必要,在猪场大门外延50-100米,设置缓冲区,增加一道外来车辆及人员、物品的洗消屏障。所有外来人员、车辆与物资不得直接进入场区。所有外来的红肉及其制品(猪牛羊等肉品)不得进场。猪场大门及生产线入口,人员携带的手机、电脑等物品用臭氧水雾化消毒,食堂原料用臭氧水浸泡消毒。
出猪台的升级改造,出猪台及赶猪道、磅秤等围墙外延50-100米、设置缓冲区,避免内外交叉,避免污水倒流,猪只单向流动,一旦进入出猪台,严禁返回。严禁猪贩子、车辆与猪场内人员、车辆接触。
高筑围墙,围墙外深挖防疫沟,设置防野猪、防猫狗、防鸟、防鼠等装置。有条件的话,几十米外栽植防疫林。
所有外来料车不准进入猪场,隔墙卸料,围墙内配置转运饲料塔。饲料如需入库须熏蒸消毒。自动料线主管道安装自动饲料消毒装置。
完善生活区功能,生活区分为内外生活区。外勤、后勤、返场的需要隔离的员工等人员一律居住在外生活区,生产区员工居住在内生活区。人员或者物资需要从外生活区进入内生活区的时候,均需要洗消。内外严格区分,不交叉,所有的餐食加工均在外生活区完成,将成品的餐食传递到内生活区中。
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需要建立实心围墙,在实心围墙外围使用围栅建立缓冲区,条件许可的条件下缓冲区做到50米宽。
在猪场下风口、低洼处的偏僻一角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最好采用资源化利用设备生产有机肥等。防止其他小型动物接触此区域,此区域的地面全部做硬化防渗处理,避免渗入地下,污染水源。猪场内需要有专业的死猪转移工具,避免死尸在舍内转运过程中污染环境。场区内严禁治疗非瘟病猪、解剖非瘟死猪。猪场如设病死猪坑井,内叠加生石灰或烧碱,装满后灌注水泥封顶封埋。需要对下陷的地表进行覆土掩埋并撒布生石灰,2.0厘米厚度,地表边缘撒布灭鼠药。此区域划定为禁区,使用明显的物理阻隔和警示标牌。
在病原压力较大的,或者疑似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区域,需要建立消毒水池以及中转水池,定期抽检,确保用水安全。
大型猪场需配套自有的运输车辆以及自有的车辆消洗中心,并确保车辆消洗中心到场区的道路不会受到二次污染。
所有的猪舍以及连廊全部做封闭化处理,必要的设备洞口或者进气口需要覆盖防鸟网。所有的猪舍和连廊要有完善的排污管线,所有的位置不得积水以及留有卫生死角。配套高温高压冲洗设备,管网覆盖所有的猪舍以及连廊。
猪场建筑周围全部彻底除草,不做绿化,然后地面硬化或者覆盖碎石。场区内不要栽种果蔬,避免吸引昆虫和鸟类。除了污水处理池以外,不要保留鱼塘等水体,杜绝蚊蝇以及病原的滋生环境。
修补猪舍内破损的地面、墙面、地沟、漏缝板。地面的强度最好达到C30标准,墙面以及地沟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修补所有建筑的门缝,孔洞,年久失修形成的各种缝隙等。
如需更新,猪栏建议采用实心圆钢栏位,产床可考虑使用三棱钢地板,便于冲洗消毒,无卫生死角。
更换所有的水帘纸,并将水帘水槽以及循环系统彻底消毒清洗。更换所有破损的卷帘布、进气口、百叶等设备,以保证猪舍的密封性。风机选用耐腐蚀易消毒的玻璃钢风机。
检查所有的料线设备,松开绞龙以及塞链,更换锈蚀漏水的料塔,磨损的链条以及料管,变形锈蚀的转角等部件。
将所有的饮水器拆掉,更换已经破损的,并将水线彻底消毒。
根据非瘟防控重要性,猪场分区分等级生物安全管理,重点关键1级区:猪场大门、生产线大门、出猪台;生产区2级区:产房、妊娠舍、配种舍、人工授精站、保育舍、隔离舍及后备舍、育肥舍;辅助生产3级区:猪病室、生产线洗澡更衣换衣室、饲料房、兽药房、库房;生活4级区:食堂、宿舍、娱乐场所;办公5级区;停车场、办公室。不同区域着装、工作服颜色不同。
有条件的大型猪场可以借机提高整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的使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减少人员的出入和管理,从而提高生物安全系数。控制系统考虑升级为带有远程读取、远程控制、自动记录曲线、联网报警等功能的智能控制器。这样便于技术人员远程指导,并给管理人员提供参数依据,减少技术以及维修人员进入场内。
非瘟对猪场设计与建设的启示
一点式、两点式、三点式哪个更适合中国国情?
单场规模越大越好?最适度规模是1000-5000头母猪?
小单元化比大单元化好?
大猪舍大生产线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疫病环境?
妊娠猪回归限位栏?改大栏或通槽饲养为单槽单饮水器饲养?
复产前的猪场彻底清洗及科学消毒
先清理、清除、清扫,再清洗,最后消毒。 猪场无害化清理、处理,必须对猪场内外、猪舍内外的残留垃圾及剩余物资清理、清场。彻底清理、清场后,对整个猪场进行全面、系统、不留死角的多种方式的彻底清洗、消毒处理。场内剩余原料、饲料、药品、木制品、橡胶垫、工具、垃圾等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然后再进行猪舍内外的清洗及消毒。
第二轮清洗消毒后可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仪10-15秒出结果)对不同区域进行采样检测,不合格立即进行再次清洗。当猪场最后一个合格区域自然干燥封闭2周后,正常进入生产区的作业流程时再次分段以荧光PCR检测(3-4小时),要求对重点部位进行采样检测,整场内外合格为终极目标。
复产前最后一次消毒工作由里向外即生产线-附属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的顺序进行。所有上述场地的门口、室外道路喷撒生石灰,最后设置警戒标志,不允许任何人员再进入,直至复产。
消毒药的选择(最好做敏感性实验)、消毒药的使用、消毒方式、消毒程序很重要。
哨兵猪饲养与复产计划
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猪场环境非瘟检测阴性后,引入哨兵猪。引入的哨兵猪以后备猪和断奶仔猪为主。
哨兵猪5-10头/组,分别置于隔离舍、配怀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不同区域饲养。评估饲养期一般推荐不低于2个月(两个潜伏期以上)。经过病原学检测评估期合格后,哨兵猪可以直接进入生产,按计划陆续投产。
要确保哨兵猪非瘟检测为阴性,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才可扩大生产。哨兵猪饲养期间,进行三次检测,分别是15天、30天、60天进行病原学检测。要求这三次检测均为阴性。哨兵猪检测合格且无临床症状的猪场,才可以考虑进行复产,逐步引进猪只,恢复正常生产。
复产失败方案一:淘汰所有猪只,严格按前述方法重复病原溯源、风险评估、清场清洗消毒、生物安全改进、空场空栏、非瘟检测的过程。
复产失败方案二:如果复产后(已过哨兵猪阶段并复产猪群已达到一定规模)带毒猪(隐性带毒及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带毒)占存栏猪比例极低,存栏猪抗原检测阳性率5%以下(极限10%),可以尝试带毒生产。
复产前后猪场及其周围环境的非瘟检测排查
复产前根据非瘟病毒潜伏期,猪场重点、关键点采样自我检测,同时协助当地政府或主动承担附近十公里内以村为单位、以1-2周为频率进行两次非瘟检测排查。
必须确保猪场复产前,猪场内无残留非瘟病毒,猪场外周围十公里内无非瘟疫情。
场内病原监测:复产后每1-2周实行多地点、多频次的采样,进行非洲猪瘟病原检测。猪场内环境采样点:猪舍、硬化道路、土壤、化粪池、进场物资、饲料、水质、人员衣物、厨房等。
监测频率:1次/1-2周;
临床监测:复产后密切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规定,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三方面排查可疑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发现疑似疫情立即进行隔离,同时进行非瘟检测,如得到确诊需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报告疫情、及时处理疫点。
复产引种及其注意事项
复产引进后备种猪或育肥仔猪,要从猪的来源、运输路线和猪群健康状况的监测等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引入的猪只(尤其是后备种猪)进行调查,要求供应猪只的猪场检测均为阴性。对途径区域、运输时间、临时停靠点、途经路线、备用路线、人员安排等进行规划,原则推荐就近引种,减少运输距离,运输途中尽量不停车、不进入服务区,绕过疫区及存在污染的风险点。猪只在进入生产区前共进行3次非洲猪瘟抗原检测,分别为引入前、进隔离舍1周后和转生产区前,三次检测非洲猪瘟病原均为阴性,才可开始猪场正常复产运营。
至少提前三个月做好复产引种计划。引种最好集中于一个种猪企业或一个种猪场,引种来源越单一越好。要对引种场进行重点猪病疫病检测、周围疫情调查。要求引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药物保健程序。
尽量选择本地区、本省引种,尽量不跨省区引种。避免跨越多个地区、多个省引种。
坚决不从非瘟疫区(所在地区、市)引种。已经解除非瘟疫情封锁的疫区,必须两个非瘟病毒潜伏期以上(46天以上)才能引种。
引种前对拟引种场进行非瘟、猪瘟、伪狂犬、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进行检测。需要第三方的猪病实验室检测,采血样必须有本场派去引种的人参与。
规划好引种运输路线,用专业运输车,派专业兽医押运。最好委托专业运猪物流公司负责,并签定运输途中非瘟防控协议书。
后备种猪进场后先在隔离舍或后备猪舍饲养46天,检测无非瘟后再转入配种舍。隔离舍或后备猪舍猪群饲养必须专人全封闭饲养、管理。
非瘟后复产成功的标准
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洗消毒、空栏空场处理,复产后安全生产两个最长非瘟潜伏期(约两个月)以上,通过对存栏猪群及猪场重点风险环境的科学排查检测,确定全场已彻底根除非瘟。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后的带毒生产
及时上报、积极扑杀仍然是发生非洲猪瘟(以下简称非瘟)后规模猪场的首选。
非瘟刚进入中国初期,采取根除战略策略是完全正确的。目前,非瘟已经蔓延全国(澳台以外),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的带毒生产猪场越来越多,带毒生产已不可避免。
我们要面对现实、正确引导,与时俱进、与非共舞。
把“拔牙式清除”完善为“定点清除”,把“带毒生产”修正为“净化生产”。
带毒生产必须杜绝或尽量减少隐性带毒猪的出栏出场销售,要有底线思维---尽可能地少散毒、不散毒。康复猪也是带毒的,严禁出栏出场,禁止继续饲养。对于带毒猪,要坚决清除并做无害化处理。
总而言之,规模猪场非瘟后更应重视非瘟防控,非瘟防控重点要回归于猪重大传染病防控本质:尽最大可能消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阻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保护绝大多数健康猪群,维持猪场正常生产,把猪场非瘟损失及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
《规模猪场非瘟后带毒生产方案》乃是无奈之举!
定点清除、带毒生产的原则
猪场发生疑似非瘟后,勤检测、早发现、尽快采取定点清除,绝不散毒。
猪场发生疑似非瘟后,以1-2周为节律高频率检测,及时清除带毒猪尤其是潜伏期的带毒猪,严禁带毒猪出栏出场销售。
狭义上的拔牙式清除、带毒生产不会成功。单纯个体病猪清除也不科学,结局就是清场为止。
对于带毒猪,发现一头,需及时整栏、整单元甚至整栋清除。
带毒生产,不是不清除带毒猪;带毒生产,不是带毒扩散。
定点清除、带毒生产的关键
定点清除的关键是早检测早发现,血液检测的滞后性问题必须重视,唾液检测?
樊福好:很多猪场拔牙式清除失败,就是因为采血检测出来后,已经发生大面积污染。口腔内的局部感染和血液中的全身感染是前后两个过程。如果在口腔局部感染期完成定点清除,胜算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到了血液循环中,就晚了,猪舍环境被大面积污染的情况更加严重。通过血液检测是一个贻误战机的错误做法,而且采血检测本身也会引起猪群应激、躁动不安,加快散毒。
任晓明:唾液检测时机要看猪的采食量。感染初期采食量下降比体温升高来得还早。如果猪采食量突然下降20%以上,且伴有体温轻度升高,此时是检测绝佳时机,检出率极高。由于此时猪只尚处感染最初期阶段,如果这时立即确诊,立刻进行定点清除,再辅以严密隔离、封锁、消毒,成功概率会很高。
临床监测:密切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规定,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三方面排查可疑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发现疑似疫情立即进行隔离,同时进行非瘟检测,如确诊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猪场发生非瘟后,经过高频率检测排查及定点清除等综合措施后,要确保猪场非瘟检测阳性率低于5%(极限10%),否则建议清场处理(不宜带毒继续生产)。
猪场十公里内尤其是三公里内非瘟疫情严重,建议清场处理(不宜带毒继续生产)。
规模猪场非瘟后的定点清除
感染猪的精准清除基本原则:
早发现(最好在潜伏期第1-3天);
早处置(按照“连坐方式”);
尽早清理阳性猪及病死猪,避免带毒扩散及交叉污染;
采样方式、检测试剂正确选择,唾液及鼻腔拭子是理想的样本;
提早预案、编组连坐、猪不落地、封闭猪栏、因地制宜,有效隔断;
全栋过筛-全场排查-淘汰阳性猪只(即编组连坐式);
排查染疫原因, 避免再次发生(同时进行);
建立全场ASF监控体系(后续进行 关键风险点的监控);
评估风险和解除ASF应急状态(猪群在28天后没有发现新增病例即可解除应急状态)。
规模猪场非瘟后的定点清除与猪群净化
后备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每周采集唾液或采血检测一次,及时查出隐性带毒猪。
病猪必须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深埋或焚烧。清除病猪的猪栏,如果周围有猪群,隔离清扫卫生后,喷雾消毒+火焰消毒,不易冲洗,清扫工具焚烧处理。
发现一头隐性阳性猪或有临床症状的猪:
A.定位栏饲养的,病猪栏左右相邻及其前后对应的定位栏猪清除;
B.大栏饲养的,病猪栏左右相邻及其前后对应的大栏猪群清除;
C.妊娠舍连续出现两栏以上有隐性阳性猪或有症状猪,与病猪共用通槽猪群清除;
D.产房、保育舍连续出现两栏以上有隐性阳性猪或有症状猪,病猪所在单元清除;
E.后备舍、配种舍、育肥舍连续出现两栏以上有隐性阳性猪或有症状猪,病猪所在栋舍清除;
F.若某栋猪舍确诊隐性阳性猪+有临床症状的猪,比例(感染率)达到5%以上,整栋清除;
G.若整个猪场猪群确诊隐性阳性猪+有临床症状的猪,比例(感染率)达到5%以上,全场清除。进入复养程序,详见《规模猪场非瘟后复养操作手册》。
规模猪场非瘟后的综合防制与措施方案
非瘟防控三要素: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生物安全最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于生物安全。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消灭带毒猪、及时清除隐性带毒猪及有临床症状的带毒猪。
阻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重点把好猪场大门、猪场出猪台、生产线大门。
保护易感猪群主要是管好猪的嘴:猪场用水选择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漂白粉、卫可等),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病毒性中兽药复方制剂(如特异免等),脉冲式预防保健(隔一周用一周)。
生物安全单位最小化。各单元各猪舍独立操作生产,人员、工具尽量不交叉,进入每个单元、猪舍要洗手消毒、脚踏消毒。
发生首例非瘟后全场消毒频率增加一倍。带猪消毒,配种舍、妊娠舍、产房每周2次,其他猪舍每周一次,直至疫情得到稳定控制。选择3-4种对非瘟病毒敏感性消毒剂轮换使用。
猪场定期检测,重点采样:猪群、猪栏、赶猪道、出猪台、饲料、水。
及时了解周边猪场及养户疫情,协助当地政府或主动为周边猪场及养户定期检测。联防联控。
完善生物安全制度、措施、方案,重点抓好猪场大门、生产线大门、出猪台的洗消工作。很抓细节,狠抓执行力。设置一位执行力很强的专职兽医为猪场非瘟防控督查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难点问题:防野猪、防蜱、防鸟、防蚊蝇、防鼠、防猫狗等。
通过提高营养、环控、基础免疫、药物保健等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抗病力,提高猪群健康度。
建立预警机制。从人员非洲猪瘟防控意识的建立、生物安全监控、病原监测和临床监测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猪场需对员工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提高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始终把生物安全防控放在第一位。
严格执行《规模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手册》及本猪场防疫制度、生物安全制度,严格封场管理。
中国非瘟防控路在何方?
中国非瘟防控,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均告失败!
只有多数规模猪场自卫性生物安全取得成功,但也仅限于阻断本场非瘟侵入的传播途径。
未来,关键是 看能不能有效消灭传染源,这要看政府政策、措施、方案。
中国若想控制住非瘟疫情,在安全高效的非瘟疫苗上市前,就只能再加上保护易感动物了,有别于国外,发挥中兽药优势。
中国非瘟防控的未来之路:与非共舞,带毒生产。采取系统防制、综合措施。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