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2、勇于承担一定的风险
我们前面说过,未来的竞争焦点主要在创新和效率两个方面。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而若想领先,则需要不断地创新。我们这几年说得最多的就是转型两个字,什么是转型?转型,就是换一种玩法。换一种玩法有没有风险?当然有!很多企业和个人最想要的结果是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转型、增长、成长,那可能吗?任何创新,意味着有很多未曾经验的未知,这本身就是风险。
人做什么事情最没有风险?经历过的,验证过的,熟悉的。但这些,都不是创新。勇于承担风险,才能享受到创新的成果。当然,这个风险要是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在最好的时候开始变革
在最好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变革,因为觉得只要按照当下这样持续下去就会不断成长。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生命周期,产品是这样,技术是这样,营销模式、商业模式都是这样。
苹果曾经傲视世界,是世界最赚钱的公司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这源于它过去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乔布斯去世后,显然苹果已经创新乏力,被后来者追近甚至超越。据说,华为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已经超过苹果而仅次于三星。
在最好的时候变革,无疑好处是巨大的,阻力也是巨大的。所谓阻力,是很多人会认为:既然现在很好,为什么要变革呢?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他们进入了舒适区,正在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而不自知。
事实上,在最好的时候变革,可以更从容,不至于因措手不及而频频出错。
有一家很有名的做猪料的饲料公司曾经以每年数十万吨的速度高速发展,但它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散养户。在他们发展最快的时候,显然忽略了散养户会迅速消失,趋势是规模化。果不其然,在2014年-2015年猪价低迷的时候,散养户大量退场,影响波及这家企业的销量,每年以较大的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匆匆推出家庭农场饲料,组建家庭农场销售团队。但由于是匆匆上马,人员能力并不匹配客户开发的能力要求,所以,这次变革以失败告终。
运动员的青春是无法永驻的,身体状态不会一直在巅峰。所以,聪明的运动员会在鼎盛时期退役,能给自己一个不错的转型。而有的运动员一直不舍得适时退役,最后丢掉了金牌才黯然退役,那时候连广告都接不到。在中国的运动员中,体操王子李宁可谓是最聪明。
4、培养自己的洞察力
马云说过一段话:“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为什么会看不见?因为缺乏洞察力;为何来不及?因为没有及时抓住,所以错失了机会。
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当然,很强的洞察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但缺乏洞察力,总是后知后觉,自然容易被淘汰。
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出现后,我曾经撰文说“非瘟会导致消费需求有较大的下降。”而很多人认为猪肉消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刚需,不会下降,即使下降也很少。事实上,现在猪肉的消费下降很厉害,这也是为什么猪少了那么多,而猪价这几天才开始涨的原因。
第二个例子是一些人看到国内非瘟疫情蔓延,就拿钱去炒美国芝加哥的猪肉期货,赚得盆满钵满。为何?因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国内会出现供应紧张,只能从国外买猪肉。
事实上,美国芝加哥的猪肉期货和低点相比,从2月中旬到4月上旬,短短不到2个月,就涨了约30%。期货的杠杆高达10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拿1000万炒外盘的猪肉,不到两个月,你的财富就增长了3倍,变成了3000万。当然,炒期货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缺乏洞察力和抗压能力,最好不要去碰。
5、向高人借智
当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但能力的提升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会借智就是一条捷径。成功的人懂得“三借”:借势、借智、借力。三国时期的刘备文不敌孔明,武不敌关张,但他懂得“三借”。尤其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堪称借智的经典。
借智未必一定要把人请到自己这里来工作,其实,合作和请教也是一样。很多人不懂得借智,向高人请教的时候,喜欢用自己的认知来判断对方对不对、行不行。这就像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给四年级的改试卷一样荒谬。至少在高人最擅长的那个领域,最好的方式是信任,而非质疑。如果我们的认知超过他,还需要向他借智吗?
三、结语
避免被淘汰,意味着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实力处于同行的平均线以上。它最后拼的还是“人”,因为“人”决定了一切。所以,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量,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并经常深度思考,这些很重要。这些都是迅速提升自己能力的基础。上面的5条建议只不过是当下一些需要重视的部分而已。
常言说的好:知易行难。但“知”是在前面的。先有知,后有行动。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确不容易,但容易的事又怎么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并走向成功呢?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潮流是什么?是大趋势。布局趋势者胜,紧随趋势者强,落后于趋势者淘汰。行业处于大变局时代,你,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