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7日,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已达121起,我国30个省区发生过疫情。而从目前各地非瘟案例总结来看,80%案例先攻击母猪、公猪。
非洲猪瘟高度接触传染性、死亡率达 100%,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对我国养猪业及相关产业将产生剧烈震荡,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重大。
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ASF)疫情至2019年3月1日,全国共28个省份,80个地市共计发生108起公开报道疫情,共扑杀95万头。该病有效防控对生猪养殖业发展、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表示,目前,政府和行业各界正在组织力量加紧进行综合防控研究,他强调要重点开展对所有饲料中非洲猪瘟风险因素调查评估、加大对饲料质量监测体系中非洲猪瘟监测水平的建设。与此同时加强与饲料企业的合作,对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污染原料进行监察和管控。开展高温制料,酸性饲料和物理吸附剂,化学灭毒方法的研究,对分解病毒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大规模筛查和研究。
自2018年8月中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已经过去了9个月。从目前各地非瘟案例总结来看,80%案例先攻击母猪、公猪,其感染的先后顺序呈现为:重胎期>怀孕初30天>断奶母猪>后备> 哺乳母猪>75KG肥猪>保育猪 >哺乳仔猪。
为何母猪优先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为什么有20%的猪不死?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猪只缺乏运动、贫血易感,或采食、营养不足,因而易感个体发病概率更高。
印遇龙强调要高度重视“易感动物”,因为这不只是个体的生死问题,更重要的是,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以燎原之势,引起全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