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看完标题而非完整阅读就发表评论,浅阅读的现象危害至深。笔者认为,深度思考和阅读是下一个十年个人竞争力的所在。
最近,散小规模、乃至家庭猪场的处境岌岌可危了,主要是很多地方不喜欢他们,认为他们不交税,而且管理难度大。前一波是利用环保的政策(当然,上面的政策并不是一刀切),而这次,是以“非瘟”防控的名义。总之,不想让你养了。地方ZF现在更喜欢的是那些公司加+农户(育肥场)的产业链模式,最好是承诺在当地建屠宰厂的,能创税收的。这是现状,也是趋势,不是行业的趋势,而是政策和人为带来的趋势。
我们今天不谈人为因素,谈公平条件下的竞争力:家庭农场与规模场相比谁更具优势?谁又能代表先进生产力?谁可以拿出更低的造肉成本?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分析一下。
一、规模场表示:自己代表先进生产力
行业有一个很主流的认知:未来绝大部分散小会被淘汰,即使地方ZF不出手。他们认为:散小养殖模式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落后。的确,现在看来,散小在硬件上远远滞后于大部分规模场。
很多企业,包括饲料企业,乃至跨行进入养猪业的著名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布局中国养猪业,原因之一就是判断未来会有大量散小因为各种原因退出,而这些让出来的市场份额一定是规模养猪的天下。
当然,还有很多饲料企业布局养猪也是基于无奈-自己的客户(散户)在迅速消失,而自己的产能还在,员工还要吃饭。既然客户没有了,那就自己养、自己用。美其名曰是做产业链,布局上下游。
对于很多家庭农场声称自己的成本比规模场要低,规模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1、散小养殖户不计算硬件的折旧;
2、不计算用工成本;
3、不计算投资的货币成本;
4、很多小额的投入没有记录。
简单的说,是“算法”不同。我什么都算上,而你不是,你的帐是不完全的,所以,没有可比性。
当然,规模场的观点并不仅限于上面的4大问题。而最关键的是,是认为规模场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体现在一些生产数据上。他们认为,除了人的因素外,必要的、先进的硬件投入不可或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确,一方面我们看到那些规模场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不惜血本(在东北地区,自繁自养模式一头母猪的投资甚至超过5万元),而另一方面,散小乃至家庭牧场还是主要靠人。他们认为,很多时候,物可以代替人,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经之路,是行业的趋势,也是历史的趋势。
二、家庭农场表示:不服来战
很多家庭农场表示不服:认为规模场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拿了很多的补贴。如果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可能死掉的反而是规模猪场,而非小规模养殖模式。
目前,生存环境对散小的确不利。无论从环保治理、非瘟防控、补贴政策,乃至仅仅是领导的喜好,“喜大厌小”、“喜大抑小”、“助大清小”都成为普遍现象。
除了生存环境越发不利外,很多散小养殖户对自己的未来其实充满信心。当然,很多成本的确没有计算在内,但散小养殖户并不想赚太多的钱,只要不用背井离乡,过个小康日子就行,如能碰到大行情,赚一把就够很多年花了。
除了不服,散小养殖户最大的信心来自于两个方面:除了认为自己不用担心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外,责任心是自己的强项,也是规模养殖场的硬伤。散小是为了自己养猪,可以晚上不睡觉盯着产房,而规模养殖场绝大部分人是为老板养猪,是打工心态,责任心肯定比不上自己。在养猪生产中,责任心的力量不可或缺,甚至是养好猪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个层面上看,散小养殖户的自信不无道理。
三、规模不是问题,但成绩大相径庭
虽然双方各执己见,但并非不无道理。散小养殖户最大的价值是分散了风险(散的好处),解决了民生。而规模养殖模式便于管理,是大投入大产出,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毕竟,中国不能靠散小来加入到国际竞争,面对全球一体化下的竞争环境。
我们暂时先不要介意与“大小之争”,先来看看规模养殖的问题。我们发现,即使规模养猪场之间,生产成绩和造肉效率、造肉成本的差距也非常大。在同等条件下,一些领先的规模企业宣称成本在5~6元不等。
其实,简单的争论大小是没有意义的。作为食品,尤其是对肉食品,有三个基本的要求:
1、安全。
食品安全大于天,虽然现在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尽人意;
2、口味。
这是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需求。上面称为“供给侧改革”;
3、成本。
作为动物蛋白的日常主要来源,必需让更多人吃得起肉。
作为最大宗的动物蛋白来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来自于欧美猪肉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大宗商品,成本还是竞争的主要焦点。
可是,很多规模场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不谈规模,仅仅以成本来横向比较:
1、第一梯队:5-5.5元/斤以下(含)。牧原、扬翔和温氏部分猪场;
2、第二梯队:5.6-6元/斤以下(含)。温氏、天邦,部分家庭农场;
3、第三梯队:6.1以上。为了顾忌很多企业的面子,就不放名单了。
事实上,中国大部分规模猪场的成本属于第三梯队,或在第三梯队的边缘。这让散小养殖户愤愤不平:他们那么高的成本,为什么还要补贴他们?而且要清理我们?在这里,我们不谈政治,只分析原因。
那些处于第三梯队的,如果不能尽快进入第二梯队的成绩,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投资终将打水漂。说句粗话,大而不强有个毛用?
四、规模场:你那么软,怎么能硬起来?
相较之下:规模场够“硬”(硬件)、散小够“软”(软能力)。我们分析后发现,那些有钱的、养猪不惜一掷千金的主儿为何没有养好猪?不是成绩上不去!就是成本下不来!你一头母猪(自繁自养模式)投资都超过5万了,那么财大气粗,散小为何对你还是嗤之以鼻?
硬实力是资金、固定资产;软实力是人才、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确,规模场对硬件投入可谓一掷千金,已经足够“硬”了。但“软”的部分实在太软,终究让自己硬不起来。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前天,我看到云南神农集团发布了《平台共享,价值共创,神农与扬翔深化养猪合作交流》的官宣。云南神农是中国规模养猪的领先企业,种猪来自PIC,管理携手派斯通,目前所有母猪场PSY突破3.0,MSY达到28以上。即使这样,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依然带队访问扬翔,并在参观、交流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我曾多次去广西扬翔深入学习、交流,算是比较了解,我很认可他们关于养猪的三个重要理念,在这里,根据我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三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念:
1、设计问题:让环境保证猪只健康;
2、管理问题:不能统揽全局,就做不好管理;
3、系统问题:成本问题来自于挑战和突破。
下面,我们从扬翔身上来比较一下自身的差距。后面重点谈管理问题。
●设计问题
扬翔在贵港亚计山的猪场采取楼房式设计,被很多海外著名媒体广为报道。猪舍从5层、7层,再到今天的13层。扬翔设计理念上的领先不仅在于把猪舍盖成高楼,更独到的地方是基于:
1、生物安全防控(大环境封闭);
2、生物生长环境(小环境舒适);
3、生物健康保障(微环境到位)。
前两个都好理解,关键是最后一个。以一个点为例:扬翔的猪场,设计了独特的通风系统,不仅温度适宜,新鲜空气还能够直接送到猪的嘴巴跟前,解决了大部分猪场头疼的空气质量问题。
●系统问题
扬翔的挖潜不是仅从一个点,而是从系统的角度思考、研发、解决、提高。他们非常重视基因的遗传潜力,很好的利用了自己拥有亚洲最大公猪站的优势;在动物营养方面,尤其是母猪营养方面,面向全球和国内高校学习、联合研究、持续实验,在精准营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丰富的大数据。
●管理问题
扬翔的成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2008年,养猪几乎人人赚钱的年代,扬翔也没赚到钱,才令他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定打翻身仗。散小养猪场最看不起规模场的管理,认为规模场的硬伤在于责任心,而责任心仅仅靠管理是很难实现的。但扬翔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
规模猪场的管理需要大数据的支持,通过数据来分析哪里有问题,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提高,而且,这个数据应当是及时的才行。所以,扬翔要依靠数据、工具、平台、机制等,从多个层面着手打造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
数据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的。散小养殖户用责任心、经验来养猪。但规模场不行,规模场需要数据。很多企业的做法是上猪场管理软件,是从“猪场管家”的角度去应用。但一个问题来了,这个数据是怎么采集的?数据准不准?数据会不会被篡改?
扬翔过去的解决方式是用管理制度和对人的有效激励,而现在则完全不同。现在,他们提出了“统揽全局”的理念。
五、“统揽全局”有多重要?
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最怕什么?最怕不了解真实的情况,那样就找不到问题,更难以解决问题。传统的猪场管理软件有明显的不足:数据采集方式和真实性。扬翔是一个有着“信息化”和“智能化”基因的企业。曾经,扬翔在北京投资创办了一家大型的软件公司,建设了几百亩的“驰普城”,乃至亏了几个亿。但不得不承认,扬翔是整个农牧行业信息化最早,也是最深入的企业。
创新和信息化的两大基因,让喜欢“折腾”的扬翔找到了新的方式,联手广州影子科技,用智能终端和平台,打造完全不同的猪场AI智能管理平台。他们的目的是“统揽全局”。下面,从几个“点”来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FPF未来猪场”人工智能平台
我们国家层面充分认识到未来国家的竞争必需关注三个层面:
1、大数据;
2、云计算;
3、人工智能。
美国等西方国家组成的“五眼联盟”为何要对华为下手?就是因为华为在5G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领先世界,令他们恐惧。5G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战场,基于5G,产业互联网、城市管理、生活和工作方式等领域会发生质的巨变。
扬翔和影子联合搞的“FPF未来猪场”如何实现“统揽全局”?
1、猪场通过应用智能终端获取数据。这种方式及时、全面、准确;
2、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基于扬翔的经验和大数据进行云计算,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使管理层一目了然;
3、平台自动发布各岗位的工作指令并进行跟踪;
4、工作进度在“FPF智能平台上”即时显现,便于管理和督促;
5、管理层可以通过“FPF智能平台上”对岗位上的员工根据成绩进行实时激励。包括发红包和评价,当然,也可以罚款。
六、强者恒强,弱者迅速淘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前40年是一个属于“大”的时代,抓机会比练内功更重要。但最近明显变了:“金新农”控制权易手;“大北农”大股东控制权即将尘埃落定;“雏鹰农牧”深陷债务危机……还有很多现实的例子。这个时代、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恒者恒强”的时代。更多的资源、人才乃至资本更青睐“强”而非“大”。
强是大的基础。所以,很多散小养殖户看不起大规模养殖场,并非不羡慕他们的“大”,而是认为他们不够“强”。他们戏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是的,只有强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拥有未来。
世界是分强弱的,行业也是分强弱的。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永不过时。中国的历史上有200年大而不强:在清朝的GDP曾经占世界一半,结果却是被列强宰割(打劫)。今天的中国终于又大又强,正在走向更强。
我们尊敬华为绝非因为他的大,恰恰是强。对于我们行业来说,也是一样。最可怕的是那种已经做到PSY30、MSY28以上的神农一样的企业,已经领先,还在学习,两强联合,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