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们惊讶地发现,国资纷纷进入部分农牧巨头。如大北农、天邦、唐人神等都发布公告拟引入部分国资。一时间,行业哗然。不少人惊呼:
国家队终于要大规模进入养猪业了吗?
这意味着什么?
笔者以为,意味着如下几点。
其一,这是抄底!这意味着农牧上市企业的价值普遍被低估了。
根据笔者炒过几天股的经历,但凡国家队入场的时间,往往都是企业股价较低甚或非常低的时刻。毕竟,国资的操盘手可不是傻子,它既是要来救市的,也是要保证盈利或至少不能亏损的。这一轮,倘若不是中国股市低迷,大北农、天邦、唐人神的股价被低估,相关企业股东的质押也不会出现风险,国有资本便没有必要或可能进场救火。
其二,这是救火!这意味着许多农牧上市企业也差钱。
我们常常想象,巨头与富豪挥金如土,根本不会为钱这种不好玩的东西所痛苦。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投资或扩张较快的原因(当然也可能因为业绩不如预期),农牧巨头的资金链往往绷得很紧,稍不注意就可能遭遇市场逼宫。谁的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地主家也可能没有余粮了。谁能举刀相救?也就是最有钱的机构了。
其三,这是变局!国家队入场会一定程度改变养殖业的供销格局。
猪肉在中国算得上战略食品。很明显,国有资本进入巨头,不仅仅是来扮演白衣骑士的,它有一定战略目的。笔者以为,这种战略目的,就是保障区域猪肉供给和食品安全。在环保拆迁和疫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小养殖户尤其是散户一定会大规模退场,那么谁来供应老百姓吃肉?国家队扶持农牧大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相关区域的猪肉供应。例如,浙江与北京缺猪,国资进入相关养殖巨头,那么它们的猪肉优先进入浙江与北京还会有问题吗?
我们如何看待这场变局?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除了做事实判断,我们能否就此做一点价值判断?笔者个人认为,不用简单地下结论。
首先,作为粮食安全的基础,猪肉供应向来就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市场领域。计划与市场,一只手有形,一只手无形。无论是养殖还是屠宰,向来都存在一只有形的手在进行调控。如果你以为有形的手从今天才开始,那是想多了。总体而言,养猪业仍将是民营资本为主的天下。
其次,被国资入股的农牧企业自身可能很高兴。资金更充足,有了更强硬的背景,猪肉销售更有保障,何乐而不为。相关地方政府可能也会非常高兴,因为老百姓总要吃肉的,散户不见了,空白需要有人来填。本质上,协议双方而言,肯定是双赢。
其三,国资入局会不会导致相关企业决策机制更复杂从而导致效率降低?未必。从目前来看,多数企业只是卖出了一部分股权,尚不足以动摇企业的体制与机制。当然,实际情况如何,还得看相关协议与进展。
其四,国资会不会进入更多的农牧巨头?笔者认为存在这种可能。主要原因在于,当下的复杂疫病令猪肉供应出现市场畸形,主产区往往供过于求,而主销区价格涨上天。猪肉供应、防疫以省或区域为界限的局面或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么更多的养殖巨头被地方政府看重便毫不奇怪了。
今后,一些养猪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为国家在养猪。
养猪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