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农的的控制权要易主了!上次的拟收购方是双胞胎,由于双方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很快,双胞胎宣布放弃收购。而这一次则不仅仅是“意向”,而是已经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性协议》。可以说,如果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此次股权转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金新农的控股权也将移交给不熟悉本行业的大股东。
一、交易情况
有消息称:“原控股股东舟山大成欣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宣布拟出售其所持的部分股权给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大湾区联合控股将成为第一大股东。据介绍,12月8日,双方已经签署框架协议,金新农筹划将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计9400万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0%)转让给湾区联控或其指定方,交易对价10.69亿元。”
查询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的背景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为150亿元人民币,唯一股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融投资有限公司。我们再深挖一下,该公司注册资金为400亿元人民币,有48个股东。其中与行业相关联的公司有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75%,为该公司的第8大股东。
早盘受消息影响,金新农开盘价8.63元/股,最高拉升至8.86元/股,最低跌至8.17元/股。截至上午11:16,股价跌至8.27元/股,下跌4.17%。显然,资本市场并未看好此次收购。
二、又是资金链紧张
有消息称,此次大股东控制权易手,还是因为企业盲目扩张,引发现金流紧张。在农牧业上市公司中,金新农不是特例,而是一种现象。12月9日晚间,唐人神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唐人神控股8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所持公司58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6.93%)协议转让给湖南资管,转让价格为5.36元/股,转让总价为3.11亿元。
还有大北农,接盘人将是背景为地方国企的北京首农集团。首农集团是由原北京首农集团、北京二商集团、北京粮食集团三方重组的企业。大北农控股方股东邵根伙,可能会痛失控股权。
根据已知消息,遇到资金困难的还有牧原、雏鹰,这两家企业均为河南养猪业的上市公司。两家企业遇到的困难都一样,而困境则不同:牧原是因为大举扩张,遇到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资金链问题。而雏鹰则是经营不善导致。
有消息显示:牧原、大北农、天邦、唐人神等四家上市企业的股权质押率均很高。我们分析,非洲猪瘟的影响暂时挥之不去,资金链紧张的上市公司会放缓扩张步伐,重新审视企业的成本能力。养猪业作为重资产行业,贸然大举投资风险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三、企业需在“强”和“大”之间重新选择
过去,中国的红利在于市场足够大,那时候,做大是对的,只要能上规模,就能抢到市场,赚到钱。当时,中国有那么大的市场,竞争却不算激烈,制定做大的战略没有错,毕竟,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这如同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去是只要GDP,而今天,这条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当下,国家开始转舵,由追求规模而转向质量。
中国的企业家喜欢“做大做强”,而非做强做大。在遍地是黄金、跑马能圈地的时代,做大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抓机会,因为机会不会一直有。只要不是太经营不善,可以先做大,再做强。而今天,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如果不能做强,即使做大了,也可能遭遇危机。
总部位于广西贵港的扬翔股份也曾将养猪目标设定为年出栏1000万头,而现已经调低至500万头。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扬翔具有很强的成本能力,2017年养猪全成本为5.27元/斤。即使有很强的成本能力和赚钱能力,扬翔依然调低了养猪目标,而是转向为“养猪服务企业”。这种转型,对行业其它企业应有所借鉴。
四、参考阅读:“双胞胎”收购“金新农”,图的是啥?
这篇文章写于5月22日,现在重读一下,可以看出我对金新农的认知。
昨天晚间行业最大的新闻可能就是“双胞胎”收购“金新农”了。本身,“双胞胎”就是个热议的企业,而这次,非上市公司收购了上市公司29.9%的股权,这还真是个新鲜事。对于这次收购,很多人热议的是收购事件的本身,而没去深入的想一想这后面的逻辑。昨晚,我问我们李老师:“双胞胎”收购“金新农”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一次,智慧如他的李老师居然也想不通,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一、收购产能?
很多企业收购是为了迅速扩大产能,不过,这个假设完全说不过去。饲料业已经是产能过剩的时代,而“双胞胎”自己的产能也严重过剩,甚至在过去几年关闭了多家产能消化不掉的公司。而且,在这个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收购产能远不如租赁更合算,显然,这个假设很难成立。
二、收购团队?
很多时候,一家企业收购另外一家企业是因为看上了优秀的团队(比如“海大”收购“山东大信”)。但这个假设对于“双胞胎”看来也不合理。“金新农”自上市以来,主要经营团队只分不和,从最早的联合创始人,到总部高管,乃至上市公司总经理都陆续离开。可以说,“金新农”的管理团队既不稳定,也无特别突出之处。而“双胞胎”这几年做出了更加“私有化”、“家族化”的选择,应该不是为了团队而去,我看不像。
三、收购技术?
前年,“唐人神”要收购“深圳比利美英伟”,那是为了收购技术和技术团队。而“金新农”这几年技术上未见有大的进步,市场上也未见到有突出的爆品。而“双胞胎”自称技术有很多技术储备,乃至前几年推出“欧式配方”。很显然,这个假设也很难成立。
四、收购销量?
去年是“双胞胎”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双胞胎”宣布销量达到900万吨。成立于1999年的“金新农”的销量在2017年是76.91万吨。“金新农”只比“双胞胎”成立晚一年,年销量则差不止十倍,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且,如果“双胞胎”在2017年的销量真的有900万吨,还要这76万吨干嘛?就是为了凑个1000万吨的整数?有意义吗?
如果以上四点都不是,那么,“双胞胎”拿出近20亿去收购一家并不怎么赚钱(金新农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864万元,但扣除非净利润却下降至-1200万元,也就是“亏损”状态)的“金新农”干什么?“双胞胎”再有钱,毕竟近20亿也不是个小数目,他吃饱了撑的?显然没那么不理智。那么,我们继续往下挖。
五、借壳上市?
联想到从“傲农”上市后,农牧行业多家企业IPO全部被否,无一家成功,看来农牧企业上市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和不可预见。“双胞胎”是不是想走一条捷径上市?依据“双胞胎”现在的业务结构,主要是饲料、粮食贸易和养了一点点猪。这样的企业并不受资本市场青睐。莫说“双胞胎”单凭自己上市有没有困难,就是上市了,能融到多少资也是个问题。
不过,按理,“双胞胎”最不缺的就是钱了。据传,“双胞胎”去年的利润大约有30个亿,现金流充沛,不可能是为了融资。那么,借壳上市有可能,但几乎没多少融资的需求。这倒是有点蹊跷。
六、整合资源?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既定战略,所以,企业并购应当是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动作。我们来看一下“双胞胎”新的战略是什么?
按照他们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饲料年销量突破2000万吨,生猪出栏1500万、收储粮食1600万吨。并且,2018年计划推“公司+农户”模式,启动“猪苗换饲料”计划(即双胞胎与养殖公司猪苗和饲料互相合作),外购猪苗200万头。”
这样来看,“双胞胎”的未来不再是一家单纯的饲料公司,而是一个有限相关多元化的公司。“双胞胎”在猪饲料行业一直很傲娇,宣称连续八年全国第一,所以,这次收购“金新农”很显然不是为了跟它学如何做饲料。而粮食收储业务更是“双胞胎”的强项,“金希农”并不擅长。
呵呵,如果从“双胞胎”的战略来分析就有点意思了。大家想一想,一个集团的战略是一夜定出来的吗?一个企业收购上市公司29.9%的股权是拍一下脑袋就决定了的吗?肯定不是,那么,战略是既定的,收购也一定是早就洽谈的,这样分析,“双胞胎”图“金新农”什么就好理解了。
“金新农”这几年其实也一直在寻求创新,包括投资约1.88亿元新建生物产业园项目等。但这和“双胞胎”的三大战略目标并不吻合。而最有可能被“双胞胎”看上的则可能是生猪养殖业务。
“金新农”这几年“增长最为明显是畜牧养殖业务,2017年利润贡献1.26亿,但这也主要是由于2015年、2016对猪场的收购。报告显示,2017年,金新农生猪出栏37.48万头,其中种猪销售10.96万头、仔猪和商品猪分别为14.79万头、11.73万头。”在我看来,“双胞胎”除了想借壳外,最看中的就是“金新农”这一块的业务了。这是要搞拿来主义吗?
猪价这才下跌几个月,“金新农”第一季度就“暗亏”了,如果猪价低谷两年,那还不赔个精光?与其不赚钱赔光了,还不如卖给有钱的主儿,也许能等到雨过天晴的那一天。“金新农”创始人成立并用于控股上市公司的“新疆远大成农”还保留“金新农”上市公司约10%的股权,是不是希望“双胞胎”为他们打个翻身仗呢?
大家还记得吗?“金新农”曾陆续收购“河南新大”、“武汉天种”等公司股权。这些养猪企业在国内都有一定知名度。对于养猪产业来说,不是有钱就能养好,而是要有系统、有人才可以。“双胞胎”有钱,但没人,要想实现1000万头生猪的目标,最快的方式是什么?买!买!!买!!!
看来,“双胞胎”这次是真的要养猪了!否则,那些饲料厂怎吗办?过去做得都是散户,总不能一辈子“猪苗换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