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浅谈大型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的前景

禾丰牧业 高全利 2018-11-16

阅读()

绝大多数养猪企业对猪周期和不利形势的到来是有所准备的,只是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猪市变脸这么快,这么剧烈;二是更没有想到非洲猪瘟会横空出世,可谓是晴天霹雳!
  自2008年起,中国饲料行业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停止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以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为标志的产业整合期。先期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一去不复返,那些依靠简单生产和粗放营销生存和成长起来的饲料企业将难以为继,大量微小和落后饲料企业纷纷出局,而其中积累了一定资金规模的饲料企业则通过转型升级进入养猪业,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首选。在经历了2个猪周期之后,到了2015年下半年,猪价暴涨,使这些转型先驱者获得了巨大红利,再加上温氏等养猪大企业集团的成功上市,并且借助养猪业的高利润期,牛市冲天,不仅仅创造了股市和农牧业的神话,也将养猪业直接推到了风口之上。于是乎,几乎所有的饲料大企业集团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挥戈上阵,曝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神奇,大有当年“淘金潮”的狂热,仿佛不养猪、猪养的少了就是落后保守的标志。如今不到3年,只是上半年猪市经历一场“早霜”,那些争奇斗艳的奇葩,就不再像先前那样傲视群雄,舍我其谁了。如今非洲猪瘟又“闪亮登场”,养猪企业便各自噤若寒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那些推波助澜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则迅速变脸,使得刚刚进入“蜜月期”的大型养猪集团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刑场上的婚礼”,其中滋味真是有苦难言,欲哭无泪。
  
  其实,绝大多数养猪企业对猪周期和不利形势的到来是有所准备的,只是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猪市变脸这么快,这么剧烈;二是更没有想到非洲猪瘟会横空出世,可谓是晴天霹雳!第一个没想到只需要快速适应,及时调整对策就会应对过去。可是第二个困难却是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把握得准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需要假以时日去观察分析与确定。但是,至少目前看此事件将彻底改变三大体系:
  
  1 会加强检疫检验管理方式和流程,在问责制的大背景下,新规虽然会更好地控制疫病的传播(尽管仍然难以控制得住),减少和降低因疫病发生直接造成的损失。但是,这极有可能会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零售批发以及种猪、仔猪和肥猪销售环节造成巨大伤害,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 随着疫病的蔓延,会因为各省市之间的禁运政策而彻底打乱原有的供应体系,造成区域间猪价的巨大差异和产销严重脱节,同时对国家倡导的“南猪北养和养区分级管理规划”也会造成沉重打击和破坏,此方案能否继续推进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许多大集团可是在北方投下了血本,一旦计划拖延太久甚至泡汤,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如果国家政策调整或者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后果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3 养猪格局会发生重大和快速调整,泔水养猪恐怕要成为历史了,即使有幸存者也是苟且偷生了。另外,重灾区的养猪量至少阶段性大幅下降是在所难免了。在疫情发展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其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还难以下定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散养户数量会因此进一步快速减少,不规范的养殖场会被进一步约束。结构性变化既体现在布局方面,又表现在规模化程度上,还会体现在养殖管理和疫病防疫控制水平升级方面。
  
  4 从非洲猪瘟非规律性散发的特点及发生频率加快来看,彻底控制住它恐怕是非一日之功,必须做好中长期与之斗争的准备。在这种新常态下,养猪企业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其经营管理的心态和状态如何不言而喻。
  
  非洲猪瘟只是一个意外事件,它的出现打乱了饲料集团企业进军养猪产业原有的布局节奏,但是不会根本性改变发展的趋势。那么饲料集团为什么会大举进军养猪业呢?它会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弱点和问题呢?下面来谈谈笔者的看法:
  
猪好多
 
  1、饲料集团企业大举进军养猪业是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① 饲料行业发展进入整合期,竞争加剧,利润趋薄,发展空间和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已经过了朝阳期。
  
  ② 养猪业散养户大量退出,留出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各大集团急于抢滩登陆,占据优势地位。
  
  ③ 国家扶贫政策的驱动,为大企业集团进入养猪产业化运营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利好发展机会,所以政商很容易一拍即合,尽管许多企业实际上能力并不具备。
  
  ④ 温氏和牧原等先驱企业成功的示范作用,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也使得一些饲料大企业集团头脑发热“轻装上阵”,有的几近裸奔。
  
  ⑤ 饲料大企业集团之间真正的竞争和比拼开始了,一些携资本优势和地位优势的企业集团试图借助养猪项目再次创造辉煌,甚至甩开对手独领风骚;而另一些企业则是不甘人后,唯恐在战略上错失机遇,痛失好局,所以就出现了一轮养猪竞赛式的扩张。
  
  2、饲料集团军是携先进养殖模式而来。
  
  饲料集团进军养猪业,没有传承和复制过去的养殖模式,相反是抱着颠覆行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来的。可谓是:来者不善,且有备而来。从目前来看,很明显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运作模式都是按照世界先进水平来设计配套和操作的,这就使得它们与原有的养猪企业的第一集团军并驾齐驱,竞争与发展格局绝不处于劣势,起点高是它们的一大特点。
  
  3、饲料集团军是携资本优势而来。
  
  与传统的养猪大企业不同的是,这些饲料集团军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在饲料行业的黄金期积累了比较雄厚的资金,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其综合实力绝非一般养猪企业可以媲美。它们不仅具有扩张的资本,应该说更具有“耐寒”的能力,在养猪行情低迷期恰恰是它们弯道超越的最好时机。
  
  4、饲料集团军是携人才优势而来。
  
  并不像某些专家所言饲料企业没有真正懂得养猪的人才,所以会摔大跟头。就许多优秀的饲料企业的养殖成绩来说,恐怕已经让这种说法不攻自破了。过去的20年,畜牧行业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在养殖服务行业,而不仅仅是养猪业。其中不乏许多曾经的国营大场的场长和技术人员,并且饲料集团军在大力推动养猪业的时候,给人才开出的待遇条件是具有竞争力的,再加上它们与高校的关系明显好于传统养殖场,自然不愁招不到后备力量。
  
  5、饲料集团军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现代新型养殖的一大特点就是工业化和智能化,这不仅仅是建立在规模和设施先进的基础上的,更是建立在人才年轻化,管理智能化,观念超前的前提下的,这恰恰是传统养殖企业的重大瓶颈。在绝大多数养殖企业还在为劳动力短缺发愁的时候,饲料集团军已经悄然地走在了前头,在养殖场结合运用管理软件及实用新型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它们的优势不是靠管理节省出来的,而是靠投入创造出来的。
  
  6、饲料集团军具有较强的产业化运作的系统能力。
  
  绝大多数饲料企业不仅仅是从事了养猪,并且直接进入了产业化运作,在产业链上结合了自身的服务优势和在营销方面的能力,从构建品牌的高度上开始延伸经营管理范围。这样它们通过合资并购的方式,整合了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比如种猪场和屠宰加工厂,利用政府扶贫政策和社会闲散资金建造较高标准的畜舍,从而站立在了行业的潮头。
  
  以上阐述了饲料集团军进入养猪产业的六大优势,但是它们也具有几个明显的弱点需要克服和防范。
  
  第一,一定要克服好大喜功,盲目扩张的冲动。
  
  虽然饲料集团军各个表面上财大气粗,但是许多企业由于多头并进,再加上养猪业是重资产运作,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不是很高,并且存在周期性的震荡,容易因重仓投入而出现阶段性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尤其是那些主要资金来源靠银行短贷做长投的企业更需谨慎。
  
  第二,一定要注意政策变化的风险。
  
  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清晰,有时会因为重大事件的出现或者主管领导的更替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中美贸易战,非洲猪瘟,环保因素等等。
  
  第三,一定要重视重大疫病的杀伤力。
  
  现在大企业集团养猪绝大多数都是聚落式,大规模工厂化,最怕疫病引起的“火烧连营”,都知道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以弱抵强,以少胜多的故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疫病防控是规模化养殖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四,一定要重视细节管理。
  
  养猪与饲料生产不同,它的经营管理对象更加复杂,除了起决定性的人之外,具有生命力的猪的饲养管理难度同样是巨大的。对于养猪业来说,“天使在观念里,魔鬼在细节中”的说法非常准确。在这方面,饲料企业必须解决经验缺乏和心态浮躁的不足。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再好的教练代替不了司机,再好的机制代替不了科学管理。饲料集团军从事养猪业如果没有一个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统帅领军,又缺乏脚踏实地、厚积薄发的管理团队操盘,而使用的是赵括、马谡之流,失败的命运就不会远了。
  
  中国的农牧食品产业链已经经过多年沉淀,养殖业、养殖服务业、屠宰加工业及食品深加工业在各自领域内通过横向整合,完成了初级梯队竞赛,处于第一梯队的集团军现在已经进入到纵向整合的产业链发展关键时期。历史的机遇和使命,让它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升级到更加复杂而残酷的竞争。虽然可以肯定前景是光明和广阔的,但是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会有一批豪强因为决策失误退出舞台,而胜者还会继续高歌猛进,去实现它们新的帝国霸业的梦想,并且直接参与到世界级大佬的较量中。如果说现在这轮争斗的主战场是在养殖端的话,那么再过数年后,下一个风口一定是食品端,让我们为它们喝彩加油的同时也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