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是指能够预防、治疗、诊断、调节动物生理机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提高生产效能的产品,包括抗生素、疫苗、激素、退烧药、消毒药、驱虫药及各种营养辅助剂等兽药产品。在临床兽医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不了解猪群症状盲目治疗用药;不了解猪群疾病发生规律与病因,是否存在病毒感染,长期大量使用退烧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研究药品的性状与有效剂量以及毒副作用,随意加大抗生素使用量,造成药物的严重浪费,加重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某种疾病没有及时使用首选药物,使机体不能快速康复,拖延病情;疾病诊断清楚,选药准确,但不能按疗程用药,导致疾病反复发生;不了解药物在动物机体的休药期,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等等。以下介绍几种猪群常见滥用兽药的现象:
滥用抗生素药物
1、疾病判断不正确
近年来,猪病复杂,疾病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使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未经解剖,实验室检测及猪群的发病趋势评估,不能正确判断主要疾病,盲目将表象的症状作为诊断疾病的核心信息,根据主观判断选择使用抗生素,出现抗生素使用无效,而且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猪群,药物的巨大损失。例如: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容易混淆,如果判断不准确,就会造成诊断不清不明,导致用药不精准,增加了滥用抗生素的几率。
2、药物选择错误
在治疗猪病时,尽量选择长效、有效,毒性低的药品,以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一般猪场内选择药物的方式:一种是仅参考兽药厂家给出的疾病治疗范围,而未选择疾病的首选药物使用;另一种是盲目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盲目使用新兽药和广谱兽药,造成药物的严重浪费,加重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例如:猪场出现中大猪支原体肺炎感染,技术人员选择头孢进行治疗,始终无法治愈,病情加重。其主要原因是,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的抗菌原理是阻止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壁使细菌凋亡。而支原体病原结构特点是无细胞壁,感染后在细胞内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头孢类药物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使猪群机体内毒性增强,导致肝脏损伤,这叫“不对症治疗”,属于滥用抗生素。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3、剂量使用不当
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兽药数不胜数,但因兽药的含量、工艺、配方不同其使用方法相近不一,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区。一方面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都会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影响。药物选择正确但剂量使用不足,同样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例如,临床上使用替米考星对猪群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治疗,该病具有毒力强、传播快、发病率高、易反复等特点。替米考星临床使用必须按照最大剂量,至少以10天以上的疗程添加,才能达到药物的最佳时期,低于最小使用剂量或短时间使用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造成药物浪费,甚至产生细菌耐药。
另一方面药物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不研究药品的性状与有效剂量以及毒副作用,随意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导致机体中毒。抗生素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杀灭体内病原,但同时也会在体内对其它器官造成损伤。例如,磺胺类药品超一倍剂量连续使用7-10天,就会形成慢性中毒,损伤泌尿系统出现结晶尿或血尿,消化系统紊乱多发性肠炎,幼年动物免疫系统抑制等现象。
4、不科学的药物配伍,随意组合
药物组合优势:药物的配伍使用,是猪场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法,科学的药物配伍组合具有协同或累加作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组合,俗称“双抗”,对G+菌和G-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阿莫西林与恩诺沙星这两抗生素联合应用药效会增加10倍以上。科学的药物组合是1+1>2的效果,但药物配伍组合不可随便使用,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降低某种主要抗生素的毒性。如磺胺配合碳酸氢钠(NaHCO3)使用,可以碱化尿液明显降低磺胺的毒性,避免或减少机体出现结晶尿或血尿的发生。二是扩大药物抗菌谱,增加疗效。如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按1:4的比例配伍,使抗菌谱更广,杀菌效果更强,对耐药菌更有效。三是对某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猪群混合感染的疾病时,临床采用两种有效的抗生素配合使用,效果就非常好。如猪群同时感染支原体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经典的药物组合是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另外,在兽药临床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药物配伍,如“利高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主要对G+菌和G-菌及支原体均有强力高效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抗菌谱和活性比单方制剂显著扩大和增强。
药物组合劣势:药物配伍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不遵循药物机理,随意的药物组合会出现成本增加、降低药效、形成耐药、产生毒性、免疫抑制、引起死亡等危害。例如:青霉素类与磺胺类合用,会析出沉淀降解;氨基苷类同类药物联合应用毒性增强;氯霉素与林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配伍具有拮抗作用;磺胺药物与氯化钙、氯化铵合用会增加泌尿系统的毒性等等。
5、投药方式不合理
猪场常见的用药方式主要包括:饮水加药、饲料预混,肌注、皮下注射,体表涂抹等方式。饮水或拌料加药,因较为方便,适合用于猪群群防群治。给药的方式不同,同样的药品药效也不一样。例如:当猪群发生猪丹毒时,日平均采食量下降50%以上,还有部分猪只食欲废绝,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果采用饲料加药的方式,效果肯定不好,原因是采食量下降严重,如果加大抗生素添加剂量,那么,有部分采食量下降高于50%的猪只因摄入过量的抗生素而引起中毒,不但延误了病情而且造成药物浪费甚至还会形成耐药。猪群因发烧采食量下降但饮水量会急剧增加,此时采取饮水加药的方式紧急添加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然后再辅以点对点个体肌注治疗,其效果会非常明显。
6、药物预混操作不规范
猪场在使用兽药预混剂在饲料中添加时,药物没有与载体进行稀释预混,而是直接加入饲料机器中进行搅拌。兽药大多数是生物或化学物质,有较强的理化活性,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其活性。在饲料机中混合药物时,高速搅拌的搅龙会产生大量静电,易造成微量成分搅拌不匀、分级、吸附或成团,结果造成猪群采食摄入不均,要么药效不够,要么摄入过多引起中毒现象。
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机体遇到病原微生物入侵时的一种应答反应,是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一种机体反应。退烧药主要以西药为主,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等,这些退烧药主要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扩张、排汗增加、呼吸加快从而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
退烧药的副作用很大:(1)长期使用可产生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和白细胞减少症;(2)用量过大会因出汗过多而虚脱;(3)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有增加出血的倾向;(4)产生免疫抑制。因此在临床上必须慎重使用退烧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把发热作一个分类,即微热(升高1℃)、中热(升高2℃)和高热(升高3℃)。当猪只发生微热时,可以不使用退烧药;当体温上升到中热时,可以适当考虑小剂量使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当体温上升到高热时,可以马上使用退烧药并配合对症的抗生素,保护机体免疫系统及各个组织器官不被损伤。
另外,使用退烧药的剂量也要严格控制。如复方氨基比林,使用时剂量控制在哺乳仔猪1ml、保育猪(15-30kg)2ml,中猪(30-50kg)3-5ml、肥猪(50-100kg)5-8ml,100kg以上10ml。
滥用激素及镇静类药物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合理使用激素是提高生产、治疗和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免疫抑制、生长受阻、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1、瘦肉精
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是少量应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人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及内脏后,会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例如2009年2月20日广州瘦肉精事件至70人中毒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某国内知名屠宰食品加工企业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市值蒸发103亿元。
2、生殖激素
生殖激素治疗种猪繁殖障碍,控制分娩,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猪场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促性腺激素类如PG600、PMSG等;催产素类如缩宫素;前列腺素F2α类如氯前列烯醇、律胎素等。长期过量或不正确使用会造成繁殖系统紊乱,对激素刺激形成依赖,对猪群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3、蛋白同化激素
碘化酪蛋白、苯丙酸诺龙及苯丙酸诺龙注射液。此类药物与性激素的副作用相差无几,长期食用含蛋白同化激素的猪肉还会使青少年骨骼停止发育、肝功能受损等等的不良反应。
4、精神药品
氯丙嗪、巴比妥等。其作用主要是镇静、降温、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某些猪场人员为了减少猪群的活动,降低能耗,增加睡眠时间,让猪只生长加快,导致部分不法企业在饲料中添加此类兽药,其结果对人体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抑郁、易怒暴躁、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问题。
滥用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更少,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维生素缺乏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抗病力下降等情况出现。随着养猪业快速发展,养殖水平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猪群对饲料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饲料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配合饲料的质量和营养需求日趋成熟、规范、均衡,特别是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吸收率是衡量一个饲料品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猪场猪群缺乏维生素的现象是极其少见的。但在猪场现场管理中,大剂量长期添加维生素的现象频繁出现。他们并不是认为猪群缺乏维生素才添加,而是认为维生素添加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意识造成的,殊不知维生素过多、过剩也会给猪群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除了额外增加生产成本外,同时也会造成猪只很大的危害(如下图)。
因此,猪场一定要慎重、科学合理地使用维生素类产品。一般猪群在转群、合群、免疫、天气突变、高温、疾病、应激等情况下可适度考虑使用。
不遵守兽药休药期
一些养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动物投药期间就出售到屠宰场,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休药期”是指药物进入动物机体之内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代谢完毕,将药物大部分或者完全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结束用药到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完毕,允许产品上市的这一段时间称为休药期。兽药残留部位主要集中在动物的血液、肌肉、内脏中,较容易引起残留超标的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药物,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最大的危害是:(1)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2)耐药性,耐药菌株传递给人,导致无药可用;(3)引起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磺胺类等;(4)激素,产生发育毒性致儿童性早熟,潜在致癌性;(5)污染生态环境,进入环境造成动物植物蓄积,污染环境、水源,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常见兽药休药期时间
法律法规
2018年政府更加全面地规范了兽药的监管制度,并加大力度处罚违反兽药操作者的打击力度。猪只销售时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或者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责令其对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动物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将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总结
兽药使用是保障猪场生产稳定,提高繁殖性能、促进生长,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无抗养殖想法是好的,但是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行为。中国的综合养殖水平还不高,设备设施还有待完善、农场主的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猪场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在目前猪病复杂的今天,降低、减少、合理使用抗生素才是有科学道理的。
严格控制抗生素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是大势所趋,充分了解兽药的性质,严格控制兽药休药期,禁止假冒伪劣兽药,坚决杜绝使用瘦肉精,保障动物的食品安全是企业长治久安,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