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走跌,着实太突然了。
虽然说大家也都明白,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但跌也总得有个说法,这么突然地说跌就跌,实在是有如听哑巴唱戏——莫名其妙。
其实最令市场纳闷的是,在玉米卖压最大、风险最大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如今卖压小了,风险过去了,怎么反而挺不住了呢?
有人说是因为增储停了,但其实增储并没有停,第三四轮的增储还在继续,而且政策端也是不断地传出利好的信号。
但这玉米就仿佛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啥都听不进去,就自顾自地下跌。
也有人说是因为心态变了。
随着玉米售粮进度的推进,市场余粮逐渐减少,粮源开始转移到贸易主体的手中。
而这个时候,贸易主体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一是东北玉米与华北持续倒挂,使得东北玉米外运不畅,收是收了,但运送不畅,这就使收购的脚步慢了下来。
更有一些主体开始跑去华北市场找机会去了,东北的进度自然又慢了下来。
二是随着粮源发生转移后,市场也担心政策会撤梯子。
就像之前说的猴上树的故事一样,谁也不愿当那个大冤猴,所以收粮的节奏也就慢了下来。
不过,一般来说,情绪单独“作案”的几率不大,往往要有现实来配合,什么现实呢?
近日的一则数据引起了注意。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测算,今年前2个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约为4437万吨,同比下降了3.6%。
而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41.1%,同比也下降了1.5%。
这两个数据看起来云淡风轻,但实则重如千斤。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深加工再怎么表演,也是玉米的配角,主角依然是饲料。但如今这个需求大头却出现了双双缩量,这意味着玉米的支撑动力明显减少。
那么,为啥饲料会双双缩量呢?
一是需求不旺,刚需甚至还在打折扣。
虽然说按照农业农村部新调整的产能来说,当前生猪产能依然处于过剩状态,而市场对于今年猪价的拐点预期也很高,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折腾,养殖端也没那么盲目了,毕竟当前猪市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虽有一定刚需,但总体是比较谨慎的。
而传导到饲料企业,由于玉米价格波动频繁,饲料企业也搞不清玉米这是到底要干嘛,而需求又不旺,所以基本都保持低库存观望,因此产量在常态情况下也有一定打折,有一定缩量。
二是饲料企业可选的替代品较多。
饲料企业也不是非玉米不可,替代品也比较多,比如进口玉米、进口大麦、高粱,以及糙米等等,尤其是大麦,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
所以这就也使得玉米用量缩量。
需求在走弱,而玉米供应端却呈现“3增”的局面,即产量增、进口增、替代增。
所以,玉米就呈现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自然也就撑不住了。
那么,玉米的这种下跌会跌多久呢?
这个其实很难讲,因为随着粮源转移以后,市场受情绪的影响将变小,而玉米的波动将主要取决于两件事:
一是玉米的饲料用量是否会增长,包括需求的增长以及替代品使用渐近尾声后,对玉米需求的回归。
二是替代品的波动情况,包括价格、到港量等。
但短期来看,似乎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因此玉米可能会这样弱势震荡一段时间了,甚至在4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里,玉米可能都处于这种弱势震荡的状态。
所以市场真的很难讲,有时候需要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决断,而有时候需要的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