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年味档期”的开启能够带来生猪消费的提振。然而,今年生猪价格却持续低迷。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南方地区大体重猪出栏占比依旧较高,但是平均出栏体重开始下降,说明前期的压栏正逐步转变为出栏,大猪库存仍待消化。中长期看,产能去化有所加速,对生猪远月合约价格有一定支撑,不过对于价格高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后期产能变化情况。
产能向头部集中 去化难度加大
2019年以来,伴随非洲猪瘟对国内生猪产能的影响加深,生猪价格进入暴利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本的快速扩张、产能的迅速恢复。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19年6月,全国母猪存栏1000头以下主体仍占比80%,但到2023年12月底,母猪1000头以下养殖主体占比已下滑至43%,中小型养殖企业及散户群体大幅缩水。在过去的5年中,集团企业大幅扩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万头能繁母猪企业共124家,掌握能繁母猪1202万头,占全国产能近三成,其中头部25家母猪超10万头企业,坐拥母猪959万头,而存栏在100万头以上的牧原、温氏两家企业,分别占有母猪310万、157万头,而在2019年年中,公开数据显示,彼时牧原能繁存栏仅70万头,4年的时间能繁存栏量增速迅猛。
图为能繁母猪存栏量(单位:万头)
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生猪周期也在逐步弱化。头部企业调节产能节奏更快,资金抗风险能力更强。且头部企业相对散户灵活性有限,退出成本高昂,市场整体产能变化趋于稳定,增减空间受限,猪周期规律被明显改变,对应猪肉价格也由高波动逐渐向低波动去演变。
生猪产能去化的根本在于利润,长期的亏损必然导致产能持续下滑。尽管头部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产能去化的幅度,但方向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022年年底以来,行业持续亏损导致大场下调出栏目标,中小场及散户不断退出市场。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58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4%,同比下滑5.24%。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能繁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在稳步提升,行业进入低利润格局,倒逼养殖端持续下调成本,落实到母猪群体便是持续提升母猪各项性能指标。相关机构跟踪的样本显示,2023年全年平均分娩母猪窝数同比提高7.01%;平均窝均健仔数为11.02,同比提高3.99%;平均产房存活率为90%,同比提高2.01%;平均配种分娩率为75%,同比提高4.91%。母猪性能提升十分显著,致使能繁存栏下滑的同时,出栏量影响相对有限。
从同比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较2022年上半年增幅较大,平均月度增幅为1.83%,意味着从理论值推断,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出栏同比增量应高于1.83%(因母猪性能也在提升),即2024年上半年,市场面临着近年来最大的出栏量,压力甚至高于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虽然实际出栏和理论测算有一定出入,但整体高供应仍是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主旋律。
2023年下半年能繁存栏开始同比转负,对应出栏节点,意味着2024年年中之后,出栏量会由高位开始下滑,价格存在环比上涨驱动,利好下半年现货价格回暖,也支撑了盘面远月升水的预期。
图为当月健仔头数(单位:头)
非洲猪瘟影响贯穿2018年至今的生猪养殖市场,2023年由于生猪持续亏损、养殖密度提高,企业及个人在疫情防控上的投入降低,难度加大,再加上毒株变异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导致2023年四季度我国中部及北部部分省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能繁母猪去化加速,另一方面母猪性能也有较大影响。相关机构跟踪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2月配种分娩率及断奶存活率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致使当月健仔头数环比分别下滑2.97%和1.59%,对应2024年4—6月份出栏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依照农业部的能繁母猪存栏以及机构的性能指标推算,预计2024年上半年供应仍将维持高位,供应压力较大,年中之后出栏量将进入下行通道,且同比下滑,理论上价格将好于2023年下半年。但目前从能繁去化的幅度来看,全年出栏预计仍在高位,不考虑情绪影响下,价格上方空间相对有限。
图为生猪存栏量(单位:万头)
从短期节奏来看,受各方面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压力或有边际改善迹象。低体重格局下,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有持续前置迹象,前期是因为价格低迷,市场主动去库,后期是因为年底疫情超预期,市场被动提前出栏。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生猪存栏量与2021年、2022年同期较为接近,均在高位,但出栏节奏上有一定差异。2021年和2022年四季度均为全行业压栏节奏,导致四季度理论供应未得到充分消化,到来年一季度才基本完成出清,因此,过往两年一季度出栏量明显高于上年四季度。而2023年四季度,受疫情影响,出栏量较前两年预计同比偏高,在存栏量趋同的前提下,对应2024年一季度,供应压力有边际减少的基础。(作者单位:广发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