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还在跌,虽然说根据之前的分析,玉米的下跌也并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但是对于玉米的下跌,还是要认真对待。
玉米的下跌,一方面是玉米阶段性的一个震荡调整。
俗话说,没有永远下跌的行情,也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跌久必涨,涨久必跌。算算时间,玉米持续上涨也确实有一段时间了,并且是越涨越高,尤其是山东地区,冲破了1.5元/斤的大关以后仍然是涨势不断。
市场恐高心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小麦的价摆在那儿,而且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不断显现,有小麦为底,玉米也不可能一飞冲天。
所以,回落也就成了必然现象。
而另一方面,玉米的回落不仅仅是震荡调整,更是趋势性的回落。
回顾上半年玉米及整体粮食市场的行情会清晰地看到一个发展脉络,即年初时玉米虽有集中上量的威胁,但是仍然比较坚挺,还在延续着前几年的牛市气氛。直到小麦连续大跌以后,玉米价格也被拽下神坛,这也是今年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了。
而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粮食市场的整体大趋势来看,都主打的是一个回调的趋势。因此,玉米及小麦的回落是符合这一趋势走势的。
而到了五六月份时,由于受烂场雨的影响,小麦出现了分化,麦价上涨,也提振了玉米的行情。同时叠加玉米价格大幅波动后,各需求主体均维持刚需库存,没有大量建库,又赶上到了青黄不接,余粮不足,于是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应偏紧,支撑了玉米的上涨。
但是玉米的供需层面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玉米的需求缺口正在缩小。
一方面是国内小麦及芽麦流入饲用的数量大幅增长,以及定向稻谷的蓄势待发,都挤占了玉米的需求市场;而另一方面,进口玉米价格走跌,进口利润优势显现,也冲击着国内市场行情。
因此,玉米的下跌也是大趋势的回归。
那么,为什么说玉米的下跌仅仅是个前奏呢?因为它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玉米的“顶”已十分明确。
记得之前玉米及小麦双双大跌时,我们曾说过,玉米小麦将重新寻找价格平衡,而这次玉米的下跌可以看作是一个明确的玉米触顶信号。
一方面是需求缩量,并不支撑玉米再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中储粮大幅增加投放力度,给玉米降温的意图也十分明确。
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调控上,对玉米均是一个压制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顶看作是玉米的一个顶部区间。
第二,接下来玉米将进入炒作动荡时期,预示了两个重要变化:
一个是玉米利好开始下降,利空开始不断增多。
国内主面主要的利空就是稻谷的拍卖,虽然稻谷拍卖没有在7月13日开启,但并不意味着取消,而是风险后移。
而近期不少饲料企业反映芽麦在参兑时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严格限制芽麦的参兑比例,而当前玉米、小麦及芽麦,性价比最高的依然是小麦,因此7月份小麦流入饲用的量大概率会增多。而这也意味着对玉米进一步挤压。
而国际方面一是受美国农业部报告影响,美玉米种植面积被大幅上调后,引发美玉米不断走弱,拉低国际行情;二是我国今年明显减少了对美玉米的进口数量,而这并不是进口量要减少,而很大原因是转而选择更为物美价廉的巴西玉米。
而近日,有机构再将上调了2022/23年度巴西玉米的产量,从6月份的1.287亿吨上调到了1.317亿吨,原因是一些主产州的种植面积和单产均有增加。而这也将使得巴西本年度的玉米出口量将会创纪录地超过5000万吨,而其中中国作为重要买家,进口量不会少。
二是随着厄尔尼诺的威胁不断增加,北半球已进入了天气炒作的高峰时期,而玉米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必然会成为重点对象。这意味着,今年的玉米必然要经历一番剧烈博弈。
不过也要看到,虽然玉米有天气的加持,仍有翻盘的机会,但总体仍在政策的把控中,所以玉米的天花板是明显可见的。
这也告诉持粮主体们,要理性购销,3年的玉米牛市行情已经落幕,切莫再赌市场的大机遇,而是更多的抓住每一次波动的小机会,或许这是今年玉米市场的一个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