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又降了。
6月30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四川省生猪及饲料价格监测周报显示,本周四川省生猪价格继续下降。据监测,生猪均价14.32元每公斤,达到今年以来最低价。
低迷的不止四川,全国来看,当天生猪均价为13.74元每公斤,每斤跌破7元大关,已经连跌8个月。
“猪价一直在跌,产能却没怎么降。”6月29日,在遂宁召开的2023年生猪产业期现结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带来一组数据:今年1~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4200万~4400万头之间,产能降幅仅为3%。
面对持续下跌的行情,产能为何高居不下?生猪企业如何应对这波行情?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现象:
亏损之下,猪企产能依然“稳起”
“前几个月的行情低迷,是为去年的超涨付出代价。”王祖力说,天气逐渐炎热,生猪进入消费淡季,导致价格持续走低。
这给生猪企业造成了不小的亏损。
猪粮比,是猪价和成本粮价的变化,通俗地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而四川省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猪粮比最高只有5.66:1,最低为4.46:1。
生猪企业的公开数据印证了亏损。今年一季度,19家龙头猪企亏损金额接近百亿元。其中,牧原股份亏损11.98亿元,新希望亏损16.86亿元,温氏股份则亏损27.49亿元。
“企业的亏损程度不尽相同,高亏损的企业甚至会达到上千元一头。”在场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然而,亏损之下,生猪企业的产能并未明显去化,有的甚至还在增产。
以牧原股份为例,2023年5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高达298万头,创下历史新高,比2022年底增加超16万头。同时,温氏股份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145万头,较去年底新增5万头。新希望公布的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85万头,存栏量变化不大,但后备母猪存栏依然充足。
析因:
行业韧性增强,看好消费拉动
持续下跌的猪价,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那么产能为何去不动?
“没那么快!从供需角度看,现有生产水平只是略高于正常保有量。”华西创一成都投资有限公司交易业务部负责人龙海霞介绍,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养殖规模的核心指标,减产也要从减母猪开始。根据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推算,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约4100万头。数据显示,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58万头,仅高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3.9%,处于生猪产能调控合理区域。
生猪产业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因为载重大,所以惯性也大,想快速启动或马上刹车,根本做不到,即便现在开始调控,见效也需要等到10个月以后。
另外一方面,是生猪企业的“韧性”增强了。王祖力认为,近年来,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在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提高,这些企业更能经受市场的考验,它们有着较强的融资能力。“从去年以来,不少生猪企业通过发定增、申请银行授信、国资支持等方式‘找钱’,熬过行业低迷期。”
“近几年不论大企业还是养殖户,其资金实力相比过往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普遍在周期底部扛周期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新希望近日也在其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各方面的资产优化工作,稳步降低负债率,确保安全度过猪周期底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价格走势,不愿意减产。”上海钢联农产品顾问马明超表示,他支持企业的预判。“从以往经验来看,下半年会从消费淡季转换为消费旺季,以此拉动价格上涨。”
“今年的消费行情很关键,消费增长空间让我们期待。”一家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