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月即将过完,2月末猪市迎来了阶段性的利好,猪价出现了持续回升。但是根据之前的分析,本轮猪价上涨并非是供需主导,而更多是情绪主导。
一方面,猪价年后不断探底,养殖户持续亏损后,抵触情绪较大;另一方面,猪价不断触底后,屠企也有逢低入库的操作。再加上本年度第一批中央收储的启动,使得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压栏以及二次育肥均有所走高,进而使得猪市供给收紧,猪价抬头。
但这终究是受情绪影响所致,真正的供需并没有发生变化,供强需弱的大背景依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猪价上涨能持续多久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2月24日,本年度第一批中央收储启动,预收2万吨,实际成交7100吨,成交率约35.5%。
一方面,收储对猪肉要求较高,满足要求的企业或准备不足;但是另一方面,成交率不高也间接反映出市场心态,即动力不强。
于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情绪日渐平缓,猪价也就撑不住了。
但还不仅仅如此,从后续来看,生猪市场面临两大压力:
一是供给压力仍然很大。
去年5月起,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开始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较正常保有量高出约7%。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意味着从今年3月份开始,生猪出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而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到69995万头,同比增长4.3%,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量推算,2023年生猪出栏量不仅不会减少,还有望增加达到7亿头以上。
此外,规模猪企今年的既定出栏目标仍在增长。
这些情况都表明,后续猪市供给是十分充足的,市场并不缺猪。
二是消费压力也不小。
在供给压力上升的情况下,猪价的涨跌就更取决于消费的情况。而从当前来看,自年后开始,猪肉消费一直较弱。
一方面是年后本来就是传统的消费淡季,年前采购的大量肉品没有消耗完,年后采购意愿降低。
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收入下滑,消费恢复弱于预期。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防控政策已经调整,但市场对于后续消费回暖空间普遍存疑。
猪价走低后,市场猪肉价格也一直不高,但即便如此,市场消费并没有出现报复性增长,甚至在春节前消费本该最旺的时候也仅仅是涨了几天便熄火了,这使得市场担忧,这种消费情绪会不会一直延续并贯穿全年。
另一方面,前两年猪肉价格动辄飙升至三十四元一斤,使消费者望而生畏,不少消费者转而选择牛羊及禽类替代。经过两年多的改变,部分消费者习惯已形成,这对于猪肉消费的影响将是持久的。
再加上随着老龄化人口不断上升,老年人饮食习惯更偏向于清淡饮食,对猪肉消费偏弱,这也限制了整体猪肉消费的趋势。
而且确实有数据表明,2000年时,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城乡分别为65.3%和77.8%,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分别降至52.1%和53.8%,并且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这无形中也使得猪肉消费压力增大,进一步验证了生猪市场供强需弱的状态。
那么,猪价还能上涨吗?
在新农观看来,当前支持猪价上涨的因素并不坚挺,尤其当情绪回落时,价格可能会再次陷入震荡中。
而下半年来看,随着利好增加,猪价有望止损,但受庞大的供给压力影响,上涨空间有限,利润也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