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旺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猪价连续攀升,能否彻底突围? 养猪企业将如何应对?

河北畜牧网 2023-02-23

阅读()

经历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持续下跌后,2023年1-2月中上旬国内生猪价格依然持续低位徘徊,一度跌破14元/公斤。然而,在近期猪价出现了连涨的态势,不少地区回到了16元/公斤区间。

经历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持续下跌后,2023年1-2月中上旬国内生猪价格依然持续低位徘徊,一度跌破14元/公斤。然而,在近期猪价出现了连涨的态势,不少地区回到了16元/公斤区间。不过,当前大部分生猪养殖端利润仍处于亏损区间,只是亏损幅度较之前略有缩小。那么,当前猪价连续攀升,是不是意味着行情将彻底突围呢?未来,在复杂的形势下,养猪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

 

生猪

 

近期或将呈现稳中震荡的态势

 

近日,猪价行情趋好,多个省份猪价突破8元大关。究其原因,一是猪价磨底时间过长,养殖户挺价情绪强烈,顺势缩减了出栏量,屠企不得不提价收猪,二是猪价有上涨的苗头后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二次育肥陆续启动,这对猪价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在近日官方发布收储信息后,业内看涨预期高涨。综合来看,本次猪价走高主要还是受到市场情绪带动,并不是彻底的反弹。

 

从市场的反馈信息分析,预计短时间段的供需博弈仍将延续,受消费端掣肘猪价出现持续上涨的难度较大,但受市场情绪向好提振屠企压价支撑也偏弱,猪价难以出现明显回落,整体将持续稳中震荡态势为主。其实经历了2022年四季度的持续下跌后,2023年1-2月中上旬国内生猪价格低位徘徊,与2019年、2022年同期相差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近几年,猪周期整体的趋势较以往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规模化水平的提升,2022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出栏比重预计可能在65%左右。此外,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猪肉在肉类生产结构中稳中略降,猪肉在肉类供给结构中降至60%以内,生猪产能处于较高水平,市场情绪成为短期影响存栏结构的重要因素。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

 

2023年有望小幅盈利

 

进入202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多次就生猪价格波动发声,2月6日,国家发改委提醒,1月30日至2月3日当周,中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6∶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在2月17日发改委宣布,开展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的同时,还强调,国家高度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将继续加强生猪产能和价格调控,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绝大多数年份在猪肉收储时点基本对应猪价底部或比较临近猪价底部区间,同时,这本身意味着猪价相对粮价已位于历史偏低水平或养殖行业处于亏损态势,低价下养殖端容易抵触低价从而放缓出栏节奏,主动压栏,导致猪价向正常回升。朱增勇指出,“猪价预测短期看中大猪的存栏,中期看仔猪的供给量,远期看母猪的存栏。从中期来看,受二季度需求回暖和供给压力趋缓带动,所以预计今年二季度某个时间点猪价或出现明显反弹。”综合来看,2023年猪肉产量将略高于2022年,供给量预计小幅高于2022年,不过如果消费回升,下半年整体的行情还是处于较好的水平。朱增勇表示,“从全年来讲,2023年猪价将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有望继续小幅盈利,关键在于通过改善指标降成本,以稳定收益。”

 

变革下企业如何去养猪?

 

动荡的市场行情下,驱使着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加速着产业变革。面对产业的调整,养猪企业需要谋变求新,迎难而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到,“国家将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能繁母猪调控产能背后的深意,主要希望引导行业提升高效产能,降低低效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养猪

 

养猪业在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其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规模化养殖将继续加强,散户加快退出。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将会引领整个生猪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未来,行业将变得更加“卷”,养猪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河北生猪健康养殖联盟主席闫恒普表示,最近几年对于养猪业来说无疑是动荡的,大量资本进入到养猪业,重金扩张成为众多猪企的发展主线,“奢侈型养猪”大张旗鼓,产业的基础设施设备越来越“高大上”,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养殖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在非瘟等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生猪养殖迎来行业洗牌。首先,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将加重中小养殖业者被大集团资本以及行情挤压;其次,行业内养猪集团竞争力差异加大,生产成本差异明显,各企业发展会出现更多分化;第三,现代猪场以技术和管理为目标导向,人才的运用和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不管技术和理念有多先进,如果没有好的贯彻和执行,都成了空谈。

 

 闫恒普

河北生猪健康养殖联盟主席

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委会主任委员  闫恒普

 

闫恒普认为,在产能充足和行业充分竞争市场特点的前提下,行业开始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变,进入到了规模化专业化时代,规模较大的猪场将成为生猪养殖业的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投入越大,设施设备越先进,生产效益就越高。对于规模猪场的发展,他给出建议:

 

 1、企业首先要摆正心态,养猪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能投机取巧,不要单纯的作为暴富机会。如果行业内多是些总想着牟取暴利,遇到行业低谷就撤离的企业,行业发展将受限,最终全行业将成为受害者。

 

 2、管理者要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管是哪个行业,总会有好坏之分,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管理者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要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并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

 

 3、要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遇到市场变化要在生产上做灵活调整。如利用后备母猪的补充和批次化生产,在周期低谷时不去一味的去产能,可低成本储备一定的产能,待行情好转时,能够快速的释放产能,争取利益最大化,总之要灵活应对,要以降低经营风险为目的,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图片

 

4、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猪场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员的管理,养猪需要按照生产规律,按照生物特性去满足猪只的生长需要,这就需要生产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养殖经验。所以企业要做好定期人员培训,培养员工责任心,要尽可能的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

 

闫恒普总结道,不管规模大小,都建议猪场要做到“防好非瘟,适度规模,留足后备,精细管理,合理营养、舒适环境、适时出栏“。他强调,困难是暂时的,虽然当前养猪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国人对猪肉食品的基本需求没有变,生猪的稳产保供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所以养猪业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养猪企业要对产业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