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2日生猪价格跌至14.52元/公斤的阶段性低谷至今,猪价一路飙升,尤其是最近几天更是涨势迅猛,目前全国生猪均价已经涨至15.49元/公斤。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养殖户普遍都在寻找猪价上涨的原因。
业内普遍认为,这波猪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猪肉消费需求增多,确实随着疫情的稳定,各地的旅游业和餐饮业都得到了有效恢复,猪肉消费需求也有序增长。而且春节前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猪肉价格偏高的影响居民家中囤积的冻肉和腊肉数量并不多,再加上前期生猪价格的持续下降,猪肉价格也降至12元左右,有地区的便宜猪肉甚至在10元左右。以上种种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猪肉消费需求的增多。
但我认为猪肉消费需求增多并不是猪价大涨的主要原因,猪价上涨是有三个原因占据主导:
其一、养殖户“卖跌不卖涨”
目前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对应的去年8、9月份出生仔猪。当时的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4%左右,也就是说母猪存栏处于过剩的状态,加上气温适宜,仔猪成活率高,目前的生猪供应量理论上处于高位。
这还不算完,由于年前生猪行情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不仅没有透支年后的生猪产能,反而有部分养殖户选择“留猪过年”,这不仅增加了年后生猪出栏数量,也增加了生猪出栏体重,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上的猪肉供应。
那为什么我却说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呢?原因就是养殖端“卖跌不卖涨”的心态在作怪,随着猪价的上涨,猪价距离8.3元左右的成本价格越来越近,养殖户本着不卖就不亏的想法,出栏积极性反而明显下降。
其二、养殖端重新燃起“二次育肥热潮”
据猪贩子介绍,山东、河南、江苏等区域,养殖户二次育肥热情较高,不少养殖户看好疫情稳定后的猪肉消费需求,恰逢当前猪价处于偏低水平,养殖端处于亏损状态,后续生猪价格上涨空间较大,养殖端开启二次育肥。
其三、储备肉收储的刺激
近日发改委开启了2023年的第一波冻猪肉收储工作,虽然收储量仅仅只有2万吨,对改变当前生猪供过于求的状态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上级并不会允许猪价过度下跌。这一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户对后续猪价的信心,以及压栏挺价的信心。
但这波猪价的上涨并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说是坏事。道理很简单,首先虽然当前的猪肉消费正在恢复,但毕竟当前处于传统猪肉消费淡季,猪肉消费还是处于春节后效应的影响之下,短时间难有大幅度的突破。
其次,现在养殖户压栏惜售,或者大批零二次育肥,虽然有助于短时间的猪价上涨,但是原本应该出栏的猪被压缩到后续处理,不仅增加了后续的生猪供应数量,也增加了生猪出栏体重。供应层面很有可能会出现2022年10月的情况,导致生猪价格的惨跌。
原本业内认为到了4、5月份,随着猪肉消费需求的恢复,生猪价格的上涨有希望提前,但受近期养殖户压栏的影响,猪价大幅上涨的时间恐怕不会那么理想。这里也建议养殖户合理看待这次猪价的上涨,合理安排生猪出栏,不要过度压栏,以免出现猪价惨跌的情况。
这不2月21日生猪价格就开始下降了,除了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依然在上涨之外,海南、北京、天津、陕西、四川、云南和江西保持稳定,华东、华北、东北价格地区的猪价已经开始下跌。经过调整之后,华东区猪价下降至7、7-8.1元,华中区猪价调整为7.5-7.9元,华南区猪价上涨到了7.2-8.1元,华北地区猪价下降至7.6-8.2元,东北区猪价降至7.7-8.1元,西南地区猪价稳定在7.4-7.9元。
猪价连续上涨后开始下跌,也是在给养殖户敲响警钟,面对近期的上涨,屠宰企业已经有所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