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旺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豆粕价格上涨困扰养殖业,“减量替代”国家出手,猪鸡少吃“豆粕”到底行不行?

中国养殖业联盟 2022-09-23

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团等饲料、养殖企业做了交流发言。

豆粕价格上涨困扰养殖业,“减量替代”国家出手

 

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团等饲料、养殖企业做了交流发言。

 

豆粕

 

据业内专家介绍,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7%,替代后豆粕占比可降到11%。替代难点在于杂粕供给量不大,相较豆粕标准化程度差,饲料转化需做大量基础研究。而“减量替代”背后,是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较高,2021年以来包括大豆在内的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给饲料行业和下游养殖业带来经营压力。

 

豆粕价格持续走高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以下简称“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豆粕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就提出“关于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的建议”,2022年再次提出“关于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认为,生猪行业在养殖成本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玉米、豆粕是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因此建议通过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6年开始,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近年来,随着工业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豆粕饲用量逐年提高。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我国猪饲料产品平均蛋白水平为15.7%,豆粕在饲料中占比约为17.7%,202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豆粕约7000万吨。

 

海大集团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坦言,公司豆粕绝大部分采购自国内,但产出豆粕的榨油厂使用的大豆大部分来自海外。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进出口受限,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平均价格达到2930元/吨,较上年均价上涨26.3%,创历史新高;豆粕平均价格达到3790元/吨,同比上涨14.2%。2022年一季度,南美异常气候和国际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暴涨,5月份玉米价格较1月份上涨30%,豆粕在春节后2个月内涨幅约为40%。

 

有行业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全国豆粕均价上冲至5030元/吨,较上一日上涨60元/吨,较9月初上涨515元/吨。

 

原材料的快速上涨、养殖和饲料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消费疲软及养殖亏损,对饲料行业形成上、中、下游“三头挤”局面,饲料企业2022年上半年盈利水平都不同程度地降低。海大集团在半年报中透露,上半年全国配合饲料产品加权平均价虽同比上涨6.9%,但远低于主要原材料玉米、小麦、豆粕等涨幅。饲料行业成本加成,向下游养殖行业价格传导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到挑战,“行业竞争非常剧烈”。

 

豆粕

 

替代难点在于科学配比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等要求。

 

为此,农业农村部建立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系统,于2021年4月上线;另一方面,组织成立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制定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引导行业应用低蛋白日粮和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随着低蛋白日粮和精准配方技术的推广应用,饲料工业对合成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采用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开发、生产、应用”列入鼓励类项目。

 

据此次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测预警团队饲料首席分析师陶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没有替代的正常情况下,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7%,替代后豆粕占比可降到11%。替代原料主要包括菜粕、棉籽粕、葵花籽粕、玉米蛋白粉等。豆粕中所含氨基酸种类较为全面,其他杂粕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全,因此使用时需要额外添加氨基酸类添加剂。此外,杂粕中还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现在的替代难点在于,杂粕供给量不大,跟大豆相比,很多原料标准化程度比较差。饲料转化也需要对杂粕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率进行分析,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

 

一位饲料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饲料替代方案有多种选择,即便同一饲料公司,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选择的豆粕替代原料也会出现差异,比如西北地区河套平原可以使用小麦,山东地区可以使用花生粕,还有一些地区使用玉米、葵花籽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饲料科学配比,以起到与使用豆粕同样的效果。

 

行业摸索减量替代方案

 

在本次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上,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及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海大等4家企业代表做了交流发言。会议还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

 

新希望六和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会议交流内容显示,目前新希望六和已建成自己的原料配方数据库,包含200多种非原粮类饲料原料、30多种非豆粕类蛋白质原料,参数指标涵盖5类320项,依托集团近300台近红外检测仪的快速分析、体外仿生消化评价等评价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精准校正,为非豆粕类原料的应用积累基础数据。

 

随着原料配方数据库的应用,新希望六和在不降低生产性能的前提下,生猪饲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5个百分点,蛋禽饲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个百分点。针对替代原料的营养特性与抗营养因子种类,通过生物发酵、酶制剂添加和物理吸附降解等技术手段消除,使杂粕蛋白降解率提高30%,纤维降解率提高50%以上,抗营养因子消除率达80%,提高了杂粕利用率。2022年,新希望六和预计生产饲料3000万吨,豆粕用量可减少90万吨。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牧原股份建立了饲料原料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等营养参数数据库,实践证明额外补充适量5-6种合成氨基酸,可将生猪养殖全程饲料蛋白含量标准下调至12%。2021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使用配合饲料158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6.9%,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8.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30万吨。

 

2021年,大北农猪禽配合饲料产量50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10%,比养殖业消耗料中豆粕平局含量低5.3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使用量27万吨。

 

此外,2022年9月,由大北农作为牵头单位的“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项目(简称“蛋白项目”)启动会召开,“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大北农国际集团总裁、蛋白项目首席科学家宋维平表示,创新联合体将实现形成我国蛋白饲料创新阵型,3年实现新增或节约1600万吨大豆当量,推动解决我国蛋白饲料紧缺、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产业问题。

 

豆粕

 

养殖业少吃“豆粕”到底行不行?

 

其实,玉米、豆粕并不一开始就是畜禽饲料主角,转变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剩饭剩菜、酒糟麸皮、杂粮杂豆、草秧秸秆饲养家禽牲畜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谯仕彦回忆:“1980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才100万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快速发展,那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外大豆、谷物等协会频繁灌输,国内养殖业开始主要用玉米、豆粕作饲料。”

 

合成动物蛋白质需要多种必需氨基酸,豆粕的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动物需求,玉米也是好能量源,它俩做饲料配方简单、颜色黄白、味道不错、动物喜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量越来越大,玉米豆粕型饲料在养殖业上的用量也越来越大。

 

很多外购商品料的中小养殖户认为高豆粕、黄白色的饲料才是好饲料,还有一些养殖场户将营养水平较高的小猪料一直喂到育肥,造成大量蛋白质浪费和氮排放污染环境。

 

“我们一再和大家强调,饲料质量并不取决于用了多少豆粕和颜色是否黄白,而在于能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打破20多年形成的行业惯性是要花时间和力气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示范培训,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杨劲松说道。

 

我国氨基酸生产技术全世界领先,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还向外出口。如果其他一些小品种氨基酸的工业化生产水平再提高,豆粕还可以再降低更多。

 

一头猪综合饲料成本节省50元,养殖业少吃“豆粕”可实现三大效益

 

豆粕要减量,精准营养、精准配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是核心,产量和产能占全球70%的国产工业氨基酸是底气,广开饲用蛋白源头是抓手。

 

这几年,国内较大规模自产自用一体化养殖企业基本用上了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技术,中等规模使用自配料的养殖场也大部分应用了这项技术。

 

当下,猪价低迷,国内某养殖企业在谈到养猪成本控制的时候,表示其中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低蛋白日粮。。“我们要经常到猪舍看一下猪的生产成绩、采食情况、健康状况、饲料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等。传统认为猪吃得越多长得越快,但我们就不会让猪多吃。”为啥?该场某负责人解释道,品种决定猪瘦肉最大生长潜力,健康影响最大生长潜力发挥,营养则满足需求即可,超出需要吃得越多长的就是脂肪。过量摄入的蛋白质会以尿氮或粪氮排出,导致猪舍内氨气浓度高,不仅浪费还会影响猪群健康,同时也增加环保压力和粪污处理成本。“此外,仔猪、生长育肥猪、母猪各猪群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都不一样,细分后给予合适的营养会大幅降低营养隐性浪费。”

 

谈到豆粕减量有啥好处?他是这么回答的:从成本效益、资源环保、粮食安全等角度考虑,豆粕减量都很有意义,这是公司坚定不移长期推行的战略。先看经济效益,豆粕消耗量下降,一头猪综合饲料成本就节省50元。再看社会效益,相比行业水平,养一头猪可少消耗豆粕24.5公斤,折合大豆31.4公斤。此外,还有生态效益,豆粕用量降至9.8%,日粮蛋白降低2.82%,每头猪氮排放就减少1.5公斤,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豆粕减量替代遇挑战,养殖企业参与积极性“低” 

 

全国上下的努力初见成效,但同时,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减排贡献无法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积极性不是很高、养殖户认识有误区导致低豆粕商品料推广难、一些小品种氨基酸还需要提产能降成本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董红敏介绍,降低饲料蛋白水平可以减少畜禽粪尿中氮的排泄量,进而降低粪尿储存、处理、利用全过程的氮排放。以生猪为例,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降低1%,猪粪尿中氮排泄量可减少8%-12%左右。按2021年生猪出栏量估算,如果饲料蛋白水平降低1%,全国生猪粪尿氮排泄量约可减少25万吨,据此估算约可减少氨气排放1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2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但目前豆粕减量替代其污染减排和温室气体控制的环境效益不被认可,达不到应有的生态补偿,不能兑现为经济效益,导致养殖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低。”董红敏认为。

 

她建议,在国家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等行动的支持下,建立综合养分管理台账基础上,建立减排监测、核证、报告等相关行业标准,依据标准对不同企业低蛋白日粮的定量减排效果进行环境补偿或交易,使企业环境减排与经济收益及国家激励机制联系起来。

 

“现在虽然控制住了大豆的进口增长态势,但还是有巨大缺口。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千方百计想办法,未来,预计能减少2300万吨豆粕用量,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谯仕彦展望着未来。

 

前景光明,从业者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行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进一步实现豆粕减量替代。(综合农业农村部、新京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