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距离我国华北新玉米上市期临近,玉米市场表现平淡,价格窄幅波动。同时,陈稻定向拍卖也开始遭遇拍卖启动以来的“最低谷”。或许,接下来的国内玉米市场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华北地区遭遇“迎新”压力
目前,由于华北新季玉米上市临近,规模用粮企业采购节奏平缓,跟随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车量波动,近期关内外产区玉米价格窄幅震荡。
东北产区:部分东北深加工企业陆续停工检修,控制采购节奏和库存;下游饲料企业库存、替代谷物供应充足,采购需求疲软;北方港口贸易商观望情绪持续,到港粮源以自集为主,少部分贸易商销售意愿较强。
华北产区:继湖北新玉米上市后,河南新季春玉米收获,玉米棒开秤价0.68元/斤,比去年高开0.15元/斤。山东深加工企业汽运到货剩余量随价格波动,河南开启华北春玉米上市“窗口”、粮商手中本地玉米存粮偏多令市场承压。
截至目前,东北玉米主流价格区间维持在2550~2750元/吨(以有实际成交的干粮为准),周环比波动10~40元/吨不等,北方多以自行集港为准,少批量成交价格在2710~2760元/吨之间(按质论价),华北主流价格在2750~2950元/吨之间,部分低品质玉米急于出货,报价可低至2700元/吨左右;南方销区出货持续不畅,但广东散船玉米“超低价销售”情况不复存在,码头整体报价周环比提高20元/吨左右。
养殖利润呈现修复态势
目前,我国毛猪均价21.55元/公斤,周环比上涨0.38元/公斤,涨幅1.79%,养殖效益区间500~1000元/头,头均效益达660元/头。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332万吨,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9.4%,降幅主要来自猪、肉禽、蛋禽饲料;1月至6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3653万吨,同比下降4.3%,除水产饲料略增外,其他饲料同比均下降,降幅最大的是猪饲料和肉禽饲料。
7月份养殖利润呈修复态势,或对养殖预期形成一定提振,支撑饲料产量,不过考虑到当前市场仍处于养殖产能收缩的影响中,短期信心提振或难有效扭转当前饲料产量下滑的局面。
进口谷物到货迎来低谷
从目前船期来看,8月份后国内主要进口谷物到货迎来低谷。USDA截至7月28日数据,预计8月份约40万吨美国玉米抵港,7月份抵达中国157万吨,较6月减少约27万吨,尚有82万吨玉米装运,目的地不明;预计8月份有21万吨高粱抵港,7月份抵达中国40万吨,仅为6月的一半。美国高粱抵达中国的数量逐级而下趋势明显,约13万吨高粱已装运,目的港不明。
有关数据显示,7月份是阿根廷高粱到货高峰期,但后续数量依旧有限。从报价来看,阿根廷高粱较美国高粱优势更为明显,但三季度船期人民币报价2680元/吨,折算玉米相当于3150元/吨,依旧偏高。
由此来看,近期我国大批量购买美洲高粱的可能性不大,市场僵局的打破恐怕还需要新的趋势性行情出现。
主产区天气条件受关注
自今年东北、华北玉米播种以来,除东北玉米播种面积下降幅度引人关注以外,主产区天气条件同样备受瞩目,但目前暂未出现明显不利于整体生产形势的气象条件。
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辽宁西部和中部、吉林中西部干旱导致局部播种延迟7~10天,出苗缓慢(苗弱)。
6月上中旬,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少雨不利于夏玉米播种,但鉴于华北地区灌溉设施完备,对当地玉米单产的最终影响有限。目前,河南等地春玉米陆续收获上市,品质尚佳。
7月份,各玉米产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偏高,月内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玉米产区出现多次降水过程,降水量达100~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三成至2倍,对处于旺盛生长期的玉米有利。但山东西北部和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中南部等地暴雨日数偏多,强降水区域重叠,部分农田渍涝灾害严重,导致玉米根系呼吸不畅,加之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玉米长势变弱,受灾严重地区植株萎蔫变黄甚至死亡。
中央气象台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辽宁省为减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减少1.5%以上;黑龙江、新疆、宁夏、陕西、河南、贵州为增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其余各省为平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
当前定向稻谷持续投放,上周拍卖成交率大幅下降,仅成交7784吨,低出库率下未来饲料稻谷将继续流入市场,阶段性供应相对宽松。然而,优质粮源价格坚挺,部分贸易商惜售情绪仍存,后期关注8月份早熟玉米上市节奏对市场的冲击。
玉米主产区还需闯过“品质”和“收获时间”这两关。前者需要关注秋收以前的降水情况,是否会再现呕吐毒素偏高的问题;至于后者,业内普遍担忧今年晚收将是大概率事件。(原文刊登于2022年8月11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