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这一轮猪周期因产能受损创历史新低,导致周期之初市场供应显著收紧,猪价快速攀升,2019年10月创下历史最高值,从而带动盈利出现历史高值,并进一步刺激养殖户积极补栏。但在母猪结构及仔猪方面质量欠佳,生猪产能恢复时间偏长。不同指标共同发力促进猪周期形成。
猪价创历史新高,且形成超长震荡周期及多轮下探局面
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这一轮猪周期猪价创历史最高纪录。
受非瘟疫病影响,2018年5月提前开启上行周期,随着疫病蔓延,生猪产能迅速缩减,2019年下半年猪价快速攀升,截至2019年10月猪价涨至本轮猪周期的最高点41.96元/公斤,较周期起点最大涨幅达287.44%。
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形成一段超长震荡周期,往届猪周期触顶后便开始下滑,但本轮猪周期顶部上探4次,长达一年多的震荡周期。主要源于非瘟疫病致使生猪产能损失较为严重,恢复正常水平需要较长时间。
2021年1月猪价开启下行周期,并出现三轮下探。其中,1-6月首轮深跌,且6月跌破自繁自养成本线;10月猪价二轮深跌,截止到10月8日,全国生猪交易均价10.54元/公斤,创下本轮猪周期价格的最低点。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开启第三轮下探,并形成周期底部。
在价格方面,本轮猪周期在极值、震荡时间、下探深度及次数均呈现与往届的不同,这背后主要原因是产能变化。
产能损失创历史之最,恢复时间更长且质量偏低
近两轮猪周期在产能方面均呈现下降后增加的态势。近一轮猪周期与上一轮不同的是产能低点更低,高点更高,且复产时间更长。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4-2018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最低值是2016年9月份的3605.41万头,最高值是2017年12月份的4472万头,产能差距为866.59万头;2018-2022年能繁存栏最低值是2019年12月份的3000万头,最高值是2021年6月份的4564万头,产能差距为1564万头。
可以看出,近一轮猪周期的产能底部较上一轮下滑16.79%,但高点却增加2.06%,侧面印证产能恢复时间更长。据数据显示,上一轮产能从低点恢复至高点需1.3年,而近一轮延长至1.6年。
正常情况下,二元母猪作为父母代生产效率较高,三元母猪作为商品代用于出售。但在猪价高位、养殖利润丰厚的刺激下,养殖户为快速获取高额利润,将三元母猪回交作为母本繁衍。据数据调研,2020年1月底三元母猪占比高达68%,但利用三元回交复产所带来的弊端亦较为明显。
理论上养殖端断奶仔猪成活率维持在90%左右,冬季或偏低。根据数据调研显示,2019-2020年此阶段仔猪成活率降至70%-75%,一定程度上延缓生猪存栏恢复速度,同时商品代生猪出栏质量亦偏低。
产能被动去化引发养殖盈利创历史新高,同时成本亦处高位
在盈利方面,往届猪周期盈利是驱动产能变化的重要因素,而近一轮猪周期开端是产能被动去化引发猪价上涨带动盈利高位。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近一轮猪周期盈利最高值为3265.28元/头,较上轮周期涨幅高达186%,创历史之最。同时近一轮猪周期亏损时间亦创历史之久,长达12个月,较上轮周期增加7个月。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近一轮猪周期虽然盈利时间较上一轮减少7个月,但盈利空间远超上一轮亏损空间。
高收益背后却是高成本。2020年玉米价格一路上行,2021-2022年高位震荡;另外2020年下半年豆粕价格亦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支撑饲料价格持续走高。
据卓创资讯数据调研显示,2014-2018年理论头均饲料成本维持在800元以下,但2021年提升至1000元以上,年初甚至突破1200元,亦创历史新高。
根据120公斤生猪出栏理论成本线看, 2014-2018年维持在5.5-6.5元/斤之间,波动幅度较小;2018-2022年成本线快速上升,2021年2月份接近8.5元/斤,部分养殖户成本甚至超过9.0元/斤。
本轮猪周期之初产能受损较为严重,市场供应极为紧张,猪价快速攀升,创下历史最高值,同时带动养殖盈利出现历史峰值,企业迅速布局,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各个指标共同发力促进周期形成。
与往届周期不同的是,近一轮猪周期在价格、产能、盈利、成本等方面均突破历史极值,呈现差异化较为明显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