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5月下旬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7元/公斤,比上期价格上涨1.3%。至此,今年3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实现“7连涨”,从11.9元/公斤涨至15.7元/公斤,涨幅为32%。
对于猪价上涨有两种观点在市场上吵得火热。一种观点认为上轮猪周期在今年3月已经结束,市场已经进入新的一轮周期,猪价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启上涨模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期猪价反弹是供应季节性收缩和短期囤货需求上升错配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周期的开启,押注下半年新周期开启需要承担较大风险。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这几个重要信息也许可以帮你判断。
01能繁母猪存栏4177.3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2%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77.3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4.3%,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2%。4月末生猪存栏为4.24亿头,同比下降0.2%。
根据存栏量及生猪价格变化曲线显示,2018年初,生猪存栏量最高为4.33亿头,此时对应的生猪价格为11元/kg左右,远低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5月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67元/kg,由此数据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此时的猪价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很多人认为,今年3月上轮猪周期已经结束,去产能已完成,新的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下半年猪价将开启上涨模式。但去年10月份的猪价要比3月份的猪价还低,今年3月显然不是最低点。
并且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表明,当前生猪市场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扭转,猪价后期的涨跌难料。
02疫情好转,消费淡季即将来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从4月开始白条肉价格一路蹿升,终于告别白菜价,5月份开始高位波动,猪肉价格回归合理的区间。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来源:农业农村部
但由于4-5月份的疫情影响,聚集性消费减少,终端需求不佳,白条涨价不及毛猪的上涨幅度,出现倒挂现象,屠宰企业利润持续降低。另外,部分区域由于疫情封控影响,价差较大,高低价差能达到2元/kg以上,经过快速的信息传播引发其它地区养户压栏惜售。
6月1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例,北京、上海等疫情形势持续向好。随着疫情好转,运输畅通,由于封控所带来的的地区价差将会回到合理区间。再者6月之后,全国即将全面进入夏季,猪肉消费或再度低迷,猪肉需求不振。
033季度生猪期货合约价走高 猪肉收储大部分流拍
生猪期货主力合约(LH2209)合约价格一路走高,截至6月6日收盘,价格上涨至19250元/吨,标志着期货市场对9月猪价看涨。但期货市场由于交易占比太小,暂未被赋予价格发现功能,最终交割受现货市场影响较大,当前距离交割月已不足3个月,如果现货价格不能有效突破,基差修复行情随时有可能展开。
另外,2022年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于端午小长假前进行。据最终交易结果,2022年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共计划收储4万吨,最终实际成交0.09万吨,成交率2.25%。
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4月初第三批第2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出现大面积流拍以来,后来多批次的冻猪肉收储成交率都很低,甚至部分批次还出现零成交。而流拍率较高的几次收储计划,一般都是由社会代储库承储。
专家指出,一来由于收储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再者企业需要承担垫付资金及疫情风险;其次通知明确,本次收储品种为符合国家标准GB/T9959.2的Ⅱ号、Ⅳ号分割冻猪瘦肉,必须是收储交易日之后生产加工的产品,市场普遍认为后期猪价会高于收储价格,参与收储企业少之又少。
不管业内人士如何预测,供需格局才是影响猪价涨跌的本质因素,目前生猪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不振,暂未出现能使供需格局发生明显转变的因素,猪价不具有大幅上涨的基础,加之前期看涨情绪已消耗殆尽,6、7月份需警惕猪价再次下探,能否跌过前期的低点,暂未可知。
新周期到底来了吗,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