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疲软,屠宰场白条涨不动,想压毛猪,但大场坚挺,散户惜售,毛猪也压不动。
屠企现在是白条涨不成,毛猪压不动,两头挤。
而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最关键的原因,便是散户去产能较多,当下猪源更多集中在大场手中。大场有猪硬气,但屠企也不得不找大场。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不同规模家庭场数量同比减少40%左右。
图1 2022年不同规模二季度同比变化
根据数据来看,母猪50头以下、母猪500头以上降幅最大,同比减少42%;
其次是母猪50-200头,同比降幅39%;
母猪200-500头降幅最少,同比降幅29%。
结合养猪技术、非瘟防控、出栏成本等多方面来看,母猪50-500头之间技术较好,成本较低。
结合年龄来看
图2 猪易通不同年龄段占比变化
可以看出30-40岁为猪易通占比最高年龄群体,达到40%;其次是50-60岁,占比为28%左右;再次是20-30岁占比为17%;60岁以上占比13%。
就趋势来看,2015年之后50-60岁、60岁以上养猪人占比下降;
30-40岁及20-30岁占比提升
这与养猪人交接班、新进入养猪业年轻化有关。
养猪业年龄年轻化,在卖猪上将获取更多信息进行对比,在操作上更有自己的想法。而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养猪人来说,2016年的环保、2018年、2019年非瘟、2021年到现在猪价下跌,一旦退出之后很少再回到这个行业。
生猪产业链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饲料原料、饲料企业、动保企业、屠宰企业的营收,养猪业的变革将倒逼整个产业链进行调整。结合目前市场结构来说,大场全母猪存栏35%左右,规模场以上占比达到60%,散户占比越来越少。但在市场朝着规模化进行的过程中 ,大场话语权越来越强,屠企、动保、饲料企业若没有自己的养殖业务,其生存也越来越艰难。
养猪业关系不仅仅是关系 14亿人口猪肉的供应,还关系到种植业的发展,关系到5亿农民的生计,是真正的国计民生的产业。下一个十年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点,相信中国养猪业一定将是多元化的发展,而非几家独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