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利空因素是否继续主导后市行情?
自10月中旬以来,连粕走出一轮振荡偏空行情。此阶段主导连粕走势的因素主要归咎为于中美领导人互通电话所带来的贸易摩擦貌似有所缓和的情绪与美豆出口走弱预期以及中国饲料新规的颁布。那么,这些利空因素在后市是否足以继续主导行情?
贸易摩擦缓和预期效应难以再次形成大幅利空
自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豆粕合约(尤其是01合约)已注入满额的进口关税升水,期货市场价格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大幅波动,此前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严峻性预期已成为共识。11月1日晚中美领导人互通电话,重点确实在中美关系和贸易和谈上,但互相表示友好的态度后其后续的深入交流尚需等到本月底的G20峰会。特朗普此次主动来电其用意更大的可能性是缓解中期选举前选民的抵触情绪从而为获得更多选票做最后冲刺。从最有利贸易摩擦缓和的角度来看,即使取消前期提升的关税最早也要等到峰会后的12月初。届时采购美豆,最快的路线即从美西运至中国也需20天以上,再加上卸港压榨的时间,对国内市场形成有效供给最早也要到12月底至1月初。因此,从时间点上来看,即使关税取消或下调,12月底前对豆粕合约(尤其是01合约)的再次利空影响很小。经过粗略估算,倘若关税取消,假设美豆反弹至930美分/蒲式耳一线附近,估算的连粕成本在3050—3150元/吨附近。综合来看,连粕下方空间恐怕难有更大期待。
美豆出口走弱发酵期将尽
同时,10月的USDA供需报告大幅调低了美豆新作的出口需求,但炒作因素具有一定的发酵期,尤其在当前贸易摩擦缓和预期较为浓厚的氛围下,仅凭借出口走弱难以继续下探美豆与连粕。
饲料新规无法继续发挥明显的利空效应
10月2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颁布两项标准,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并有效执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约1100万吨,带动减少大豆需求约1400万吨。
10月中旬后,在豆粕前期利多溢价明显、饲料新规颁布利空情绪弥漫的氛围下,豆粕期货价格下跌了200元/吨左右,饲料新规所带来的利空效应已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现有的价格中。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只是一份指南,并非具有完全强制性,协会的团体标准暂无严格的执行力度。短期来看,新规难以产生较为实质性的影响,市场不宜过多炒作。实际上,由于今年受贸易摩擦影响豆粕价格有所上涨,大多数大型饲料加工厂使用的豆粕已经比去年有所减少,即使新规推广执行效果较好,市场实际的需求变化对价格所产生的效应可能较小。并且,即使新规有效执行后,同时会带动供给一定程度上的缩小。综上,饲料新规对后市连粕行情无法继续发挥明显的利空效应。
二、后市新的炒作热点是什么?
美豆后市价格偏强振荡为主
当前,时间点已来到11月,即南美大豆供应季的尾声,可售大豆有限,市场的出口需求转向北美大豆。
经过前期利空效应的释放,结合美豆的种植成本,后期农户惜售情绪也将对价格有所支撑,同时由于南美豆处于供应季的尾声利好美豆出口,美豆后市在贸易摩擦缓和情绪较为浓厚的氛围下仍以偏强振荡为主。
国内供需分析:后市供应有所收紧,需求中期平稳
10月实际到港620.5万吨,低于此前预告的639.9万吨。11、12月份预期到港量分别为574.2万吨、600万吨。根据测算,未来大豆供应有所收紧,且11月份后的大豆供应可能尚有缺口。
需求方面,短期来看,饲料新规的颁布难以产生较为实质性的影响且即使新规推广执行效果较好,市场实际的需求变化对价格所产生的效应可能较小。国内非洲猪瘟事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事件对于豆粕市场需求的影响已经逐渐被市场消化。加之国内加强对生猪的检疫控制,在猪瘟事件得到控制之后,尤其在养殖利润尚可的背景下,可能刺激后市生猪补栏,进而提升豆粕需求。不过由于养殖周期较长,中短期内不会引起生猪存栏的大幅变化,但不排除其预期的利多效应。
随着后市供需力量强弱的扭转,豆粕有望在年末开启去库存进程,利好后市豆粕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