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生猪企业生产效益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母猪的繁殖性能受众多因素影响。
繁殖性能是涵盖范围很广、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指标集合。我国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多数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在生猪品种杂交中通常作为母本来利用。繁殖性能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同时具有纯种选育进展相对缓慢、杂交利用易获得比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杂交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繁殖性能,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来源于重庆市荣昌区、四川省大型种猪企业的数据库,各种猪企业的母猪存栏均在1 000余头。共收集了4个不同杂交组合长白(L ♀)×长白(L ♂)220头、大白(Y ♀)×长白(L ♂)540头、长白(L ♀)×杜洛克(D ♂)265头、荣昌猪(R ♀)×长白猪(L ♂)298头,共计1 323头母猪的繁殖数据。
1.2 统计项目
统计各企业不同胎次、不同杂交组合条件下各杂交组合的产仔数、活仔数、木乃伊胎等相关指标。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WPS初步整理,应用SPSS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氏法进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窝均总产仔数有显著差异,L× L,Y×L组合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L×D和R×L组合;各组合间窝均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2.2 相同胎次内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同胎次内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的杂交组合在同一胎次内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都不同。分别在第2、3、6、7、9胎次各组合间窝均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在第1、4胎次,L×L、Y×L组合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R×L组合;第5胎次的窝均总产仔数除L×L组合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外,其余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第8胎次R×L组合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L×D组合,与其余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第6、7、8、9胎次的各组合的窝均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第1胎次L×L的窝均活产仔数显著高于R×L,Y×L组合与R×L组合间的差异不显著;第3胎次Y×L组合的窝均活产仔数显著高于L×D组合,L×L组合的窝均活产仔数在第5胎次时达到最高。
2.3 胎次对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图1可知,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就这4个组合而言,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大体上呈现出低-高-低的趋势;在3~5胎时达到最高。在L×L组合内第3、5胎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产仔数都显著高于1、9胎;在Y×L组合的第3、4胎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7、8和第9胎;L×D组合在第6胎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产仔数最高;R×L组合第1胎的窝均总产仔数显著低于其他各胎次,窝均活产仔数也是最低,与第9胎比较差异不显著。
通过对四个杂交组合的全群窝均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与胎次的回归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R2=0.933、R2=0.949的回归方程:Y= -0.166 6x2 + 1.355 9x + 8.242 8、Y= -0.186 5x2 + 1.521 5x + 7.441 5。
3 讨论
遗传、环境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遗传因素主要来源于品种的遗传效应,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营养、胎次、温湿度等。而不同的杂交组合主要研究的是各品种间的遗传效应,本试验的结果也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之间其繁殖性能有显著的差异,L×L和Y×L的总产仔数都显著高于L×D和R×L组合,陈海燕(2003)等和黄明英(2006)等报道了长白、大白和杜洛克三个品种之间窝均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呈现长白>大白>杜洛克的规律。黄银花(2000)等也报道了国外长白、大白、杜洛克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依次为10~12、10.5、8~10头;陈红跃(2009)等对荣昌猪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头胎窝产仔数为8.56±0.23头,3胎及3胎以上的窝产仔数为10.21±0.08头,与本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荣昌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瘦肉率高、鬃质优等特点,但繁殖性能相对于其他优良地方品种而言有待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入荣昌猪等地方品种的血液来提高肉质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以此来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
在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各项因素中,母猪的产仔性能受胎次影响最大,本试验4个杂交组合中,第1胎的窝均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较低,在3~6胎时产仔数达到高峰,总体上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这与许多研究报道一致;在4个组合间,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在6胎以后,随着母猪分娩胎次的增加,其生殖功能、机体状态等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退,致使产仔数显著下降。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来源于养分的摄入、体况、排卵数以及断奶后机体繁殖机能恢复情况等方面。Pemme(1997)等研究发现,经产母猪在哺乳期间的有机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初产母猪;盛产期的经产母猪排卵数比未繁殖的母猪多3.4枚;高胎次母猪的繁殖性能明显降低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能与其繁殖的寿命有关,二是与持续高效生产、繁殖机能未能恢复和饲养管理不善以及繁殖疾病所导致的机体透支有关。现代生猪生产中追求的高产仔数高断奶重,常常是通过改变日粮结构以及添加特殊的成分来促成的,这些改变,促使母猪持续高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易使生产性能透支,导致群体使用寿命变短、成本提高。因此,可通过淘汰高龄母猪和改善饲养环境和优化猪场不同杂交组合的胎次结构、适时更新等措施来提高群体的繁殖性能。
4 结论
不同杂交组合间窝均总产仔数存在差异,L×L和Y×L组合的总产仔数都显著高于L×D,R×L组合,窝均活产仔数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同一胎次内不同杂交组合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存在差异,胎次对各杂交组合的窝产活仔数和窝总产仔数均有显著影响。从第初产开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增加,在3~6胎高峰期后逐渐降低。